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记者融合转型探讨

2021-11-13方丽荣

新闻前哨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城荆门再生稻

◎方丽荣

[关鍵词]微视频 “四力”

短视频新闻已成为新一轮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作为地市级党报媒体的记者,如何抢占风口,守住舆论主阵地?做强原创短视频新闻、纸端网微立体传播无疑是一条出路。

一、守初心,用脚力践行“记者在现场”

党报的初心是什么? 适应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保持为民情怀,用记者的笔、镜头、屏等信息载体,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党报记者,要始终坚守党报的初心,深入基层,用脚力践行“记者在现场”。好的新闻作品不是记者坐在办公室挖空心思想出来、编出来的,而是记者下基层、到现场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的。

从图文记者转型微频记者,2年多来,荆门日报微视频的记者们不断挑战自我,不畏路远,更不怕麻烦,进园区入企业、进社区访居民,与贫困户、企业负责人、居民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完成了一批批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短视频精品。如短视频《沙洋毛李再生稻获丰收》、《送春种,贫困户收获“及时雨”》、《荆门这收费站常堵车,高峰时段请绕行》、《关注青少年近视系列》等等,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

以《沙洋毛李再生稻获丰收》为例,2018年10月31日当天,本报三位记者组成了采访小分队,分别到沙洋县毛李镇叶湾村、毛李村等多个村庄取景,使用了相机、摄像机、无人机多角度拍摄。当置身于金黄的稻田中,庞大的收割车从身边开过时,记者被这场景震撼了;当村民把收割的谷子装袋,笑逐颜开地讲述着家里的几十亩稻田丰收高产的故事,那一刻,记者体味到村民的笑容来自于内心的喜悦,这是丰收的喜悦。

在反复推敲画面、结构、调色的基础上,视频《数万亩稻田丰收,这个地方可能成为全国再生稻第一镇》于2018年11月6日晚通过荆门日报“荆门在线”客户端发布的,得到了用户的频繁转发。视频发布的第二天,湖北日报客户端以《种植面积7.5万亩 沙洋县毛李镇冲刺“再生稻第一镇”》为题推送了本视频,进一步扩大本报视频的影响力。视频《数万亩稻田丰收,这个地方可能成为全国再生稻第一镇》获得2018年度“荆门新闻奖”一等奖。

二、做原创,用精准的“眼力”拍新闻

跑新闻、写新闻、拍新闻,除了惊人的“脚力”,精准的“眼力”不可少。当微视记者,就要做新闻精品的原创者。只有记者练就一双“火眼”,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细节,作品才能鲜活有生命力。对于视频记者来说,“火眼”就是考验记者的发现力,善于捕捉和发现打动人心的特写和细节。

以本报视频“鲲龙水上首飞成功”为例,2018年10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推送了日报视频“鲲龙水上首飞成功”,不到3天,浏览量突破一百万,这是本报通过新华社平台展示自己的原创视频,也是本报视频得到用户认可的有力证明。

2018年10月20日上午,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荆门漳河机场水上首飞成功。除了新华社、央视等媒体现场直播外,本报视频“鲲龙水上首飞成功”是最早发布且较为完整的短视频。

精准的眼力更取决于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尽管此次视频不到一分钟,但作为地市级媒体,记者张洪在采访区域受限、拍摄装备简陋的条件下,快速高质量完成本视频,其背后是匠心制作。拍摄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每一句原声、出现的每一处字幕都是提前谋划、认真思考、厚积薄发的结果。

为了抢时间发布,记者张洪提前一天准备视频需要的背景音乐,现场用长焦相机拍摄,笔记本电脑、手机轮番上阵、快速制作完成。作为该视频的发布者,记者方丽荣提前一天拟定了发布视频的标题,准备了相关素材内容,并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记者沟通,期待视频有更大的展示平台。2018年10月20日下午,新华社客户端及时推送了该视频,并引发了许多用户的留言。

只有记者在新闻现场、新闻一线、才能捕捉到带着泥土芳香、感动人心的好新闻。从“新春走基层”“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到“精准扶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报道,荆门日报微视频记者们从不缺席,做到重大主题报道视频报道从不缺位,做好时代的记录者。

三、树匠心,用非凡的“脑力”做新闻

记者贵在多思,才能以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在真实记录中反映主流,在聚焦时代中展现美好,在传播信息中传递思想。

以视频“现场实拍!荆门南北客运站启用,刷脸上车真方便!”为例,荆门南北客运站启用事关民生,微视记者提前策划,事前与荆门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沟通,并列出了六大市民关切的热点问题。荆门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看到这些问题后,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最后安排一名副局长出镜接受采访。整个采访从前期画面采集到后期制作,持续了4天。在人力有限的情况,2位记者在2个老客运站、2个新客运站之间来回奔波,无人机、摄像机、相机多机位多角度拍摄。这个不到3分钟的视频制作花费了记者们大量的心血,不论是同期声的剪辑,还是画面的运用,都是我们精心推敲的结果,做到发布快,于荆门客运南北站正式启用当天(2019年3月2日)发布,广受用户好评。

优秀的融媒作品不单以视频展示,还附有大量现场图片、凝练感人的文字,通过系列作品的持续推送,展现新闻故事的深度和厚度。荆门日报微频作品正朝这方向在努力,2019年围绕创城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推出了一组创城2019·微视频系列融媒作品,《沉寂20多年,城区一荒废地变花园》《热心肠!70岁患癌老人义务清扫小区,助力创城》《这里曾又臭又脏,困扰200户居民的污水带如今消失了!》《看着敞亮!城区这条背街小路改造,方便500名居民进出》等,重点报道创城为城市居民带来的变化,以及在创城过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收获了许多用户的点赞。

四、担使命,用凝练的“笔力”说新闻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作为党报记者,不忘初心才能不负使命。“笔力”是记者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保障。优秀的融媒作品,往往一个新闻标题就能让受众有点开阅读的欲望。对短视频制作来说,这“笔力”表现在起到化龙点睛作用的字幕上,具体来讲就是字幕用词的精准传神、引发共鸣。

以视频“住手,请不要伤害我们的湿地公园”为例。2018年入夏以来,荆门城区凤凰湖湿地公园荷花正盛,园内出现一些“摘莲蓬、钓小鱼”等刹风景的行为。2018年8月12日,记者从微信群里发现这条线索后,立即与报料人、与凤凰湖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取得了联系,并实地查访,果然发现有人在公园里钓黄鳝。记者从最初接到报料时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来频繁采莲蓬?到理解该公园管理员的无奈:许多市民把公园当成了自家菜园,期待通过报道引发大家对此事的关注,共同来保护湿地公园。为了引发大家的关注,整个视频用词做到客观、精准,比如“偷摘莲蓬”、“被人踩踏过的荷塘”、“不文明行为”等等,并用黄色、黑色大号字体醒目显示。

践行“四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脚力”是前提,“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保障。作为地市级党报媒体的记者,要适应融合传播的媒介新业态,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出更多立体、多彩的融媒作品,引导服务用户。

猜你喜欢

创城荆门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创城”进行时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