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林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方式建设探讨

2021-11-13高景斌高曼莉陈株艳

关键词:林业实训考核

高景斌, 高曼莉, 陈株艳, 刘 敏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林业职业院校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产管理及其产业链上对技能人才需求,划分出不同人才培养类型,创新技能培养体系和方式,做到分类施策,提升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完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扭转近年来毕业生在林业岗位就业意愿下降的趋势。

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1 建立分类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林业技能人才发展特点,以学院学术委员会、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结合林业专家、科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分类人才培养措施,注重林业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不同的培养方案对接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做到培养目标明确。对接林业及相关行业基层管理部门的“林业基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适合林业基层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对接行业企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适合进入公司企业及自主创业的人才培养。

1.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各类型人才的就业方向,分析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要求,确定专业通识课程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划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思政等公共课程和专业通识课程为职业基本素质课程,用以满足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的需要;专业课程和实习训练课程为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用以提升核心专业技能;将报考技能证书、专升本、事业单位等辅导课程作为拓展能力课程,为不同志向发展的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将林业上的新技术、新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纳入教学内容,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为必修课,专业通识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增设选修课,让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增强其毕业后发展潜力。

1.3 强化实习实训

职业技能培养中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是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完善和充分利用校内森林植物试验室、植物生理及生化试验室、森林环境试验室、林业信息技术实训室、园林规划设计室、林业有害生物实验室、组培室、栽培试验地、竞赛训练地、温室实训室等,适时把理论知识与实验融合起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森林公园及林业基层等部门建立合作,与林业企业、园林公司、规划设计公司、森林康养基地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在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校内授课教师、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师傅、林业行业专家、学生等组成的多元化考核主体,对各个阶段学习效果开展全过程考核评价,以学院常态化监测评价、系部教学评价、教研室课程评价、课程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为主要形式,对正常教学秩序、学习状况,课堂作业、竞赛成绩、考试成绩、实训成绩、见习和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全方面作为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多项考核办法,以过程评价占40%、结果评价占60%的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占80%、结果评价占20%的实习实训考核;以实习报告评价占20%、实习过程评价占60%和实习单位评价占20%的顶岗实习考核;以参加技能竞赛和技能等级鉴定占30%、取得相关证书占70%的综合技能考核。

1.5 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勇争“全国技术能手”为目标,结合林业技能人才类型特点创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作为质量监控对象,将理论和实训教学检查评估作为质量监控形式,以单一林业技术教学期和技能培养全周期相结合、林业通识知识与分类特色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质量监控,将质量监控反馈意见运用到教学改革、教师绩效、考核晋级等过程中,形成跟踪问责,及时纠正偏差机制,健全高质量林业技能人才分类培养保障体系。

2 人才培养方式策略

2.1 以林业发展需求引导课程教学

提高林业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要遵循林业发展规律,紧跟林业改革热点来调整现有专业结构,通过主动对接林业发展对技能的新要求,及时申报新的专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林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专业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技能,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突出“技能”训练,对准人才培养规格来实施教育教学。

2.2 以师徒传承安排实习实训

在教师中实行师徒制,以“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关企业实践,组织学院或区域的相关专业的青年和中年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讨论,建立“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传绝技,带高徒。建立大师工作室,在技术技能大师的带动下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带好队伍、育好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聚焦行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入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引入社会行业专家指导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和技能证书教学辅导,将学生技能培养作为实习实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攻关、开发运用等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其成为深受欢迎的林业技能人才。

2.3 以技能适应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生产实际需要的技术开展运用性研究,建立林业行业相关专业“产学研”基地,形成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全面地考查、衡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证融合,将“1 + X”证书考核的模块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督促教师要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让教师充分了解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引入职业能力评价规则,对照技能等级证书与正常教学的课程要求,拓展学生的技能,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抚育工”“插花工”“护林员”等6个类型林业技能证书,分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实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参加技能证书考核。

2.4 以教师特长增强学生志向发展

结合专业特点,细化人才培养内涵,开展分类培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年级就开始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开展认知实习,让学生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认识林业在社会的价值,了解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掌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社会拓展能力等因素将教师划分到各年级段中,理论型的教师安排在一年级传授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型的老师安排在二年级传授行业技能,辅导技能竞赛和等级鉴定,具有社会开拓性老师安排在三年级指导学生深入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在三年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愿望,合理选修课程,选择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实现学生学习到想学的技能,能够更好的就业并顺利发展。

3 结束语

根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实际,林业职业院校涉林专业应该按林业技能型人才、林业基层管理型人才、美好环境建设型人才、林业社会化服务型人才、林产品生产加工型人才、森林休闲及康养应用型人才等不同类型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分类型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实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注重按照林业发展需求引导课程教学,以师生“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强化实习实训,实行“1+X”证书制度,增强学生志向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实训考核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land produces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