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乡镇志书编纂的规范与创新

2021-11-13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志书篇目乡镇

俞富江

(桐乡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浙江 桐乡 314500)

乡镇志书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乡镇区域范围内自然和社会诸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具有资料权威、功能齐全等突出特点,对保存资料、传承文化、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也具有独特作用。随着《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乡镇修志工作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有些乡镇志书在编纂出版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笔者通过20年的地方志工作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参与的乡镇志书编纂工作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乡镇志书要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关键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一、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长期以来,规范与创新问题一直是我国方志界学术理论研究的主题,规范属于志书的体例范畴,创新是指导志书的框架和内容范畴。乡镇修志要避免千志一面、千志一统的现象,规范与创新必然是乡镇志书编纂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规范的对立面是无序、无章、缺乏规则,而创新的对立面是保守、守旧、固步自封。规范和创新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并不互相矛盾。规范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规范的发展和完善。规范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提高,是突破;规范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就像一根绳子的两股线,谁也离不开谁。规范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乡镇志书编纂工作中,既要强调规范,又要不断地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规范中保质量。只有这样,乡镇志书编纂的规范才能引领创新,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乡镇志书编纂的规范,规范和创新的有机结合,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精品佳志。因此,在乡镇志书编纂过程中,规范和创新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牢固树立精选细编的质量意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志稿撰写规范,严格编纂程序,坚持记载历史、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编纂精品的指导思想,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妥善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志书编纂的规范

乡镇志书和其他志书一样,编纂有规范的体例、严格的质量要求和编写规范。最近几年来,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乡镇志书编纂标准、体例、内容、方式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志书“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乡镇志书编纂规范已成为方志专家、学者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全国首轮修志结束后志书的评选,也就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引领志书编纂走向规范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乡镇志书的规范就是为志书编纂立规矩,目的是使编纂出来的乡镇志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达到要素齐全、内容具体、纵横可比、检索方便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志书的整体质量。乡镇志书作为资料性著述,其性质决定了志书体例必须规范。由于同一种类志书功能相同、风格相近、内容相通,制定通用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具体规范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因此,编纂前必须制定一个层次分明、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乡镇志书编纂规范手册,便于撰稿员和编辑人员操作,有利于提高乡镇志书的编纂质量。乡镇志书编纂并不是要求不同地方的志书记述内容完全一样,每部志书的内容一成不变。而是指乡镇志书应该把所要记载的内容都作系统、全面地反映。乡镇志书规范的主要任务是在比较具体的环节,比如:体例、基本框架、行文、数字用法、计量单位、图表设置、标点符号、注释引文、目录、索引等。那么,在这些具体的环节中怎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框架结构的规范

乡镇志书属于地域性的综合性著述,篇幅一般应控制在60万字—80万字。由于乡镇管辖区域和行使职权的范围相对较小,乡镇志书记述内容应侧重于自然环境,注重地情记述。设置篇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篇目设置要坚持“横排竖写”的原则。就篇目拟定本身而言,主要是处理好“横排”的问题,也就是分类的问题。要看准分类对象,根据社会分工和行业分工灵活分类设置篇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竖写”内容的多少与子目的设置问题,并依据内容设置子目,最后形成篇、章、节的“竖写”分类结构形式。2.篇目设置要简明、概括。篇目是志书编写的提纲,是志书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体现纲目。比如,教育、文化、卫生等都属于社会范畴,可以概括起来设“社会事业”篇,再把居民生活、社会风俗、道德风尚等都统到这个篇里来,这个篇目的设置既简明又概括。3.篇目设置要体现出农村特色。农村的特色就是农业,可以把农业单列为一篇,下设土地使用制度、农作物、农艺技术、农业机械、畜牧养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管理等章,再下设若干个节。如“土地使用制度”章,可下设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等节,这样设置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4.篇目设置不宜过细。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乡镇自然、经济、社会的特点,采用较为灵活的体例方式。各个乡镇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如果篇目设置过细,可能造成个别篇目无内容可写的情况发生,粗线条的设置便于修改、补充和增设。

