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角下的联动传播探析
——以《十堰晚报》车祸死亡男子捐献器官救人相关报道为例

2021-11-13徐正国张贞林贾寅鑫

新闻前哨 2021年8期
关键词:十堰器官媒介

◎徐正国 张贞林 贾寅鑫

近年来,“融媒体”作为各大媒体全力进行媒介间融合报道所追求的一种深度融合传播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让传统媒体在转型发展、新旧媒体优势互补以及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进行新的突破上,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十堰晚报》以车祸死亡男子捐献器官救人的相关报道为例,对新闻报道在互联网融合传播语境下的跨媒体联动传播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新闻报道在不同媒介、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挖掘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点,对相关优秀传播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一、融媒体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2009年,“融媒体”概念由庄勇在《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此外,除了包含媒体要‘全’的意思外,“融媒体”还注重各个介质之间的‘融’,即打通介质、平台,再造新闻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的流程,熟稔各类采编技能等。”

栾轶玫认为,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媒体仅剩两种发展道路:一是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加入融媒体的发展浪潮。通过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实现重生;二是固守先前的平台,走小众化路线,不在乎版图缩小,通过个性化实现自己的发展”。

此外,栾轶玫、杨宏生更提到“融媒体”概念从提出到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并行阶段、公认阶段。融媒体的发展也象征着媒介融合正朝着更高一级别的“化学融合”状态进行动态转型,处于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

温怀疆、何光威、史惠则在其专著《融媒体技术》中写道,“融媒体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

尽管学界对此争论不休,未有统一概念和界定,但是可大体得出融媒体的概念界定——“融”是动词,是一种动态过程。融媒体的目的是打破各个介质间的壁垒,对各类新闻进行深度加工,以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联动式传播,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科学融合、深度融合是其主要特征。“融媒体”同样注重媒介的“全面性”,较之“全媒体”,“融媒体”关注各个介质或媒介之间是否可以实现“融和”。与此同时,“融媒体”重点关注各个媒介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即真正打通各个介质、平台,再造新闻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的流程、掌握各类采编技能,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其发展趋势为“网络嵌入深度化”。

二、融媒体视角下的具体实践

(一)内容向度的多元化

融媒体以全新的传播方式,从内容上拓宽了传播的内容的向度及维度,对于新闻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挖掘。

以2020年12月17日《十堰晚报》A3版对一名车祸死亡男子捐献器官救人的相关报道为例,从不同维度对新闻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挖掘。首先,《十堰晚报》纸媒标题为《儿子患尿毒症,两位母亲捐肾救子 男子因车祸脑死亡,家人捐器官救3人》。这篇新闻报道的是东风总医院在10小时内成功完成了4台肾移植手术,用了一个版的篇幅对事件进行了呈现。

十堰晚报新媒体编辑部也注意到了这篇新闻报道的价值,作为捐献器官类的报道,涵盖了新闻价值五要素中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具有社会意义。然而编辑们也意识到——如果将报纸原文全文发在微信中,实际上是不太恰当的。一是篇幅过长,不利于阅读;另外,母亲捐肾救子和男子车祸死亡捐肾救人发在一起,反而会冲淡两个事件带给读者的情感冲击。男子车祸死亡捐肾救助陌生人,更容易引发读者的点赞和共鸣。因此,微信只选择文章中的这一个故事来进行深加工和创作。

这也就是新闻生产流程上的二次加工。虽然是同一则新闻,然而摒弃了以往“全”的思想,从个性化和精细化出发,深挖新闻素材,体现新闻价值,也因此,传播效果也更理想。这条微信在很短时内阅读量超过5万,点赞近千。这也体现了融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主的各个媒介之间“资源通融、内容兼融”的特点。

(二)融媒体时代媒体的用户意识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认为,读者的确想要从报纸上获得他们所想要知道的信息,然而更重要的一点需求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上帝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这强调了新闻趣味性的重要性,干瘪的“硬”新闻是难以抓住读者的眼球的,而唯有新闻有趣、生动,才更能吸引读者。融媒体的发展恰恰十分注重用户意识和个性化精准营销。

