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文化节体育赛事的传承与保护
——以福泉“二郎歌会”为例
2021-11-13金光辉罗义朝
金光辉 罗义朝
(1.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2.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 惠水550600)
一、研究缘起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一种传承的民族文化形式而存在,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和壮大,它源于祖先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延续下来,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人类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体育活动中竞赛规则、场地器材等内容,并包含了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1]。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韵味,其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世代传承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融合,其最大的特点是自身的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形式多样,它的一些项目内容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和民族文化冲突发生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但其主要的内涵和民族文化传承仍一直延续至今,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在体育科学上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是带动着当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少数民族赛事体系的建立为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的发展注入了最强活力,在这种竞赛背景下,许多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2]。
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节体育赛事相对于民族运动会而言,算是一门冷门学科和边缘赛事,在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政府在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过程中投入不足、老百姓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造成了民族传统文化节体育赛事的开展停滞不前。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是集民族特色、休闲娱乐、竞技水平、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活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能[3]。因此,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泉 “二郎歌会”为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节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经验。
(一)福泉 “6·24”民族传统文化节的起源
福泉“6·24”民族传统文化节(即:二郎歌会)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已经被列入第二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平越直隶州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为川主二郎真君降世之辰,这一天要纪念二郎真君,祈求真君保佑一方平安。据记载该民族传统文化节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节日始于明朝初年,初期表现形式是以求雨、唱山歌等方式来祭祀二郎真君,后面逐步演化成“6·24”民族传统文化节;明朝洪武年间,武德将军王添祥将家祠改建为二郎庙;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至1627年)贵州水西安酋义军为感二郎神庇佑,重修了平越县城(今福泉市)仓坡二郎庙[4]。即天启年以前就有二郎歌会的活动。清光绪初年,平越州境内有五座二郎庙,分别是城关、马场坪、陆坪、牛场、仙桥。民族传统文化节也在二郎庙地方逐渐发展兴旺起来。
(二)福泉“6·24”民族传统文化节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一些冲击,并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前,民族传统文化节受到了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展滞缓,形成了起步较晚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给福泉市陆坪镇民族传统文化节带来了发展机遇,并且推进了该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稳步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后,以祭祀活动为目的“二郎歌会”逐步演变为民族传统节,“二郎歌会”以山歌比赛为主要形式,也有斗牛、斗鸡、赛马、射击、打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且增加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等现代体育项目,为民族歌会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也使得该节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族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伴随着文化活动的恢复,祭祀活动已由原先的以民众自发性组织为主,变为了由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形式开展,其目的意义也变成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并且在祭祀活动中增加了群众体育活动,后逐渐发展成了“6·24”民族传统文化节,但“二郎歌会”仍是其中的龙头和亮点节目。虽然“二郎歌会”无固定形式,但是能根植于群众日常生活中,在农忙之际可唱歌解乏,节日当天青年男女以歌会友,纷纷用歌声来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仰慕之情,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酒歌、情歌等多种,歌唱中也可伴有舞蹈。此外,歌会节日中还增加了滚轮胎、跳竹竿、打陀螺、射弩、抢花炮、夫妻互背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篮球、乒乓球、跑步等现代体育项目,使得“二郎歌会”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后期发展过程中更是融入了现代文明和时代气息。随着“二郎歌会”节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参与的人流量不断增多,自然催生和带动了当地的运输业、餐饮业、少数民族服饰与手工艺品制造、销售行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每年的“6·24”民族传统文化节即 “二郎歌会”都成了宣传福泉市陆坪镇的一张最好名片。
二、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赛事开展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开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赛事的开展遇到了空前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任务,同时也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福泉 “6·24”民族传统文化节概况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群体共有并区别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在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上都能反映出体育文化的民族性[5]。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种独特的身体语言,来诉说着人们对生活、风俗、智慧和文化及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人们强身健体、娱乐休闲、传达爱意、不可或缺的体育活动。从我国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四大特性,这就是我国传统体育的特别之处。在“6·24“民族传统文化节活动中,随着当地老百姓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在该活动中独树一帜,诸如滚轮胎、跳竹竿、押加、摔跤、打陀螺、射弩等项目的顺利开展,能更好地承载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得该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追捧,这也是当地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亮点之一。
(二)福泉 “6·24”民族传统文化节现状
为了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当地文化,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把如何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成了一个新课题,并在保护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政府还组织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球类、歌唱类、游泳和棋类等活动,更加增添了这个古老民族歌节的风采。福泉市陆坪镇结合自身的优势,合理的利用现代体育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在特定的年轻人群中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因为现代体育的开展受到的欢迎程度很高,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或文化受众有限,只会受到年长一些的人群所接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不够了解,认识不到位。故此借助现代体育项目来推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以现代体育带动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无疑不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没落的斗争。只有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融合,才能很好地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开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6·24” 民族传统文化节的快速发展,该地区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加,使得这一活动不再是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参与的节日,而是全镇人民,乃至全市人民的共同的节日,故此也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莫大的挑战,在举办“6·24”民族传统文化节活动中,显现出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参与人数和观念意识方面,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并使之稳定向前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虽说“二郎歌会”发端于民间,流行于乡野,但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其原生土壤已大大失落,继续在民间流传壮大已成为无根之本,“二郎歌会”没有指定的文艺表演场地,加之各种类型活动的推广及发展,使得该地区知名度得到提升。正因为如此,“6·24”民族传统文化节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参与其中,活动场地压力大,部分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所以必须解决场地的问题。篮球比赛作为“二郎歌会”节日的重要体育项目,作为三大球之一,其普及面的广泛和受欢迎的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使得该比赛成为节日中的重要活动,但是由于该地区的篮球场地不足,并且没有标准室内篮球场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当地篮球文化的发展。如若天公不作美,篮球赛事就会被迫延迟或停止,所以急需标准化建设的篮球场馆。同时,篮球场馆的建成也可缓解了乒乓球、棋类等许多项目开展的压力。
(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参与人数与现代体育赛事参与人数的冲突
