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选秀节目的悬念叙事分析

2021-11-13史军

声屏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蒙面悬念真人秀

□ 史军

在小说、戏剧、电影等虚构类叙事性艺术作品中,设置悬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悬念,悬念引发人们阅读、观看的兴趣,并对故事中的人物处境产生怜悯、畏惧等种种情感。陈瑜在《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一书中指出:悬念是由创作者在虚构叙事性文本中采用的一种叙事技巧,该叙事活动通过对某些特定信息予以隐藏或强调,使得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或期待或恐惧等正面、负面的不确定情感反应。

电视或网络综艺节目同样离不开悬念的设置。贯穿一档综艺节目始终的是该节目的总悬念或大悬念,它集中了该节目的戏剧冲突核心要素,从节目的开局便提出,随着戏剧冲突的展开不断加强,一直发展到高潮和结局。另外,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分悬念或小悬念。这些分悬念时间有长有短,表现形式和功能也各有不同,如可以利用主持人或嘉宾设置悬念,利用字幕、镜头语言和特效音响设置悬念,利用叙事顺序的调整、叙事中断、叙事延宕等手法设置悬念等。

传统选秀节目中的悬念叙事

从节目宗旨来看。无论是音乐类、舞蹈类或其他类型的选秀节目,其根本宗旨都是通过节目中的各种竞赛环节选出最终的优胜者,每一名选手都在舞台上倾力表现自己,但总会有人要离开。谁将成为最后的获胜者,这就成为节目最大的悬念。

选手是选秀节目中受到关注的中心人物,他们不同于小说或电影中的虚构人物,但他们同样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在节目中,他们不但要表演才艺,而且要讲述自身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的感情投入是悬念叙事机制生效的重要前提,他们往往会选择固定的选手加以支持,并为之摇旗呐喊。对小说或电影等虚构类作品而言,引发观众强烈的道德焦虑是悬念设置的关键手段,善与恶的对立、生与死的抉择往往让观众欲罢不能,而在综艺节目中,这种道德焦虑感往往转化为观众对选手的移情效应,使得他们对选秀节目的总悬念或者大结局心心念之。

从节目的选拔机制来看。选秀节目必须设立一套成熟的选拔淘汰机制,这是选秀节目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从报名开始,选手就必须受到这套选拔淘汰机制的制约,无论评委面对优秀的选手多么难以抉择,但是绝大多数选手必然难以走到最后。在这种“过五关斩六将”模式的逐层选拔淘汰机制中,众多的分悬念或小悬念得以产生。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第一阶段是导师盲选阶段,导师在众多学员中选择出自己心仪的选手,但学员如果被多名导师选中,同样可以选择导师。那么,这其中就有了众多的可能性,戏剧冲突与悬念由此产生。第二阶段是导师考核阶段,导师选出自己的学员以后,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然后进行队内PK,选出优胜者。第三阶段是终极对决阶段,导师们率领各自团队进行PK,产生四强选手。第四阶段则是年度盛典,导师和学员共同参加大型演唱会,四强选手巅峰对决,全部赛事尘埃落定。

复杂的赛事规则使得比赛揭晓的时间一再推迟,观众解开悬念的过程不断延长。在强手如林的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各尽其能,形势跌宕起伏,悬念丛生。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中的悬念叙事

养成类真人秀的兴起。2018年第一季度,爱奇艺推出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十二期节目的总播放量达到了29亿,之后腾讯视频推出另一档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创造101》,更是掀起了一时潮流。养成类真人秀节目随即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选秀不同,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以偶像养成为主要目标,节目呈现的内容是参赛选手进行唱歌、跳舞等日常练习和舞台演绎,通过练习生制度选拔出表现出色的成熟艺人。养成类真人秀的特点在于粉丝观众可以通过节目镜头的追踪了解到参赛选手的日常训练、生活点滴,甚至产生与选手朝夕相处的错觉。借助众多节目花絮以及网络播出的特点,节目组可以让观众了解到选手通过练习获得的每一步成长,由此而来的“陪伴感”与“亲密感”是传统选秀节目所不具备的。

