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与学的探索

2021-11-13黄蕊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互联网+教学方式

黄蕊

摘 要: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从唱歌与幼儿歌曲弹唱课的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依托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培养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环境的创新、交互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精准及教学反馈的时效,让教与学形成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学习,让学习成为智能时代下教师的新使命和职责。

关键词:“互联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评价精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使得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师打造真正适合学生的“互联网+教学”,让互联网独具的实时性、广泛性、共享性等为教学更好地服务,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的高效性。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办学“2.5+0.5”的模式下(校内学习两年半,校外实习半年),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凑,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要求掌握弹、跳、唱、画、说五项基本技能,而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则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中,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运用“互联网+”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演唱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2019年的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报告会中,教育部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选教授指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模式也发生着变化,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目标”。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使用手机、电脑,尤其手机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一个小型的便携电脑,可以安装软件、玩游戏、实时接入网络、实现人工智能等等,因此很多学习平台借助于手机的媒介应运而生,如云班课、学习通、微课掌上通等,这些平台成为跨时间、跨空间的师生互动桥梁,更好地辅助唱歌课的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一)依托学习平台,实现课上课下的学练结合

随着各种歌唱学习APP的出现,通过使用各种软件辅助学生课下练声,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知识掌握程度选择适合的练声软件,如青蛙练声、呜呜练声、全民K歌等,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软件自带的评分机制也可以实时检测学生的练习效果,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演唱效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推送资源、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唱歌课堂更高效。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由通过体验转换为形象的模仿,继而上升为抽象的思考,在教师指导下和学生反复练习中达到演唱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学习资源库,学生自助学习

微课是“互联网+”的特殊产物,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学与教资源的新形式、新形态、新生态。它具有结构化、可视化、碎片化、非线性等特征。教师在平台上建立相应的声乐教学资源库,对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难点制作针对性的微课,在经过高一至高三的一轮教学之后,搜集整理了针对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资源,将其推送学习平台,分门别类,形成由歌唱中的各个技术难点组成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惑,可随时登陆资源库,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模仿,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知识掌握差异性问题,实现了微课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知识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观看和学习,三角迭代,循环往复,预习、巩固和提高。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质量

声乐教学适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对于演唱的理解不同,声带肌肉的机能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中职学校的教学是大班课,一个班级40—50人,教师只能按照大部分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很难兼顾个体。多年以来,演唱的发声器官是隐蔽且不易于观看的,只能凭借教师用语言描绘和感受来获得,3D全息投影技术则完美地将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想象转化成了肉眼可见的立体图像,它模仿了人体口腔发声时的声音状态和位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体在歌唱时的状态,便于学生在练习歌唱时模仿与提高。例如:学生在演唱美声唱法的歌曲时,可以通过观察3D全息视频感受歌曲在演唱时上口盖的开启状态和软腭的抬起以及下巴放松的状态,边观察边进行演唱,让学生通过视觉的观察转化为抽象的演唱方法,最终提高演唱能力。在进行儿童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强调歌曲演唱时的三点共鸣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不断地模仿与提高,实现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完美结合,直观的观察比语言的赘述更加形象和生动,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二、“互联网+教师”,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教育的变革

(一)在传统的教育形态上,创造新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手段的加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群学、协作与分享。教师引领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分享、帮助学生反思。教师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知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每个课程的核心问题,建立歌唱技术知识点和曲目艺术处理的学习资源库,实现课上课下及碎片化的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的资源库,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二)促进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交互方式的变革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于演唱知识点的重复枯燥练习,同一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达成,寻找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带来的教学内容完成不均衡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使学生按照自身理解的程度完成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的转化過程,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解水平。教育手段的多样性还能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实践中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知识学习的最优化。

由于个体差异,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同学,交互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借助平台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发送演唱视频,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也在聆听、欣赏、评价中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平台在传统的师生互动中加入了生生之间和小组之间互动,在互动交流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工具的革新促进了教学评价的精准度和反馈的及时性

教学评价工具的兴起是在基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下的精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个性化和持续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歌唱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发声软件的测评分数了解自己的学唱程度;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全民K歌等唱歌软件的打分功能检测学生歌曲的演唱情况,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获得教师或小组的评价,每个阶段从内容到评价再到形式,都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到学习状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真正实现教学反馈的即时性、客观性和可视性,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差别之处,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整体数据中根据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唱歌课堂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很大转变,教与学的模式也实时发生着变化。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勇于实践、创新,最终成为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实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2]王统增,冯琦.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8(06).

[3]王林发,郭雪莹,符蕉枫.项目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4]冯琦.中职声乐课堂微课运用现状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9(07).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互联网+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