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乡村民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13伍燕
伍 燕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宣城 242000)
目前,乡村民宿不仅作为旅游区住宿设施的补充部分,而且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发展前景良好。旅游区乡村民宿拥有多种“先天性优势”,且能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有助于解决当地的农民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区乡村民宿是大势所趋。乡村民宿可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的住宿供给不足问题,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迎合了目前旅游群体中较为前卫、流行的旅游观念,优势十分明显。极具乡土特色的住所、浓郁的乡土气息、宁静舒适的山野环境、淳朴的民风,这些因素对于游客,尤其是对于都市居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各地乡村民宿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促进国内乡村民宿发展,本文试对当前国内乡村民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1 乡村民宿的内涵及其在旅游区迅速发展的原因
1.1 乡村民宿的内涵
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当地闲置房舍资源, 民宿主人参与接待, 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乡村民宿的经营主体较为灵活多样,个人、家庭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联营都较为常见。在经营时,不仅将重点放在给予游客家庭氛围的体验上,还较为注重乡村气息的营造,给旅客带来多层次的旅游体验。
1.2 旅游区乡村民宿迅速发展的原因
(1)旅游群体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中很多已有出游行为,而慢节奏、田园气息浓郁、贴近自然、休闲养生的乡村之旅无疑是他们的首选。返璞归真的乡村民宿体验不仅能带给他们追求宁静、养生的需求,而且能够勾起其童年或早年生活的回忆。此外,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多,时间较为充裕,且这类学生文化层次较高,对旅游的情感需求较为关注,乡村旅游亦成为他们关注的一种热门旅游形式,低价、高质量的情感体验的住宿需求,也使得其成为乡村民宿的主要客源之一。与此同时,计划生育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目前家庭规模都较小,因此,温馨的家庭之旅很适合现代家庭模式,独生子女的教育之旅也是家长十分关注的。以家庭为单位体验乡村旅游,居于家庭氛围浓郁的乡村民宿,带着孩子享受田园生活,还可以通过乡村旅游活动教给孩子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的认识、农作物的种植等。因此,乡村民宿的发展迎合了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此外,“丁克家族”的流行,也使得追求浪漫的二人世界之旅随之热门起来。他们大多青睐安静、浪漫的甜蜜之旅,美丽的田园风光、安逸的环境、淳朴的乡村生活能给这些家庭带来异样的感受,乡村民宿的恬静环境、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都是吸引他们选择这种住宿方式的重要元素。
(2)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节假日身心放松需求不断上升。此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方式及需求的改变,在旅游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加上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们更倾向于原生态的乡村旅游。
(3)文化模式的转变。目前,社会稳定,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使受教育的群体增多,教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旅游要求也呈现多元化、多样化。通常,受教育水平越高,旅游体验时的情感需求越大,乡村旅游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之旅,而乡村民宿的住宿方式也是文化体验的绝佳方式。旅居于乡村民宿有助于游客了解异地的风俗习惯、乡土民情。
2 我国乡村民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村民宿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虽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支持和扶持,但仍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民宿的发展实施科学、合理、统一规划。因此,容易产生如下问题:①乡村民宿布局不合理。诸如,很多乡村民宿经营管理者就地将自家民房改建成民宿,亦或是租房建设民宿。这些乡村民宿分布区域往往杂乱无章。②乡村民宿发展重点不突出,未突出特色。很多乡村民宿仅由经营管理者依据自身喜好随意打造,缺乏目标性,无特定主题。
2.2 乡村基础设施仍欠完善
目前,农村的基础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交通、水电、通讯、停车场等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乡村民宿的可进入性,不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限制了乡村民宿的发展。以某乡村旅游区为例,在对该旅游区的部分民宿经营管理者进行调查时发现,该乡村旅游区内的民宿极少。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缘于周边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如未修建水泥路,未建停车场等。很多人虽有意从事乡村民宿经营,但苦于当地基础设施的限制,担心乡村民宿建成后无生意可做。
2.3 建筑风格同质化,乡村气息不浓
