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联播》节目现状及创新策略探析

2021-11-13肖尚轩

声屏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新闻节目主播

□ 肖尚轩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具有比较强的观众基础。在当今社会,网络迅速发展,短视频APP层出不穷,人人使用手机。因此,《新闻联播》也需要在当今社会跟随时代发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来扩大节目影响力。

节目概述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节目。目前,节目由康辉、海霞、李梓萌和欧阳夏丹等人担任主持人,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

《新闻联播》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核心电视新闻栏目,它“对内代表党和政府,对外代表中华民族”;以发布最新、最权威的时政新闻为主打的内容组合,使得栏目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政局和经济运行环境变化的“传感器”。

节目优势

历史久远、意义非凡。《新闻联播》见证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01年申奥成功,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0年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等重要事件。《新闻联播》每天的新闻报道不但是新闻和信息的传播,也是记录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一本声画具备的史册。

制作精良、播出稳定。首先,中央电视台具备了其他电视台不可比拟的一流硬件设备,保证了拍摄内容的高清晰度和良好的收音效果。高质量传媒人才的汇聚造就了节目的精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一般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有着相当高的专业功底和思想觉悟,在直播时可以做到失误较少。

其次,《新闻联播》每日晚间19:00准时准点播出,其他省级卫视都要实时转播。播出设备一直比较稳定,在直播时也较少出现错误。从而,让观众对《新闻联播》产生了一种踏实的信任感,从而使《新闻联播》在观众心中具有很强的公信力。

新闻真实、传播迅速。首先,《新闻联播》代表着官方的新闻发布,《新闻联播》在发布新闻和信息时由“把关人”进行多重的把关活动,“而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虽然《新闻联播》不具有绝对的“客观中立性”,但是比其他自媒体还是有着很大的“客观中立性”。在报道新闻时能够站在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能够将新闻内容最大地还原给受众,从而让受众获取到更为真实的新闻事件。

其次,《新闻联播》每日一播,在新闻制作的周期上来说,24小时的制作周期已经是比较短了。并且在主播播出新闻时,还会随时插播新鲜的新闻,就是为了让在新闻现场的一线记者采访到的新闻最快地传播给观众,让观众尽可能快地了解到新鲜的新闻。

节目不足

传统的报道方式。《新闻联播》有着传统的报道方式和固定的播出结构,它们让观众对于《新闻联播》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因为大家不去看当日的新闻,凭借着往日《新闻联播》的报道方式和播出结构也能够推断出当日的新闻是如何报道和播出的。

过于严肃的风格。《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持人的着装和言谈举止都很成熟稳重。主播在表情管理上也比较严肃,即使是笑也笑得很有“规矩”。观众在收看时,产生一种拘束紧绷的心理感觉。主持人的出镜服装衣服颜色单一、颜色的搭配方式也很有限。主播的播报新闻风格大同小异,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

节目创新策略探析

节目改版。2020年7月18日起,央视每晚19:00分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熟悉的片头曲响起,观众发现随之而来的片头画面明显与往常不一样了。开场动画和背景动态没有发生变化,首先呈现出来的是16:9的高清宽屏画面,然后“新闻联播”4个金色大字出现。四个大字的字体、图像、颜色等都有微调。最后地球和星空背景保持原样没变,基本底色由蓝色为主变为蓝绿色。

入驻抖音短视频。《新闻联播》的节目主播以深入人心、亲和质朴的语言风格在抖音上说一段短新闻。短版新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获得了上百万的点赞。《新闻联播》借助“抖音短视频”传播新闻的方式符合了大众的收看规律和新闻审美。

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有提到一个理论:“媒介即讯息”。“其含义是说每一种媒介本身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引发效果。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让人们的感知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改变。

受众的快节奏生活促生了“短视频”的出现,“抖音短视频”又符合了观众的“生活快节奏”和“观看惯性”。“受众总是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观众观看“抖音短视频”花费的时间较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能够让观众精神得到放松。因此,“抖音短视频”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青睐。

许多官媒的“抖音”等新媒体早就推送过许多“接地气”和“娱乐性强”的新闻和信息。观众在“抖音”上看《新闻联播》是获得新闻的新鲜途径,但“抖音短视频”兴起已经有些时间了,“抖音”用户大多已经“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普通的短视频内容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较高需求。央视如今的重大新闻播报还是落在文字稿件和电视节目上面,如果它报道新闻的方式没有新意,新闻节目的严肃性依然存在。那么,又如何吸引现在的需求多样和审美较高的观众?在短视频平台上要想吸引观众眼球单靠纯粹的电视新闻播报是不可行的。这时候就要抓住平台的特点放下姿态营造“反差萌”,用更加亲和的态度来与观众互动交流,通过娱乐的方式来争取观众的“注意力”。

微信公众号。此新闻产品正文内容较短,这款新闻产品的语言概括性强,传达的新闻内容都是重中之重,符合当前快节奏生活下受众群体的快速阅读习惯。

除了文字图片等信息外,其他推送更多的是“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视频时长只有2分钟左右。主播说话风格平易近人更加具有亲切感,“低姿态”的角色定位拉近了主播和观众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了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信任。

节目发展探析。《新闻联播》节目形象的发展需要改变“一板一眼”的新闻报道方式;打破原有的报道方式,寻找更为具有创新性的报道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节目收视率、扩大《新闻联播》的节目影响力。新闻节目具有创新性的报道方式在于打破传统的报道方式和长期不变的报道观念,根据新闻节目内容调整报道方式、展现新闻亮点,让新闻变成观众更加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新闻。

《新闻联播》报道的新闻本身要具有内容的“多元性”,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但这里所说的“多元性”不是节目自我认为的“多元性”,而是大多数观众所认为的“内容多元性”。“‘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受众的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让观众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关注。

《新闻联播》需要拓宽新闻信息反馈渠道,让传播过程形成一个“闭环”。若社会是一个组织,那么“传播者”就应该让信息既可以“下达”又可以“上传”,从而构成灵活的信息反馈结构,使新闻传播更加有效。

结语

近年来,央视各频道精心打造的微博、微信横空出世,并不遗余力地借自有平台大力推广各自的新媒体。全台办新媒体已成为中央电视台转变传统电视传播思维,建立用户产品思维的一大战略举措。无论是入驻抖音短视频还是微信公众号,都是为了加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粘性,以此来扩大节目的传播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新闻节目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少先队员的新闻联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