APP下载

奥运史上令人扼腕的误判

2021-11-13姜森

检察风云 2021年17期
关键词:英国队金牌裁判

姜森

佩特里在裁判的搀扶下到达终点,金牌最终被剥夺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些争议性判罚。例如有体操运动员在出现明显失误的情况下,仍被裁判打出高分;在乒乓球比赛中,有中规中矩的选手屡屡被判违例,而有明显违例嫌疑的选手却没有受到判罚……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史上从来不乏误判。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

中途搭车的“马拉松冠军”

在长距离竞赛项目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本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选手之间往往会拉开比较大的距离,不像短跑比赛那样只争毫厘。然而,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距离最长的竞赛项目——马拉松比赛,却出现了荒唐的误判。

比赛当天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加上道路的卫生条件较差,沙尘飞扬,所以有近一半的选手中途退出了比赛。发令枪响约3小时后,美国选手佛雷德·洛兹出现在终点处观众的视野中。事实上,洛兹只跑了约15公里就决定放弃比赛,搭上了奥组委为赛事配备的应急车辆。不料,车子在接近终点时发生故障,洛兹不得不下车,一溜小跑奔向终点。

此时,在高温和沙尘中等得不耐烦的观众们,终于看到有选手奔向终点,立刻欢呼起来,以为洛兹就是本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洛兹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像模像样地跑过了终点线。负责确认选手成绩的几名裁判,没能识破这个“搭车的冠军”。他们迎向洛兹,对他表示祝贺,并向他介绍颁奖事宜。直到这时,洛兹才忙不迭地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为自己的恶作剧行为向裁判道歉。几名裁判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托马斯·希克斯是赢得这场比赛的真正的冠军。不过,他的获胜引发很大争议。为了让希克斯坚持跑完全程并取得好成绩,他的教练让他在赛前两次服用白兰地加马钱子碱调成的饮料。马钱子碱的医学名称为士的宁(Strychnine),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药物,在当时并没有被列为违禁药物。士的宁有一定毒性,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坚持跑到终点并夺得金牌的希克斯,赛后几乎休克,被医生架走送往医院。他在病床上躺了24小时才恢复过来。

1908年伦敦奥运会终点在哪儿

在奥运赛场上,裁判以及技术官员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对比赛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令运动员的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终点设在体育场内,以便于观众观看选手们冲到终点的场景。意大利选手道多里多·佩特里第一个跑进体育场,金牌近在咫尺。但这时,裁判和技术官员接连出现“致命失误”。他们没有及时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结果,步履蹒跚、精疲力竭的佩特里在进入体育场后找错了方向,跑了不少冤枉路。当技术官员赶上前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时,体力不支的佩特里倒在了地上。体育场内的9万名观众惊愕地呼喊起来,前来观赛的英国王后也从包厢内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几名裁判箭步奔向佩特里,把他扶了起来。这位倒霉的“准冠军”目光呆滞,步子越来越小。为了鼓励他,几名裁判和技术官员跟在他旁边。

这时,第二个跑进体育场的美国选手海耶斯追了上来。也许是不忍心眼看著佩特里丢掉本该到手的金牌,也许是不想因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比赛结果被改变,几名裁判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们竟然架着佩特里,赶在海耶斯之前越过了终点线。

海耶斯和美国奥运代表队当然不接受银牌。他们强烈抗议佩特里“在他人的帮助下赢得比赛”。国际奥委会最终决定取消佩特里的比赛成绩,金牌被转交至海耶斯的手中。不过,佩特里的拼搏精神感动了所有观众。在现场观赛的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经典侦探形象福尔摩斯的创作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佩特里的表现大加赞赏。英国王后亚历山德拉捐赠了一个奖杯,并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亲手赠予佩特里,以示同情和鼓励。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男子202米比赛金牌”

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有点冷清,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国家受制于费用,没有派出太多的运动员前来参赛。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美国本土的运动员都憋足了劲,希望能够在竞争对手不多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

然而,美国短跑巨星拉尔夫·梅特卡夫在这届奥运会上可谓时运不济。他在男子200米比赛中,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却蒙受了奥运短跑项目史上最大的“冤屈”。

200米比赛的起跑区在弯道上,因此每条赛道的出发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制于当时的赛道标识技术,每场比赛前裁判都要重新画设起跑线。在男子200米决赛前,裁判鬼使神差地出现测量失误,使梅特卡夫所在赛道的起跑线偏后了2米。因此,梅特卡夫的比赛全程实际上是202米。他跑出了21秒5的成绩,获得铜牌。银牌得主美国选手辛普森的成绩是21秒3,金牌得主美国选手托兰的成绩是21秒2。如果按照平均速度推算,梅特卡夫显然应该获得金牌。

当裁判的这个失误被发现后,梅特卡夫表示不会要求重赛,因为美国代表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前三名,“这已经足够了”。当时的《洛杉矶时报》调侃道:梅特卡夫获得本届奥运会男子202米比赛金牌,因为在所有选手中,只有他跑完了全程。

