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剪辑艺术简析

2021-11-13王伊如

声屏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声画辛德勒特写镜头

□ 王伊如

电影剪辑概述

使用电影剪辑来建立连续性,可以追溯到1898年制作的英国电影先驱罗伯特·W·保罗的“Come Along,Do!”,这是第一部包含了不止一个镜头的电影。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难夫难妻》则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

傅正义在《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一书中,将“电影剪辑”定义为“对声音与画面的再次加工”。“剪辑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将收集好的素材进行筛选取舍,也就是‘剪’,二是将整理好的素材进行有一定思想一定目的的组接,也就是‘辑’。”电影制作者的工作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电影片段拼凑在一起,而是对影视素材的进一步改进和创造。电影剪辑经常被称为“隐形的艺术”,这是因为大多数剪辑师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流畅的、无缝衔接的作品。虽然他们的指纹遍布整部电影,但是观众在观影时甚至无法意识到他们的“篡改”痕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剪辑在电影制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电影是拍出来的,更是剪出来的。优秀的剪辑可以通过对声与画、光与影的素材的取舍与组接,建构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更好地传达导演的思想。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剪辑特点

《辛德勒的名单》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该片包揽了包括最佳剪辑在内的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本文以该片为例,对剪辑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与分析。

干净利落的流畅剪辑塑造良好的叙事节奏。“当人们注意到剪辑的存在时,这个剪辑可能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你的重点是在努力诉说一个故事。”这是鲍比·奥斯廷在《看不见的剪辑》一书中对剪辑原则的阐述。《辛德勒的名单》关于剪辑的把握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影片中处处是后期剪辑的痕迹,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却难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相反,隐形且流畅的剪辑让影片叙事更加自然、节奏更加紧凑,引导观众全程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情绪。

快节奏快速的镜头切换方式是好莱坞流畅剪辑的典型手法。例如,在影片开头,站台上一片寂静。印泥、印章、墨水依次摆在桌上,多机位多角度放东西的特写镜头显得非常匆忙,营造了一种紧张严峻的气氛。随后,一组打字机登记名字的大特写镜头与犹太人报名的大特写镜头交错出现,镜头切换极快且富有节奏感。频繁的镜头切换并没有让观影者感到突兀或者混乱,原因在于各个剪辑点的把握都恰到好处。

剪辑的首要原则是让场景紧凑。可以看出,《辛德勒的名单》中的每一帧镜头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而保留的,没有任何多余或者拖沓的感觉,这使得影片的叙述节奏极快,场景极为紧凑。例如,在影片的第39分钟,辛德勒的情人在决定是否要留下的时候,对辛德勒说“答应我,不要再有任何的门房或者领班认为我不是唯一的辛德勒夫人”,而下一个镜头立马切换到了她乘上火车和辛德勒分别的场景。在第46分钟,德国军官拒绝了辛德勒要求让犹太人秘书依札克史登下车的要求,于是辛德勒“恐吓”他要让他被分配去南俄。紧接着下一个画面,在辛德勒沿着火车呼喊依札克史登的名字的时候,两个德国军官也进入了镜头,附和着他的呼喊帮他找人。这两处镜头的切换直接而迅速,既交代剧情又巧妙地让观众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也使主旨更加集中。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强化镜头表现力。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意为安装、构成,最初由谢尔盖·爱森斯坦和早期苏联导演将其引入电影,并将其作为创造性编辑(creative editing)的同义词。从某种意义上讲,蒙太奇是影视剪辑技巧手法的同义词,而剪辑的本质就是通过主体动作的分解组合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塑造。因此,蒙太奇对于影视剪辑艺术而言至关重要。蒙太奇手法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运用随处可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积累蒙太奇。积累蒙太奇是将一些内容、性质、景别、运动方式等大致相似的镜头组接,通过不断地叠加的积累效应,树立一个主题或渲染一种情绪。

影片主人公辛德勒的出场设计便运用了积累蒙太奇。这一段落的最大特点在于特写镜头的累积与组接。床上的西装与领带、腰部、手、衣袖、一沓现金、纳粹党徽、背影,这一系列的大特写镜头对主人公形象做了一个基本的勾勒:一个生活讲究、穿着得体、富有情趣而且较为富裕的纳粹党员。其次,特写镜头的组接并没有将主人公直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是设置悬念,引导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

另一个有趣的片段是辛德勒招聘秘书,这部分展示的是同机位拍摄的跳切画面,辛德勒和每个前来应聘的人位置永远不动,包括连应聘者进场出场都没有,只是通过变换后面的粉刷匠和太阳射进来的影子的位置变化来体现时空上的变化。一个个累积的同机位镜头充分体现了辛德勒风流的形象,增加了影片的幽默色彩。

除了突出主题,积累蒙太奇的另一大作用是营造氛围、渲染情绪。在纳粹军官将犹太人赶往集中营的片段中,对惶恐不安的犹太人的刻画就使用了积累蒙太奇。十几个对不同的犹太人的近景或者特写进行累积,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气氛和犹太人内心的绝望。在辛德勒解救犹太人的片段中,对各个前来确认姓名的犹太人也是通过积累蒙太奇,用大量大特写镜头的组接将观众的情绪带向高潮,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感。

