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因素
——以F 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13王莉莉
王莉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一、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求各地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并提出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教师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着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F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产生一些问题。国内大量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普遍存在这些不利因素:
(一)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受影响的重要原因。
檀传宝在《德育原理》中将外部环境细分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1]具体说来,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社区、家庭等。外部环境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职业道德教育。在调查中,一些在岗位实习的学生反映部分幼儿教师体罚学生是常见现象,司空见怪,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甚至有些家长也同意教师打骂孩子。幼儿教师打骂幼儿已经成为家长和社会默认的一种教育风气。
随着国家加大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各项具体政策的相继出台,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和素质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要求大多停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而没有深入到职业道德教育层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变迁致使社会职业道德滑坡,加上社会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人们越来越追逐自身利益。受此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耳濡目染,认为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环境就是这样,对职业道德信心不足,甚至断章取义。这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缺乏道德规范的行为,更谈不上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当这种错误的观点盛行而不被学校教育者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时,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很难开展并有效的实施下去。
2.家庭环境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成长中的学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是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会对子女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家庭主要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F 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集中在安徽省内城市,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F 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县城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生。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初中和高中学历居多,工作性质大多集中在体力劳动和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上。受落后地区教育文化程度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女孩子教育不重视。
(2)家长教育重心的偏移。也有部分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教育重心的偏移,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就是提高孩子智育,而忽视了德育。于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将孩子“成绩好”放在首位,各种辅导班、补习班盛行,以孩子在班级排名和是否取得“三优”和奖学金为标准。孩子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写作业,这种带有浓厚功利性的家庭教育忽视孩子兴趣爱好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出现了整体道德教育的空白现象,更谈不上职业道德教育。
(二)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学前专业师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
1.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均提出了“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在这里,“高素质”重点是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里都设置有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思想道德”不等于“职业道德”,“人品好”不等于“职业道德高尚”。用思想道德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显然是跟不上的。F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相关课程,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成熟的理论研究,没有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学院迫不得已所使用的教材只是普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查阅书籍、搜集资料来充实课堂教育。
2.高职学校教育过于看重眼前效果,缺乏长远眼光。目前不少高职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把学生招进来,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拿到毕业证找到工作以后就跟学校没关系的速战速决人才培养模式。而F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也是采取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招生以“考证”、“好就业”等热点词汇吸引考生,短期来看,学生掌握了某种技能就可以胜任某种岗位,长期来看,没有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职业道德观念的人,即使工作能力再强、技能再高,也不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从对专任教师的调查中得知,由于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教材和统一的标准,教师授课大多使用通用教材,职业道德内容靠教师自我理解,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缺乏专业性、随意性强。
(1)教师本身对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好的课程需要好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实施。学校没有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材,教师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知识,就没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魅力、语言表述、讲课方式等,最终会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F 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仅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在其他的很多专业也开设了此课程,代课老师大多任用辅导员或者从事思政方面工作的人员。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兼职教师较多。
(2)教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学生希望任课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幼儿园实践教学经验,难免会照本宣科。这样,职业道德课堂教育只注重传统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将职业道德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严重影响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3)教师本身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本身也存在一些职业道德不高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也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在教师的不良行为中,“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是对学生们影响最大的。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缺乏,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授课内容也无法让学生信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2]
(三)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因素。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为缺乏专业理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求从业者具备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专业道德。[3]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要成为合格的幼师,就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理念。对专业有基本的认识,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这关系到未来幼儿教育的质量。
F 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和县城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生。他们更倾向于“当教师”这一比较稳定的职业。在填报志愿时只看到了学前教育属于“师范类”专业,想当然的认为以后工作就是带着孩子玩儿,没有对本专业做详细的了解。使得这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缺少基本的专业认同感和教师职业道德感,也缺乏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基本的了解和热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度不够。
2.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如今,高职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够强和自我约束力较弱。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在职前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很有必要”,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是“工作需要。”然而自己却在课堂上玩起了手机,开启了“不听课”模式。有的学生坦言,“管不住自己”。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虽然加大了对出勤率的考核力度,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问题。
3.学生年龄偏小,易受不良职业道德影响。F 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年龄较小的女生,受社会腐朽思想的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之际,无法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自控能力较差,看到或听到某些幼师不正确对待幼儿的现象,容易受其影响,认为对幼儿“管住”就行,没有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就导致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容易出现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的情况。
二、针对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因素的建议
(一)扭转学生对错误社会观念的认知,引导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要成为合格的幼师,就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理念。对专业有基本的认识,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这关系到未来幼儿教育的质量。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师资力量的建设。
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园数量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严峻的考验。F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服务社会,为地方输入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前教育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发展的新兴专业,是专业培养幼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的师范类专业。该校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高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能适应早教机构教学与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强师范专业行业标准建设,以制度及法规约束师生行为。
张哲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策略初探——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一文中指出:“学生的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4]作为师范类专业,建议国家及高职院校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职业道德考核及档案记录等政策建设、增加行业准入标准,对行业准入实行职业道德终身追究制度并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立法、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