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模式探究

2021-11-13刘立峰

关键词:超星师生思政

刘立峰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思政部,安徽 滁州 239000)

教育信息化2.0推行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辅助平台应运而生,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创设应用场景,为优化思政课教学设计、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增进师生互动提供了实现路径。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环境下,擅于从网络获取信息、偏好任务驱动模式、喜欢信息交互分享。思政课教师在尊重大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借助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务实管用的智慧课堂。疫情防控要求“停课不停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信息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运用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不断改进思政课“配方”,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教育学和信息化视角阐释智慧课堂的内涵。祝智庭认为智慧课堂主张改变知识性课堂,借助智慧教育理念,实现情感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这里提到的智慧课堂相对于知识性课堂而言。唐烨伟等认为智慧课堂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学习应用场景,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实现师生教学活动全过程高效运行。后者倾向于从信息化视角阐释,不断拓宽课堂教学主体、客体和介质的内涵和外延,从教师单一主体到师生双主体,促进教学相长;从学生客体到反客为主,实现翻转课堂;从传统教学工具到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实现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全过程纪实,为量化分析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为诊断和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智慧课堂的特征,刘邦奇认为智慧课堂呈现出教学决策数据化、学习评价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和教学呈现可视化等特点。晋欣泉等认为智慧课堂在运用中体现了高效管理、全员互动、精准教学、课外拓展、数据研究的基本特性。由此可见,智慧课堂打破了学习时空上的限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学情和诊断分析,促成了师生、生生教学全过程高效互动。

二、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比较分析

智慧课堂是在继承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集约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挖掘数据。以下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重视度不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学情进行调整教学安排;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较为注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智慧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课前发放预习清单、布置预习作业等方式提前介入知识性传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优化课堂教学安排,扩充了教学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则把更多精力用于价值引领、技能培养和知识归纳。

(二)教学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包含教材、教学参考书、讲义、教学课件、投影仪、试题库等,主要是信息化1.0时代的产物,在00后学生眼里充满年代感,教学资源存在代差,较难实现高效供给,学生学习体验感较弱。而智慧课堂是信息化2.0时代的产物,除对以往教学资源迭代更新以外,拥有海量学习资源和强大学习工具。课程资源平台类包括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超星泛雅、学习强国、银符考试题库等;学习工具类包括思维导图、几何画板、交互白板、EV录屏、VR虚拟设备等。智慧课堂拥有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能够合理优化整合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教学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对教师评价主要以结果导向为主,较为程式化、印象化、结果化。智慧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关注过程评价,更加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加关注在师生、生生评价过程中实现的共鸣、共情和共振目标,有利于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为高效课堂营造积极的环境。

(四)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师容易因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参与度”不高而缺乏自我效能感。学生容易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老旧单一而缺乏获得感。而智慧课堂通过智能方式高效签到,运用平台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更好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实现师生高效互动,促进知识、情感和智慧生成,实现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学生获得感的双提升。

三、主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对智慧课堂模式研究热度较高、成果较多。李新义,刘邦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对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进行重构。晋欣泉等认为通过教学设计、传授引导、学习研修、精准把脉、精心辅导构成课堂教学闭环。学者们主要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一线工作者角度分别构建智慧课堂总体框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与“学”的过程优化。也有的学者更多关注某一种智慧课堂模式的生成。如从翻转课堂角度,提出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角色互换、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即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教师根据学情诊断分析,课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演绎归纳、合作探究,课后师生反思拓展。如从混合教学角度,提出整合传统课堂同智慧课堂各自优势,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发挥引领、启发、把控教学质量作用,促成学生扩充知识存量、掌握更多学习策略,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如从个性化角度,提出尽可能的根据学生认知、思维、行为习惯,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引导学生优化学习路径,更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如从任务驱动角度,教师把学生课前提问、自身发问内容进行梳理,将问题作为任务嵌入课堂教学活动;课中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评价;课后运用多元化测验方式,巩固深化教学效果。学者们提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充电赋能,在理想和现实中探索务实管用的智慧课堂模式,无论是师生角色转变、教学安排调整、技术手段介入,都能够始终以生为本,尊重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探索、促成学生发展,最终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四、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模式

目前,思政课面临困境诸多: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大班签到费时费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手机干扰课堂教学、师生课堂互动较少。通过将超星学习通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期改变这种现状。

基于文献梳理和教学实践,本文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模式。总体而言,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课前发布资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中创设情景、精讲点评、随堂测试、总结归纳,课后布置作业、学习辅导、教学反思。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作业,课中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完成测试、巩固发展,课后完成作业。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增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粘合度。

(一)课前预习反馈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社会热点、学生需求精选课程资源,设计预习作业并设定截止时间,通过超星学习通线上发布。根据学生预习反馈,掌握学生知识储备、思维习惯、兴趣话题,对课程设计进行合理调整。运用超星学习通分组功能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分享学习体会、开展学习讨论,学生将兴趣话题和学业问题反馈给教师,以此增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二)课中立体互动

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火花。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和多元性。教师设定签到要求,学生通过定位、手势、二维码等智能化签到,符合学生习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到课率。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兴趣话题和学业困惑拓展延伸,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抬头率。运用抢答、选人功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发挥主体作用;运用主题讨论中“智慧云”功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运用投票、问卷功能创造学习话题;运用随堂测验对学生学业完成度进行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提高学生参与度。运用评分功能对课堂表现活跃、观点表达准确、任务完成度高的学生提出表扬,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学生在课中学习中,迸发出来新的观点和想法,包括对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提出的质疑应当得到尊重,教师要加以因势利导,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促成学生智慧发展。

(三)课后个性辅导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神经末梢”。智慧课堂可以用来帮助解决课堂教学“最后一公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态度和质量,进一步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个性化辅导,帮助其学业发展。建立学生助教团队,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自设目标,自定作业,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教师将自定作业纳入学业考核附加分。教师通过分析和运用超星学习通生成的课堂实施报告和学生学习行为痕迹管理等功能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醒和帮助学生。

结语

在研究国内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选择超星学习通平台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综合运用智能化功能,推送资源、任务驱动、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全过程体现“互联网+教育”理念,切实回应学生关切,创设丰富实用、高效互动的学习应用场景。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化融合,着力运用大数据、智慧云等技术,不失为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一条绝佳路径。

猜你喜欢

超星师生思政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