《十堰晚报》的这篇微信文章标题即是富有悬念感的,具有用户意识——《我们不能说出这位十堰人的名字,今天一起送送他》。其次,文章内容由于是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设备上进行传播,也就必然要求其信息具有碎片化、易读性的特点。这篇微信文章开篇引用纪录片《人间世》中一段话,以讲述器官捐献者: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几千米的深海。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名字——鲸落。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整套生命系统长达百年,这是它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器官捐献,是捐献者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措辞温柔,富有温度,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紧接着,讲述这位捐献者的故事和经过,也介绍了十堰市目前的捐赠情况,用一串数字升华了整个主题,从一个个事例上升到一个群体、一个抽象的社会现象,增加了更多的痛点和泪点,也提升了文章的内涵,让其有了价值深度,同时也体现出新闻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心怀人道主义的光芒。

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悲伤和泪水,但是更多人因此获得了新生,谢谢你,每一位捐献者,谢谢你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全文没有一个字暗示或者要求所有人献出爱心,但每一个字都传达着人情味和关怀。以至于诸多网友纷纷在微信评论区留言回复,还有网友在留言区表达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敬意:“两名患者在痛苦煎熬的边缘被你拯救了,你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摆渡了他人的生命,希望天堂没有车祸下辈子再重来过”……更让人感动的是,很多网友留言表达自己也想成为器官捐献者。“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要这样能帮助别人,死而无憾”“报名申报,也许有一天,记住逆风!(网友的名字叫逆风)”“太感动了,小编知道怎么捐献器官吗?”

编辑也在评论区积极和网友互动及时进行了回复,公布了捐献器官的电话。这同以往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一对多的模式截然不同,这种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模式更能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即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与此同时极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联动传播模式的深度融合

融媒体的一个显著发展方向即是建设包括报纸、网站、移动互联网产品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在内的多层次、多载体传播系统。

这篇新闻报道集结了十堰日报社旗下的《十堰晚报》纸质版、电子版、秦楚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和渠道,进行了深度的广泛传播和融合性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力。在该文的基础之上,秦楚网跟进相关报道,对网友的评论和反馈加以整理,又再次成为了新的报道,与此同时,附上了人体器官捐献流程和相关捐献医院的电话,增强了传播效果。这种融合报道形式真正打通了各个介质、平台,再造新闻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的流程,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了最大的传播效果。

(四)融媒体时代的编辑排版规则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病状是零散化、碎片化和缺乏自我,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和无深度的特征。而后现代主义文化渗透,也让新媒体及其用户也具备了碎片化、零散化、无中心的特点,从而共同建构了适于媒介融合发展的媒介文化和媒介环境。

《十堰晚报》的这篇微信文章即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一个体现。全文用梨花体编排,把原文全部改成短句居中排列,全文共分四个部分,每一部分文字准确精当,情感表达简洁含蓄。适合网友进行快速浏览和碎片化阅读,与此同时感悟到文章的用心所在。如其所呈现的,每一句都言之有物,不过多延伸,点评也不过分煽情,点到为止,又十分走心。为了让文章更精炼,也避免太着痕迹的道德宣传,编辑部决定不在微信中添加捐赠器官的联系方式,而决定等到网友咨询后在留言区公布。其巧妙的“小心思”,也最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和关注。

结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冗余问题和信息折叠导致传统媒体的优质新闻报道难以被发现、被看见,因而融媒体的联动传播模式应运而生。在做好优质内容的基础之上,做好跨媒体传播和推广工作,《十堰晚报》的这篇优秀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成功范例,以其突破、创新和新闻专业主义的态度和卓越的新闻实践,交出了融媒体时代的一份优异答卷。

猜你喜欢

十堰器官媒介
器官也有保护罩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童迷黑白秀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