二、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指的是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爱森斯坦认为,“任意两个片段并列在一起必然结合为一个新的概念,由这一对列中作为一种新的质而产生出来。”平行蒙太奇将不同的情节线进行组接,为的是实现“1+1=3”的效果。

在电影中,秘书史登将犹太人区的各界精英人士都召集进辛德勒的工厂里,然后保护起来。这里对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展现出了过人的剪辑水平。其中一个平行是一个犹太人老师在一边排队与史登制作假的文件,并且通过假的文件证明这个犹太老师是五金磨工;另一个平行蒙太奇是辛德勒在工厂里让工头和史登对犹太区里的犹太人实行培训。在这些段落情节中蒙太奇的运用突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观念,既体现了辛德勒的精明手段,也为后续他救人的情节埋下伏笔。

另一个片段是阿蒙和犹太人女仆海伦的对手戏,与这一片段进行平行拼接的是辛德勒工厂中的犹太人正在举行婚礼。阿蒙对海伦的情感是复杂的,他无法接受自己爱上了一个犹太女人,因而他感到痛苦。他对海伦拳打脚踢进行发泄的画面与婚礼的欢乐场面平行交替出现,体现了爱与恨、痛苦与幸福、暴力与狂欢的鲜明对比。这里通过对两条故事线的拼接剪辑,实现了新的意蕴的表达。

三、对比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的一种手法,指的是通过影片中镜头或场面内容或形式上的鲜明对比,以强调某种寓意或强化影片主题。《辛德勒的名单》中,当德军如洪水猛兽一般将一户户犹太人家庭赶出去的时候,画面立即跳转到了辛德勒正在美滋滋地欣赏他即将入住的犹太人的房子。两处场景交替出现,痛苦与欢乐、混乱与宁静强烈对比,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残忍与毁灭人性,突出了影片的主题。

更为令人震撼的是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场景。某个夜晚,纳粹士兵们往犹太人居住的楼上冲杀。画面中首先出现的是扛着机关枪如洪水猛兽般的纳粹,然而下一个镜头,一个德军军官正坐在钢琴前弹奏着欢乐的曲子,还有两个德国士兵正在诙谐地谈论着这首曲子究竟是源于巴哈还是莫扎特。再一个横移镜头,画面中是无数堆积在马路上的犹太人死尸。此处通过对比蒙太奇,凸显了德军的残暴与冷血,将战争的残忍赤裸裸地呈现给观众,有利于引发观众对人性、对战争的思考。

声音与画面协调作用增强艺术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影像节奏并不是独立运作的,导演总是倾向将视觉与听觉的节奏互相搭配……”声音剪辑对一部影片的制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声音剪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声画合一、声画对立、声画对位。一、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是通过画面与声音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表意效果。例如,在辛德勒准备开设自己的工厂的一场戏中,他命令秘书去采购一些贵重的礼物赠送给纳粹高级军官,从而达到打通利益关系的目的。在这里,辛德勒与秘书的对话作为画外音出现,电影的画面是秘书采购礼物的场景,从买水果到买罐头到之后的鞋油以及白兰地甚至是女人的丝袜等等。辛德勒在背景音里提到了哪种礼物,画面就相应进行切换。这样声画对位的剪辑方式使画面内容更生动丰富,让观众有形可感,突出辛德勒贿赂德国军官们的高超手段,塑造了辛德勒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的形象。

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类型之一,对影片的制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片的视觉效果实质上取决于音乐和剪辑为它创建的节奏。当纳粹军官将已经被屠杀的犹太人的尸体进行焚烧的时候,影片的背景音乐宏伟而又悲壮;当影片结尾德国投降,犹太人重获新生的时候,背景音乐则是高昂向上、充满希望的。音乐配合着剧情,既有利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也能够加深影片的深邃思想,为影片的思想表达增光添彩。

二、声画对立。声画对立是通过画面与声音悖反内涵的组接来达到相反相成的表意效果。古代诗人有“以乐景衬哀景”的说法,电影也可以用剪辑的手法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影片中,当纳粹党成批闯进犹太人的集中居住区进行屠杀,甚至连病房中死去的尸体都要进行疯狂扫射的时候,背景音乐却是节奏清快的童声伴唱。明快的童声与残忍疯狂的血腥虐杀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听觉上出现了很大的反差,让观影者不禁感到悲伤与悲愤。而当德军将集中营里的小孩子全都赶上车带走的时候,背景音乐却是轻松欢快的儿歌大合唱。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听到的却是如此欢快的音乐,既有讽刺意味,也让观众从心底涌出一丝悲哀和叹息。

结语

《辛德勒的名单》在剪辑手法的运用方面极为出色,其流畅的剪辑奠定全片节奏,蒙太奇的娴熟运用和声画关系处理既充实内容、升华主旨,也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虽然并未达到完美,但这部作品依旧值得后人研读和品鉴。

猜你喜欢

声画辛德勒特写镜头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肖像是第一印象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中国的“辛德勒”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