梅特卡夫在那届奥运会上的霉运还不止于此。他在男子100米预赛中排名第一,在决赛中与队友托兰都跑出了10秒3的成绩,并列第一。根据规则,要由裁判们讨论决定两人是并列获得金牌还是分获金银牌。最终裁判们根据比赛画面判定:托兰领先梅特卡夫约5厘米,率先到达终点,梅特卡夫获得银牌。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选手合影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

裁判与运动员的“追逐赛”

竞走比赛对运动员的动作有严格的要求,一个基本原则是双脚不能同时离开地面,否则就是“以跑代走”,不符合比赛规则。出现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当即会被裁判勒令退出比赛。

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10公里竞走决赛中,瑞士选手施瓦布和苏联选手容克都出现了不规范的动作。现场的观众和媒体记者都发现了异常,然而负责监控比赛的裁判似乎不能确定这两人的行为是否违规,迟迟未发出要求其退赛的指令。在距终点只有几十米时,施瓦布和容克分别处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直到这时,如梦初醒的几名裁判才开始大声呼喊,要求两人退出比赛。

奖牌近在眼前,谁愿意轻易放弃?施瓦布和容克不理会裁判的呼喊,全力向终点奔去!几名裁判见状,也撒腿追了上去。根据当时的比赛规则,勒令选手退赛的判罚必须在比赛过程中作出,一旦选手到达终点,比赛成绩即被视为有效。于是,奥运赛场上出现了裁判追逐运动员的“奇觀”。事实证明,裁判是跑不过运动员的。虽然气喘吁吁的裁判向赛事组委会作出解释,但施瓦布和容克的成绩仍然被确认有效。他们也由此成为奥运史上仅有的两名“以短跑冲刺速度夺得竞走比赛奖牌的运动员”。

1960年罗马奥运会

成绩排名第二者获得金牌

在比拼速度的竞赛项目中,选手的比赛用时就是成绩的凭证。然而,在电子计时器还未广泛应用的年代,有些比赛仍然以裁判肉眼的判断为主,以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辅,来判定选手的比赛成绩。这无疑会制造“冤案”。

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德维特和美国选手兰斯·拉尔森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电子计时器显示,德维特和拉尔森的成绩分别为55秒2和55秒1——拉尔森应获得金牌。但是,由3名裁判组成的裁判团经过观看比赛画面并讨论,最终以2比1的投票结果裁定,将金牌颁发给德维特,拉尔森屈居亚军。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成绩排名第二的选手竟然获得了金牌。由于这一裁决结果引发巨大争议,在此后的奥运会和国际重大赛事的游泳比赛中,开始百分之百根据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来确定选手的成绩。

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

以“绝对劣势”夺冠的拳击手

奥运会东道主的运动员占据一些主场优势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夺取金牌不择手段,必然会受到广泛指责。

在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男子轻中量级拳击决赛中,对阵双方是后来统治20世纪90年代职业轻中量级拳坛的美国传奇选手小罗伊·琼斯,以及韩国选手朴熙洪。琼斯在比赛中明显占据优势,几乎每个回合都击中对手更多的点数。但是,本场比赛的裁判最终判定韩国选手朴熙洪获胜。赛后的研究显示,琼斯有效击中朴熙洪86次,而朴熙洪有效击中琼斯仅32次,朴熙洪处于绝对劣势。

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国际体育界掀起轩然大波,也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大的丑闻。从那以后,奥运会拳击比赛开始采用电子计点数的方式,实时记录对阵选手互相击中的有效点数,缩小裁判“误判”的空间。

2004年雅典奥运会

被拉低的起评分

体操比赛的每套动作都会根据其难易程度设置起评分,在此基础上由裁判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打分,最终确定其比赛成绩。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比赛中,韩国选手梁泰荣的双杠动作起评分应为10分。由于3名技术官员的失误,这套动作的起评分被误设为9.9分。最终梁泰荣以56.874分的总分仅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金牌被美国选手保罗·汉姆摘走,其总分为57.823分。如果梁泰荣双杠动作的起评分被设为10分,那么他将以57.874的总分超越汉姆夺得金牌。

愤怒的韩国人提出申诉。虽然国际奥委会最终承认这是严重的误判,并将犯下错误的3名技术官员停职,但拒绝将金牌还给梁泰荣,理由是“现代奥运史上没有这种先例”。事实上,这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就出现了更改评分从而改变金牌归属的情况——国际奥委会难以自圆其说。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发挥得不好,摔倒重来

假摔并不是足球运动员的“专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中,英国代表队上演了一出假摔好戏。英国名将霍伊与队友辛德斯、肯尼合作,为英国队夺得金牌。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辛德斯承认自己在比赛中故意摔倒,以谋求重赛,为最初发挥不佳的英国队重新赢得了机会。“我们商量过,如果开局不理想,我们就故意制造撞车事件,以便争取机会重新进行比赛。”

事实就如同辛德斯所说的那样,英国队在比赛开局时表现很糟糕。辛德斯在骑行到1/4圈时突然摔倒在地。当值裁判立即终止了比赛,并判定重赛。“复活”之后的英国队越战越勇,为最后夺取金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讽刺的是,尽管辛德斯主动披露了内幕,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自行车联盟都表示,英国队的做法属于“合理利用规则”,没有任何问题,其获得的金牌也不会被剥夺。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英国队金牌裁判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从重”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