乡村民宿最重要的特色是保持浓厚的乡村乡土气息。但是,现在很多民宿在建设时,盲目跟风、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得乡村民宿的建筑风格同质化现象明显,且失去了原味,这样势必会降低其旅游吸引力。例如,部分乡村民宿在建筑风格上一味模仿城市建筑,让入住游客丝毫感觉不到是来到了乡村,而是来到了大城市的星级酒店。事实上,这并不是很多游客希望看到的,他们之所以选择来到乡村进行旅游,主要为感受乡村的别样风情,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更具乡村特色,更具个性化的乡村民宿才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2.4 环境卫生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村民宿属于中小规模,是居民直接用自家的住宅进行改造经营。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经营者的相关卫生、安全意识的缺失和淡薄,很多乡村民宿存在设施简陋落后、卫生条件差强人意、治安较差等问题。在对部分乡村旅游者进行访谈时,很多对入住乡村民宿的卫生条件极不满意。诸如,被套床单存在污垢,卫生间未清洗干净等。除此之外,由于乡村民宿周边环境复杂,很多游客还担心自己的人身受到伤害。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民宿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
2.5 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乡村民宿的建设也卓有成效。但是,很多地区的乡村民宿知名度还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缺少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乡村民宿仅依靠向游客发放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成效不够显著。因此,欲推动乡村民宿在未来得以更好发展,还应在宣传方面深下功夫,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有效提升知名度。
3 我国乡村民宿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规划、发改、建设等职能部门要多从专业角度为乡村民宿的开发建设提供多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做好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民宿更好发展。具体规划过程中应切实解决好如下问题:①布局不合理问题。例如,可以让乡村民宿合理分布在景区的各个“角落”,为游客尽可能提供方便,让游客能够在景区周边快速找到。也可以在某一个区域内集中打造乡村民宿,并在乡村旅游导图中标明。②乡村民宿发展重点不突出问题。可构建不同主题(诸如,田园主题、垂钓主题、采摘主题等)的乡村民宿发展规划,让辖区内乡村民宿选择发展。例如,浙江省2019年底发布的“乡村民宿提质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中即明确提出,至2022年底,浙江省计划打造50个乡村民宿聚集区,依据不同主题建设至少1200家乡村民宿。除浙江省以外,国内其他很多地区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类似做法。
3.2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为促进乡村民宿的建设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将乡村民宿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有的放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加乡村民宿进入的可行性,为乡村民宿建设与发展提供硬件保障。例如,可在改善交通、水电、停车场等设施的基础上,从更新改造住房、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土地联合经营为核心形成合作经营组织,综合利用乡村的景观资源和农业景观建设乡村旅游基地。整治乡村旅游环境既要保护原生态环境,使其特色景观和历史遗存尽可能保留原有风貌,也要营造怡人环境,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更要改善接待环境,满足游客从事旅游活动的需求,以提供多方面的旅游产品及全方位的服务来推动乡村旅游的规模发展。为保障乡村民宿的更好建设与发展,应不断完善区域内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如路网、光网、电网、水网等,配套建设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区内的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应急设施建设。
3.3 突出自身特点,打造知名品牌
目前,有一些乡村民宿为迎合都市消费群体的身份特征,盲目追求建筑的都市感,渐渐失去原有的乡村风味,没有很好地传承乡村文化,这不仅影响到乡村民宿自身的特色塑造,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围环境的整体和谐,这与乡村旅游的本意显然是违背的。好的品牌有利于引导顾客建立品牌忠诚度,增加顾客的重住率。
3.4 各部门齐抓共管,规范行业管理
游客的旅居体验中,卫生与安全两大因素是游客极为看重的。虽然游客重在进行乡村生活的体验,但是他们是希望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享受田园生活。而安全问题也是影响游客乡村体验的另一个重要阻碍因素,游客不愿意在担忧自身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乡村体验。基于当前很多乡村民宿存在的卫生及安全问题,建议旅游、公安、市场监管、卫生等职能部门做好协同管理工作,实行齐抓共管,规范行业管理。
3.5 积极开展市场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
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目前,乡村民宿已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地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很多地区相继建立了乡村民宿,但由于缺乏有效市场宣传营销,经营现状并不乐观。乡村民宿欲取得更好发展,必须积极进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界知名度。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乡村旅游景区可将景区内颇具特色且服务较好的乡村民宿整合在一起,由业主缴纳费用,对其进行统一宣传。具体可通过电视、广播及各种新媒体进行对外统一宣传。第二,乡村民宿可积极利用当前的新媒体优势,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网站等,宣传自身品牌,提升乡村民宿知名度。第三,乡村旅游景区可单独开辟乡村民宿宣传专栏,对景区内的乡村民宿品牌进行宣传。
4 结束语
乡村民宿虽有广阔的市场,但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协同管理以及景区管理者和乡村民宿经营者自身的不断完善,只有规范了市场环境,提高了乡村民宿自身的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地在广阔的市场中持续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