(二)条目竖写的规范

志书讲究“横排竖写”。乡镇志书总体框架结构一旦确定,志书篇目按横排纵述的要求,依篇、章、节、目的编排次序分类记述。条目通常指“节”下的“目”,有大目小目之分,是志书篇目分解的最小单元,是横排门类的最后一个层次,但它是志书内容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是志书的主体。因此,条目是乡镇志书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本结构,并且依其自身属性保持着相对的完整性,每一条目都是一个充满崭新特点、极具魅力的信息载体,记述事物,首尾具备,内容完整。同时,条目与条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的志书主体。条目的完成手段是竖写,在横分之末便是竖写的开始。竖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条目功能的发挥,及其在乡镇志书中的主体作用。志书的功用,及丰富的内涵都有赖于竖写来完成。所以说,条目竖写是志书质量的基础,是实现志书资料性与著述性统一的重要保证。

条目竖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规范条目的记述内容,体现事物发展过程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性,即要写好“三部曲”:记述事物的发端、转折和结果(或现状)。1.写好发端。任何事物在一地都有发端伊始的情况,抓住第一次出现的资料,才能反映出事物之初的面目。交代了这种“来龙”,才能为下一步的“去脉”做好铺垫。2.写好转折。有了该事物的起始发端,条目竖写就有了基础和保证。紧接着就写转折,写好事物的发展变化、兴衰起伏情况。一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事物发展都有其本身的阶段性。有的事物循序渐进,呈现出步步登高的阶段性,但多数事物的发展历程都是不平坦的,有时兴起,有时低伏,历经着高潮阶段,低潮阶段,再高潮阶段,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说明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编写工作一开始,编纂人员就要认真消化资料,科学排比资料,理清事物发展的阶段。条目竖写应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轨迹,抓住事物兴衰起伏的转折点,确定起关键作用的年份,以这个年份为中心,用客观的、综合性的资料和数据,铺开写这个年份的横断面,把事物发展阶段横断面的特征和因果写清楚,并体现出事物发展变化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3.写好结果或现状。这是条目竖写的最后一环。已经消亡的历史事物把结果交代清楚,正在延续的事物则反映现状。写现状一般以志书下限年份为依据,将下限年份前3年的基本情况详细记述,充分反映改革开放的情况及其成果。对于乡镇志书反映的某一项事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在设置条目的前提下,记述要素可附上随文表格,以确保志书记载内容的连续性、可比性。

(三)记述方式的规范

竖写是乡镇志书最基本记述方式,其最大特点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经纬交织,通过点面结合的形式,准确地表述某一地域范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一,竖写要处理好横与纵的关系。由于乡镇志书上下限时间较长,大部分乡镇没有出过志书,一些事类的变化较大,不宜切割过粗;随着修志在体例上的创新,出现了“专题记述”这一新的形式,必然会与相关的竖写单元相联系,在资料的选择和记述主题的确定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交叉,所以,乡镇志书在门类安排时不仅要妥当,而且要考虑每一个竖写单元要有足够的记述空间。

第二,竖写要牢牢把握记述主题。主题是竖写的灵魂,根据详今略古的原则,乡镇志书竖写必须把握住主题。尤其志书所记述党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历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实践的历史,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实质性的举措。紧扣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题,就能找准记述的切实点,较好地体现在农业经济篇目中。

第三,竖写要把握各项资料要素。编纂人员只有充分占有资料,才能实现竖写。通常志书的资料可以区分为主体资料和辅助资料,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记述单元。同时,乡镇志书所记述的内容不仅要真实、准确,还要讲究记述的逻辑顺序,特别是篇、章之间要讲究逻辑顺序。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应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普遍,有特殊,逻辑顺序就是依据由个别到一般,或由现象到本质的内在先后顺序。

乡镇志书记述内容要求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取材标准按照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的要求,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新事、要事、特事不缺,注重资料性、实用性、可读性,注重借鉴和存史的价值。

三、志书编纂的创新

乡镇志书作为一地的资料性著述,要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关键在于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创新志书编纂模式,确保志书质量。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规范,又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说,创新是乡镇志书编纂实践的要求,也是地方志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强调乡镇志书编纂的规范性,并不是指志书编纂就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样只会使地方志事业陷入千篇一律、过于呆板的窘境。当然,乡镇志书编纂的创新也不等于标新立异,抛弃规范的志书体例;也不能哗众取宠,为创新而创新。要以实践为依据,以规范化为基础而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创新,是志书编纂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志书编纂创新的途径是增强时代性、实现特色化,使每部志书更具有独特的个性。乡镇志书编纂的创新,就是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地说,志书编纂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资料搜集的创新

资料搜集是志书编纂的基础。占有大量、全面、翔实的资料,是志书编纂的先决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乡镇档案管理疏忽,不注重资料的存档保存,可查的文字资料相对较少,这给编纂乡镇志书搜集资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乡镇志书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编纂人员查阅、采访、征集和约稿。

