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唐书》中的范传正

2021-11-13宋代勇

黑龙江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刺史

宋代勇

(北川中学 四川 北川 622760)

范传正,字西老,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历任歙、湖、苏三州刺史,累擢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但是流传至今的资料中痕迹甚少,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为学界所熟知的,是他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李白病逝后,原葬于当涂县南十里之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范传正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并亲撰《唐左拾遗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碑文,立碑石于墓前。碑文记述的是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的经过及原委,记载了李白的出生地、家世、晚年及其身后的境况,对于研究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范传正其人,却始终未引起注意,本文就现存史料与近年来出土的墓碑对范传正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进行全面的梳理,以补两唐书中对其记载之简略。

一、两唐书中关于范传正的记载

“范传正,字西老,南阳顺阳人也。”这是《旧唐书》中的记载,然《新唐书》中记为邓州顺阳人。邓州,唐时属山南东道。邓州领七县,南阳是其中之一。“父伦,户部员外郎,与郡人李华敦交友之契。”,后来“传正举进士,又以博学宏辞及书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拜监察、殿中侍御史。自比部员外郎出为歙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历三郡,以政事修理闻。擢为宣歙观察使,受代至京师,宪宗闻其里第过侈,薄之,因拜光禄卿。以风恙卒,赠左散骑常侍。传正精悍有力,好古自饬。及为廉察,颇事奢侈,厚以财货问遗权贵,视公蓄如私藏,幸而不至甚败。褐衣时游西边,著《西陲要略》三卷。”,以上《旧唐书·良吏下》对范传正的记载仅二百一十余字,简述了其为官经历,其在做宣歙观察使时及其之前的官路顺通,并且受到了重用。并著书一部,还交代了因范传正门第过于奢侈,而唐宪宗薄而不用。

《新唐书·列传》中对于范传正的记载,概如《旧唐书》“范传正,字西老,邓州顺阳人。父惀,为户部员外郎,与赵郡李华善,有当世名。传正举进士、宏辞,皆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历歙、湖、苏三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代还,坐治第过制,宪宗薄不用,改光禄卿。以风痹卒,赠左散骑常侍。传正好古,性精悍,初自整饬。宦益达,用度益奢侈,倾赀货市权贵欢,私公府如家帑,亦幸素有名,得不败云”。对范传正的评价都是认为其人为官不廉,为人奢侈,贿赂上级。

二、为官经历

查徐松撰《登科记考》,“传正字西老,贞元十年举进士,见柳宗元《祭李中丞文》注”。范传正及第年份为贞元十年(794),而后又以博学宏辞和书判拔萃皆登甲科。在其走入仕途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偃师商城博物馆收藏的《顾师闵墓志》(此碑文由范传正所写)中有关的一段文:“呜呼! 传正,敬公之门人也。敬公司太常文科,采拔鲰生于不识不知之中,华而茂之,异实而荣之。”门人,就是门生。太常文科,指礼部进士考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范传正得到顾师闵的父亲顾少连不是一般性的提拔,他和顾少连的关系是门生和座主的关系。“愿分微荣,仰答知遇;愿祈筹画,以裨不逮。”他为了报答恩师的知遇之恩, 邀请顾师闵到宣歙幕出谋划策。但是,报恩的心愿刚刚实现,顾师闵却与世长辞了。于是他只好发出悲叹,写下了这篇墓志。亦可见门生不仅敬事座主,而且还以实际行动对座主报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座主子弟的照顾。

在范传正早期的官路中,还有一个人物对其影响也很大,是当时的御史中丞李汶。据严寅春《柳宗元交往考(之三)》,“范传正,字西老,南阳顺阳人。贞元十七年举进士,又以博学宏辞及书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约贞元二十年得御史中丞李汶荐举拜监察御史”。贞元二十年李汶去世后,柳宗元同范传正等共八人向其致祭,柳宗元执笔撰《祭李中丞文》。而监察御史虽只是正八品上阶,却是范传正仕途的重要基础和必经之路。

(一)元和初年出任三州刺史

上文提到御史中丞李汶是范传正的早期仕途中的一位恩师,而李汶在贞元二十年去世,可知范传正拜监察御史是在贞元二十年(804)之前。据《旧唐书》所载,之后他又先后做了殿中侍御史和比部员外郎,级别分别为从七品上阶和从六品上阶。“元和四年八月,自歙州刺史拜。六年二月十一日,迁苏州刺史。史传历歙湖苏三州刺史” “《汪台符庙记》称,正观二十三年,父老请建祠堂于厅事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嘉泰吴兴志》中载范传正元和四年八月拜为歙州刺史,但是《新安志》(为歙州,宋改名新安)中,元和三年范传正正在歙州刺史的任职期间。在此采信《新安志》,原因是作者罗愿为新安人,当地人记载发生在当地的事情,更为可信。根据《旧唐书》载,“自比部员外郎出为歙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历三郡。”《新唐书》列传九十七的“历歙、湖、苏三州刺史”,都载范传正先后依次做了歙、湖、苏三州刺史。还有一例证可证实两唐书记载之可信,《白居易集》第54卷翰林制诏一下有《除范传正宣歙观察使制》篇,白居易为唐宪宗制的诏:“苏州刺史范传正:文学政事,二美具焉。选自郎署,出分符竹;江南列郡,连领者三。”可知范传正是由苏州刺史而入宣歙观察使的,那么两唐书记载的顺序就是可信的。

