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1-11-13钱金霞

文理导航 2021年33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钱金霞

【摘 要】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学生形成优质思维品质的基础,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让小学生学会质疑与论证数学,并且良好的质疑探究习惯。基于此,本文站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视角,分析了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的落实,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根据一定的评价思维对某一事物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又是思维倾向的一种,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则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对某个算法或某个判断做出质疑与论证,并从批判中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一般情况下,批判的对象处于待定状态,需要经历批判的过程后更加确定,也就是说批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反思的过程,学生对数学算法或概念的批判是否合理主要依赖于反省的准则。那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视角下,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与过程,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革新课堂文化的需求

在工业化时代,传统的课堂文化是“记忆”→“模仿”→“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以最快的速度复制出大量的知识点,打造出了最大规模的知识型人才,在传统课堂文化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绝大多数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文化下都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维。而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文化呈现出了诸多的不足之处,革新课堂文化,打造“思维型教学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趋势,可以促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造出一种“思维文化”,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到新型“思维文化”的影响,主动地加工记忆、生成知识场域。

(二)探究与创新的需求

我国当前所实施的教育体制,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更加重视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后的长远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机制之一。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小学生在问题的深度探究中、在创新与创造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杜威认为反思思维的最大价值在于将原本模糊的经验通过质疑、探究、矛盾、释疑等过程之后,使其变得更加清晰、连贯、确定,而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反思思维的过程,是对原有思维的再思维,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究与创新创造。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人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不仅包含了批判的技能,同时也体现在批判精神培养的方面,优质的教育不应只是关注于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发展,还应渗透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优秀的思想品格,以此升华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这些培养的目标是传统课堂所无法实现的,而立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开放心态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会批判的同时,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批判性学习活动参与中能够友善宽容地对待同伴,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人相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路径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批判思维意识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量实践证明,在轻松的、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考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需要教师打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批判意识,并通过趣味性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诱发学生有意识地批判。那么,教师应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叶澜教授曾经认为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忽视,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因此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的紧张、压抑氛围中不敢提出质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从态度、行为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建设出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见解,敢于走出判断,为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做好铺垫。如在《升与毫升》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先学”,让学生在课前分别准备好一个大的饮料瓶和一个小的饮料瓶,大的饮料瓶中装了少量的水,而小的饮料瓶中则装了比较满的水,让学生们思考哪个瓶子中的水比较多呢?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更大?理由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了称量饮料瓶及其装着的水的重量,并完成了将大瓶中的水,导入与小饮料瓶形状与体积相同的瓶子中,对比了两个瓶子中的水的多少?学生们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与同伴、与教师互动、交流,并对“升与毫升”这一数学概念以及单位大小的对比产生的疑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批判思维意识的作用。

(二)设置判断任务,锻炼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判断任务,善于利用有瑕疵的教学活动,如具有明显错误的习题题目、故意说错的数学定义或原理等,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在“圆锥、圆柱”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求圆锥、圆柱体积关系的小实验,首先准备好两个容器和足量的石子,这两个容器要求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状的容器和圆柱形状的容器,先将石子倒入到圆锥形状的容器之中,直到装满为止。随后,将圆锥形状容器中的石子倒出来,再将其装在圆柱形状的容器中,重复这样的动作两次。然后让学生观察本次实验的现象,并鼓励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经过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分析之后,发现同样多的石子在圆锥形的容器中被完全填满,但是在圆柱形的容器中却并未完全填满。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质疑,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否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有的学生表示:“这一实验现象的出现是否证明了课本中所说的‘圆柱的体积是其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结论是错误的”,有的学生表示:“课本中给出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是我们刚才做的实验有漏洞,石子大小不同,而且石子会因为位置的变化而出现间隙大小的差异,还有在实验过程中有石子漏出到外面,也会导致实验的结果出现偏差”,还有的学生表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些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比如沙子、水等,实验结果是否会更加准确?”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学生批判性思维数学问题的证明,学生们在有“瑕疵”的数学实验中锻炼了质疑能力,学会从数学科学的角度质疑问题,并说明了质疑的理由,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适当鼓励与肯定,促进批判思维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长远发展,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需求,适当地给予学生以鼓励与肯定,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让小学生形成敢于批判的自信,学会创造性的思考问题。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制定不同层次的评判标准,不以同一个标准评价综合能力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如当教师面对学困生的时候,应考虑到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且学习兴趣不积极,在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相对缓慢的问题,此时教师应适当地降低评判标准,发现学困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让学生从数学的批判性学习与批判性思考中获得鼓励,以心理上的满足促进学困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存在担心学生犯错的心理,因此会经常将正确的解题思路或者是应该运用的数学原理告诉学生,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保证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学生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也时常会担心出错,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敢质疑,殊不知这样过分追求正确的做法,实际上遏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能够正确地面对错误,端正学习心态,才能保障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长远发展,促进小学生养成优秀的批判精神与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引领学生树立批判意识,锻炼批判思维能力,并通过实践的数学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批判思维习惯,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诗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0):12.

[2]田勇.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重构[J].名师在线,2020(16):52-5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