1.查阅。丰富翔实的乡镇志书内容来源于深入扎实的资料搜集。一是查阅本乡镇的资料。要重视基础资料搜集,不但要利用乡镇的决议决定、年度总结、财务统计报表等各种材料,还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类历史资料,特别是本乡镇老党员、老同志家中珍藏的有价值的资料,不但要搜集文字资料,还要搜集有价值的图片,通过新旧图片的对比,反映本区域内发生的巨大变化。二是调阅上级机关档案资料。如乡镇机关的各类报表、不同历史时期重点工作及相关文件等,可以从县(市、区)级统计、财政、发改、经贸、民政、老干部等部门查到乡镇人口普查、财务管理、地名区划、建置沿革、历史人物等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还可利用大量现存档案资料,千方百计查阅检索各种文献资料。

2.采访。主要是采访区域内的历任乡镇干部和专业能人等。他们不仅亲历了当地的发展变化,知道的事情多,而且也听到过先辈们讲述的一些历史传说,这对于追述本乡镇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地域风情、历史故事等很有帮助。但这些老人中有的年龄大、文化低、听力差,往往表述不清,采访起来费时费力、困难较大。所以,采访前要拟定好提问大纲,约定时间,告知意图,确保采访内容不偏题。历任乡镇干部对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因工作的需要,与各村村干部接触多、掌握的情况较多。采访他们,可以了解乡镇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情况,搜集到有一定深度的相关信息资料。专业能人主要是指当地的专业户,如办企业的、开商铺的、搞运输的、种养专业户、民间艺人、工匠等,采访他们可以搜集各行业的数据和资料。当然,编纂人员还可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前辈们把本乡镇过去重大事情讲出来,并当场做好记录。对于采访、座谈会资料,因为多数前辈只是凭着记忆讲述的,有的还是先辈流传下来的,所以志书编纂人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多方查证或考证、核实,才能整理编入乡镇志书中,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征集和约稿。征集资料主要是针对在外工作的本乡镇人员,有的是属于人物收录对象,需要对方提供个人的相关资料;若是在外创业的企业主,还需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向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征集资料,也可以聘请特约撰稿员征集资料,还可以通过报刊向社会大众征集资料。约稿主要是指熟悉乡镇区域内情况且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老干部、老教师采取约稿方式,以减轻编辑编写工作量,但也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和考证,对一些取得的专项成果和荣誉,要查看相关证书或佐证材料,以保证入志资料的真实、准确。

另外,志书编纂人员还可以搜集县(市)志、部门志、专业志、年鉴、书刊、报纸等各种传媒上的有用信息资料。

(二)框架结构的创新

根据国务院颁行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是“资料性文献”,但资料性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的资料汇编,而应是有其编纂主旨,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主线,在谋篇布局上有严谨清晰的思路,对具体问题处理有比较科学的方式方法,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处理贯穿着科学理念,要根据志书记载内容制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创新是乡镇志书实现个性化的必由之路。乡镇志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两个方面。

第一,找准自身特点,体现地方特色。这就要求编纂人员在策划、设计乡镇志书篇目时,要充分展示地方的个性。一部乡镇志书的个性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但给予人们最直观的是篇目。篇目有个性,志书的内容就有特色。因此,在策划设计乡镇志书篇目过程中,要正确分析把握当地的历史和现状,抓住当地的强项、独到之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每个乡镇由于区位优势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产业门类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异。乡镇志书编纂者必须找准定位,深化地情研究,努力在框架谋篇布局上反映地域特色。志书所反映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包括区域内特有的自然环境、名优特产、涉及面广的重大事件、产业特点等等,这些内容对一部志书的质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方特色越明显,志书就越具有生命力,越张扬个性,就能避免千志一面,成为地方的“名片”。没有特色的框架结构,出版的志书必然是平庸的。然而,乡镇志书编纂在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时期,应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体现行政特色,从资源优势中反映地方特色,从文化底蕴中张扬人文特色。抓住了这些与众不同的内容,就能精心设计出突出地方特色、记述发展轨迹的志书篇目,框架结构的个性才会显现出来。以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为例,它在全国是以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而著称。40多年来,濮院羊毛衫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濮院的产业优势,成为该镇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毛衫产品遍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那么它的资源优势是什么?这些优势资源目前的状况如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等等,都是濮院镇志需要反映的内容,这就是濮院的地方特色。