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轻视甚至受忽视的局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体育发展日益多元化,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参与现代体育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方式大多与民族经济活动、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有关,且受到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本民族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点,相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主流来说给人们所呈现的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因此二者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参与人数也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发展水平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还没有与民族文化分开,没有自己特有的形态和价值体系,尚未独立出来,仅仅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在生活中展开。其开展过程中缺少专门的场地、器材、竞赛规则等,组织工作也不够规范,缺乏明确的体育思路,还没有把体育纳入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虽然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有民族性、娱乐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几大特征,但最主要的是缺乏竞技性与规范性,所以大大限制了其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现代体育则不然,现代体育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天然的文化认同感,有着明确的组织制度、专业的人才队伍、系统的训练方式和专业的教练团队以及正规化的比赛环境。所以从参与人数上来说,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不如现代体育的人数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三)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观念有待加强
现代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造成了一些体育项目的畸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很多现代赛事中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仅仅只是地方性的一项普通活动。而现代体育则是以工业社会为基础,其发展打破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观念,在实践中具有鲜明的竞技性、规范性和精准性等特点,并且拥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所以容易被人们所接纳,这也是现代体育中“公平、公正、公开”三大特点的最好体现。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差异在于现代体育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所没有的特点,如完善的规则以及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仅仅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有所展示,所以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载体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影响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民族传统体育受关注的程度自然会锐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我们要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断发掘和整理加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优秀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走出民族的特定区域,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四、民族传统文化节体育赛事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体育赛事宣传力度
如何保存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工作前,需保持客观全面的宣传理念,需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部分,但也要正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滞后部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要正视历史发展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认清社会发展的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平台与力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首先,要明确宣传对象,即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厘清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程度,开展不同力度的宣传工作,区分出宣传侧重点。其次,宣传工作要以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心,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按照“文化亮镇”的思路,以挖掘保护“二郎歌会”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把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力求平稳发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此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并打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能有效地推动大众体育多元化发展。再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宣传途径,加强互联网融合,借助官方网络、融媒体、“两微一端”等传播平台形成合力,来加强民族体育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图文、短视频、专题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体育精神。要不断加强与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交流,让其“走出去”,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了解本地体育文化。最后,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将专业化人才与资本有机融合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并且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摸索一条属于自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道路,以市场驱动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形成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名片。
(二)借助体育竞赛谋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以独特的健身价值、传承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等特殊功能,在全民健身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目前还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仍然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倒退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化时代下,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没有固定的形式来约束其良性发展[6]。
环视当今体育现状以及体育的发展历程,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最强有力手段之一,可以说竞赛是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杠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也不应该排斥竞赛,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不乏竞技性,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更高层面的竞技性。关键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坚持“借赛谋发展”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眼光去寻找一条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本身的康庄大道。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以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等要素区别于西方竞技体育竞赛,既要遵循自身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又要深刻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真正内涵,满足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地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通过体育竞赛,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并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二者共谋、共赢发展的新格局,以此来推动“6·24”民族传统文化节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政府机构需加大重视与投入力度
“6·24”民族传统文化节作为陆坪镇当地老百姓的一项重大节日,其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节的稳定开展。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传统文化节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首先,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做到稳步发展。政府机构要做好引导工作,当地的体育系统要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形成每年定期开展的常态化节日活动,力求把“6·24”民族传统文化节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推上一个新台阶;其次,要加强统筹管理和科学研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体育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一些较为落后的、不合理的,甚至与社会主义文明相冲突的活动应该要加以改进,甚至淘汰,确保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得以保存和弘扬;再次,要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构,鼓励青年男女到此学习,并达到文化传承的直接效果;加大经费的投入与合理的招商引资;合理地整合周边的资源和社会的力量。只有政府机构的重视,老百姓的参与,社会力量的投入,其在社会中受关注的程度才会提高,才能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引进社会资本,并推动其他行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推动作用;最后,把民族传统文化节的开展列为全镇发展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节作为政府的一项重大工作计划,为开展好民族传统文化节做好前期准备。
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载体,被赋予了发展与弘扬地方体育文化的使命,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怎样保护与传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产权保护,打造民族地区精品体育赛事,结合“6·24”民族传统文化节的体育赛事开展情况,我们要正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很好地带动当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其发展并不理想。在如今的条件下,各界压力颇大,我们应该把握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只有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相互协调、交织、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6·24”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赛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