《旧唐书·本纪第十五·宪宗下》中提到,“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这是元和七年的事情。且查《唐方镇年表》卷五,知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是在元和七年(812)到元和十年(815)间,由此,是他的官路畅通时代,任期满后回到了京师,宪宗听说其府邸很大,并且为官奢侈,授其光禄卿。以上,对范传正担任过的官职进行了拙微的梳理和考证。从他进士及第,贞元十年(794)一直到元和七年(812),共18年的时间,从一个九品郎官升到宣歙二州的观察使,亦可谓官路通畅。

(二)地方为官政绩的特点

范传正是唐朝官员的升迁之路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因为里第过制而被贬,也可能会跻身高级官吏的行列。这样的推测并不是妄断。在现有的关于范传正的资料如此稀少的情况下,却还是可以看出他在地方上任官时的政绩。

一是“州刺史范传正:文学政事,二美具焉。选自郎署,出分符竹;江南列郡,连领者三。所至之部,悉心为理:明谕朝旨,恭守诏条。谨身省事,以临其下,政简而肃,意诚而明,吏不能欺,人是以息。而去思之叹,来暮之谣,往复有政,闻于人听。”这是范传正被授予宣歙观察使时,唐宪宗对他的赞赏。唐宪宗是中晚唐诸帝中少有的励精求治,勤勉政事的皇帝,且从后听说范传正里第过制而薄不用,就可看出宪宗用人都是经过多方考察的,因此此处对他的夸奖绝对想必也是根据范传正在当地的政绩。

二是“县五:乌程,望。东百二十三里有官池,元和中刺史范传正开”。在任湖州刺史期间,范传正在乌程县开官池,是唐朝太湖地区治水治田的重要成绩之一 。同时说明他很重农事。

三是上文提到的“《汪台符庙记》称,正观二十三年,父老请建祠堂于厅事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汪庙是歙州当地人的信仰,而范传正出任此地刺史时,能够尊重百姓的信仰,迁修庙宇,可看出他治理一方很重民心。

四是“宣州秦故郡之地,阻以重山,缘以大江,封方数百里,而铜陵铁冶,繁阜乎其中。故其俗佻而侈,其人劲而悍,属鞬揭鈠者,习以为恒,易于寇攘,昔号难治”。宣州地势险阻,民风彪悍,很难治理。范传正能担宣歙两州的观察使,可见《旧唐书》中评价他“精悍有力”可谓恰到好处。

三、文学与交游

高宗永隆二年(681)诏进士加入杂文,目的是为提高举子的文字水平,但是直到玄宗时期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议论纷纷。安史之乱之后,掀起争论的高潮,对于科举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进行了集中的讨论。所以唐后期变以诗赋为主为以文章取士,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与唐朝前期截然相反,主要看内容,而不是看词华。所以唐代小说家段成式在其《酉阳杂俎》中说,“范传正中丞举进士,省试《风过萧赋》,其丽,为词人所讽”。其作品现存于《全唐文》中四篇,《全唐诗》三首,《全唐诗补编》一首。尽管诗赋流传下来的量很小,亦无名篇。但确如《旧唐书》中所说“好古自饬”。《旧唐书》载范传正褐衣时游西边,著《西陲要略》三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录《赋决》,现都散佚。另“青土湖,在县北七十里,以湖土青色故名,东西长一十里,南北袤八里,湖水西流与句溪合。”这是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云引唐范传正《宣州记》,此书仅在此唯一一次出现,在各代正史艺文志中都不见其名。在此窥见范传正对其治理之地必定相当熟识,其地山水的头尾渊源他都很清楚。有名可考的这三个作品,足以证明范传正好古、好文学。不仅如此,亦可看出,他喜欢游历。

在有限的资料中查找到的范传正的交际圈,可知他不仅好古而且喜交友。“遒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这首《题皎然影堂》就是元和四年,范传正和会稽释灵澈通过书院为念皎然大师而作。《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之作,亦可看出是鲍溶与范传正交好。鲍溶有诗《人日陪宣州范中压传正与范侍御宴》,又作鲍防诗,见《全唐诗》卷三百零七《人日陪宣州范中垂传正与范侍御传真(一作贞)宴东峰亭》,两诗内容相同。鲍防卒于贞元六年,见《全唐文》卷七八三穆员《鲍防碑》:“贞元六年秋八月景申,莞龄洛阳私第。冬十月旬有七日,从先公砖北邝南原。诏赠太子少保,给卤簿鼓吹族其卒。”而此时范传正还未及第。所以一定为鲍溶所做。鲍溶,字德源,自称“楚客”,或为楚人,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范传正有着文人们共同的爱好,喜与友人一起吟诗畅饮,游览各地。

尽管范传正治理一方功绩斐然,好文学与交友,喜游历,但是将钱财和门第看得很重。这一点,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中也有体现。“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元和末年,范传正遇李白两孙女时,因其家太穷,竟劝其改嫁。如此看重身家财产,是为官为人的致命缺陷。

范传正作为地方刺史,在任时的政绩能被唐书记载下来,并且能够因地制宜,治理一方,证明了他为官时并非片面如旧唐书中所载奢侈贪财,贿赂权贵;而且《旧唐书》中把他放到良吏传中,就是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文献通考》中有载:“《南阳先民传》二十卷题南阳王襄元祐癸酉岁序。所记邓州人物自百里奚、直不疑而下至唐范传正、韩翃,凡一百六十人。”范传正可以和百里奚一起被写进《南阳先民传》,这也是对两《唐书》把他收录入传的公允性做出最好的验证。

猜你喜欢

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原因解析
建武十八年改革后刺史职权变化研究
唐代刺史与地方文学生态的建构
试论丁原的骑都尉身份
论汉朝刺史制度与瑞典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比较研究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西汉刺史制度研究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