第二,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为使乡镇志书框架结构更好地反映变化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述内容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新事物、新产业、新行业等,以更好地反映时代特色。针对这一新情况,志书编纂人员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发展和时局的变化,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具有时代气息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当地实际出发优化篇目结构设置,用发展的现实去科学、合理地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使志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镜子”。如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的出现等都属新事物、新产业内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都属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乡镇志书相关篇目中都应作重点记述。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商业管理部门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负责商品调配和管理的机构,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为主体。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原按计划统配的商品现已进入了大中型商场、超市的市场化经营,商业部门已失去了调配职能,起不到商业贸易主渠道作用,相应机构建制已经撤销。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商业流通应归入商业贸易门类较为合理。

(三)记述内容的创新

创新乡镇志书的记述内容,除了设置常规性篇目外,可以增设大事纪略、附录等篇目的内容。乡镇志书内容的创新是志书编纂创新的重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努力。

1.挖掘拓展深层次资料。志书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其重要原因是志书把一定地域内最重要的事物、人物记载下来,供后人查阅。乡镇志书要在内容记述上巧妙运笔,在表现方法上注意运用好 “两种笔法”:一是写好深度。志书在记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微观上捕捉特点,在共性中发现个性,注意记述内容的深度。二是叙好亮度。志书的记述内容要突出“新”字,就要 注重“变”字,志书一定要在采新、叙变上狠下功夫。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的主题。因此,乡镇志书编纂要抓住资料价值高、有代表性和标志性、读者比较关注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把事物描述得深刻,把问题揭示得透彻,有利于提高志书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借鉴作用。要深入挖掘资料,有的资料不是现成的,只是一个线索,需要深入追踪努力挖掘具体、生动、鲜活的资料;要解决资料断线问题,不论常规工作还是专项的工作,都要弄清其起始、发展、结果各个阶段的情况,理清发展脉络,保持资料的连续性。譬如,如何全面准确地记述1990年至2010年这二十年间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乡镇修志所涉及的这段时期,对于文化领域就是一段创新史,涉及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投入的逐年递增,文化市场的繁荣等等。志书文化篇目在记述时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改革改制、充满活力的时代特色。

2.增加实用性表格。数字统计表用数字填写,有利于读者从数字的变化、比较、分析中,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增加统计表格的数量,以便更加简洁、直观地表现相关内容,从而实现由文字向数字化转变的写作方式,逐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如适当增加一些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财政、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各方面的统计资料,并注意价格可比、口径可比。数据对于真正使用志书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用数据、表格的形式表述可以节省一定的篇幅,使志书“虚”的东西减少,“实”的东西增多。

3.增色的图片信息。图片信息有着文字记述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图片信息的合理运用不但使乡镇志书体例更加完善,内容更趋完整,信息量有效增大,而且也提高了乡镇志书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增强了可读性。鉴于志书图片信息的特殊作用,编排时应分篇目、分主题组合,若干单元组成全书的图片信息。在图片内容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与文字内容相匹配,做到图文并茂,相互补充。

4.加强土特名产、旅游经济的记述。土特名产、旅游经济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也是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乡镇经济发展都是力求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土特名产是一个乡镇的资源优势,也是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乡镇志书要将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土特名产升格为篇目来记述,注重反映地方土特名产基本情况及生产、开发、经营情况。旅游业作为乡镇重要的第三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发展乡镇旅游势必会带动相应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的繁荣,乡镇志书要突出本地旅游业的整体记述。旅游篇目的内容一定要涉及到旅游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景区、公园游乐场、民俗风情)、旅游服务(旅行社、旅游公司、酒店、旅游餐饮、旅游商品、购物、旅游交通)、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业经营管理、法规建设、旅游教育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贯穿于整个篇目之中。

(四)出版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是人们回避不了的发展趋势,乡镇志书编纂出版必须适应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出版传统纸质志书的同时,必须要有光盘版、网络版以及移动客户端App,这样读者用电脑、手机,通过登录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即可查阅乡镇志书相关内容。光盘和网络具有纸介质志书无法比拟的优势,编纂人员要增强科技意识,积极出版志书光盘版、网络版,努力提高志书的利用率,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总之,规范和创新在乡镇志书编纂实践中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融合于整个地方志事业发展进程之中,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乡镇志书编纂的规范和创新,始终是地方志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只有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编纂出规范实用、可读易检的精品佳志。

猜你喜欢

志书篇目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