养成类真人秀的悬念叙事特点。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说过,悬念的诀窍是要给观众提供一些剧中人并不知道的信息,剧中人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观众却了解,因此每当观众猜测“结局如何”时,戏剧效果的张力就产生了。这是希区柯克在自己的电影中始终坚持的悬念观。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恰恰体现出这一悬念叙事特点。与传统选秀节目相比,观众更多地参与到节目中去,了解到有关参赛选手的更多信息。参赛选手身为真人秀节目的剧中人,其全部身心都放在如何通过训练提升自身技能上,对于参赛对手、对于比赛进行中相关花边信息的了解反而远不及观众。在这种情况下,比赛中选手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构成巨大的悬念,引发观众的种种猜测。如在《偶像练习生》决赛当晚,“蔡徐坤C位出道”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的榜首。

与传统电视选秀节目相比,像《创造101》这种养成类真人秀网络综艺节目更多地依靠节目话题度和对观众的控制来获得成功,悬念叙事机制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受到电视播出时长的限制,在传统电视选秀节目中,部分有特点但技能较为逊色的选手未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便被早早淘汰。而在《创造101》中,像杨超越这种唱跳技能一般的选手却能凭借自身特色受到众多观众的瞩目,从而成功走到最后。

悬疑竞猜类真人秀节目中的悬念叙事

悬疑竞猜类真人秀的出现。2015年第三季度,江苏卫视与灿星制作合作推出了真人秀《蒙面歌王》,引进的是韩国MBC电视台的节目模式。参加节目的所有明星歌手都用面具遮面,由于身份是隐蔽的,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歌声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所有的歌手凭借唱功来PK,不靠名气或颜值,也不再有娓娓动听的煽情故事,这种“音乐+悬念”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欢迎。

2016年9月,《蒙面歌王》改名为《蒙面唱将猜猜猜》,到2020年11月,《蒙面唱将猜猜猜》已连续推出至第五季。在音乐选秀节目泛滥的当下,《蒙面唱将猜猜猜》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话题讨论度,这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悬疑色彩。从赛制规则上来看,竞猜蒙面唱将的真实身份一直是节目最吸引人的环节。通过歌手的声音以及猜评团在提问环节透露的线索,让观众竞猜最后的答案。为了提高竞猜的难度与趣味,唱将们还要显露个人的种种才艺,节目组也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在猜评团中设置“卧底”,故意带乱节奏。观众们仿佛化身大侦探福尔摩斯,竭力从细枝末节中推导出答案。

2020年8月,江苏卫视还和灿星制作合作推出舞蹈类真人秀《蒙面舞王》,同样借鉴了《蒙面唱将猜猜猜》的悬疑竞猜模式。

悬疑竞猜类真人秀的悬念叙事特点。对传统选秀节目、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来说,其悬念叙事模式一般贯彻的是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观众在节目中获得相应的信息,与选手形成情感的呼应。对观众而言,选秀节目正在进行之中,选手的命运与结局还没有显露出来,未知的悬念引发观众的极大关注。

而对悬疑竞猜类真人秀来说,竞猜身份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观众所关心的,是有关选手身份的隐藏细节如何被揭露,那些支离破碎的蛛丝马迹,如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它有条有理地展现出来并得出最后的结论。

从观众的心理来说,虽然前两者的悬念叙事模式使得观众们有着较高的参与度与情感投入,但久而久之,模式的一再重复也会使观众产生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悬疑竞猜类真人秀给观众提供了新鲜感,满足了观众追寻面具后真相的好奇心。一方面,观众可以从对选手身份的竞猜过程中体会到脑力风暴的逻辑推理乐趣;另一方面,蒙面的设计使得观众能撇开对选手们身份的印象,纯粹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体验音乐或舞蹈的内涵,这种回归自身的欣赏方式也是值得肯定的。

结语

英国学者马丁·艾思林指出:在上演一出戏给观众看时,首先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注意力越久越好。如果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一切就落空了。因此,要造成一种兴趣和悬念,这是一切戏剧结构的基础。

综艺选秀节目因其天生的内在特征而使得悬念的设置自然而然,在传统选秀节目、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以及悬疑竞猜类真人秀节目中,不同的悬念设置与叙事模式帮助选秀节目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这里,悬念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技巧,它同时可以激发人们正面或负面的情感,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生理上的情绪反应,而是包含着人类文化积淀和理性选择的价值取向。如何利用悬念叙事模式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给观众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是节目制作者必须倾力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蒙面悬念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蒙面大盗
蒙面的春天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