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实践与探究
2021-11-13朱亚南
朱亚南
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中心校
在原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式较少,一般通过单一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中也是出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革新,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刻板无聊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在课堂中也大多不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容易在听课过程中分心走神。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全新的学习体验,并改变对语文课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全新的语文学习氛围中不断增加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以新颖化课堂导入为载体提升课堂趣味性
好的开端能够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同样非常重要,着眼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望强烈的实际,教师应当努力在课堂的开篇环节就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过来、充分聚焦起来,因此,必须强化新颖化课堂导入的实施,让学生身入心入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比如,在进行《长城》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向“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等都是学生非常愿意听的故事,在故事的倾听过程中学生的精力往往会非常集中,在感悟中能够让他们对长城充满兴趣。之后借助多媒体对于长城的雄伟、高大、长度等进行充分展现,对长城的作用进行阐释。在这样的导入语情境渲染中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进入到文章的学习认知之中。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该电影的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们对于五壮士的相貌、性格特点、高尚情怀等形成直观的认知和体验,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学生的情感就能够被充分调动,为接下来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二、注重课堂环境的创建,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舒适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气氛,引导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的新认识,促进学生自然地同教师开展互动与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投入低沉浸于语文课堂之中,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
具体来说,教师可参考以下几点做法:首先,通过诙谐幽默的教学用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语文教师所讲的知识充满求知欲;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适当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或表达自我认识的欲望,从而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既定语文教学教学任务。此外,在语文新知讲授环节,对于重要的语文知识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组学生交流后,教师拍每一小学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使学生在自由地课堂环境中,开展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创设一个具有生气的语文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富有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中收获知识,并感受与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设置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而思考又会给学生带来与趣味活动、情境创设不同的乐趣,也是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手段之一。通常来说,教师会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状态,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便与其思考过程相对应。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提问环节,设置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维。
以教师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远小近大的道理,也知道我们离发热的物体越近,感受到的温度越高,但是为什么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很大,我们却感受不到多少热量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便会被打开,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从科学的角度,为学生讲解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本是一门讲究人文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所以增添趣味性也必不可少。反思传统低效的语文课堂模式,与学生自制力差、参与性不高、理解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而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倡导下,我们要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立足教材内容及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真正适合小学生的、满足语文素质教育的趣味教学方案,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教育的立体化目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