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袆的谱牒思想

2021-11-13时秀娟

黑龙江史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族谱苏洵欧阳修

时秀娟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王袆(1322—1374),字子充,号华川,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总纂《元史》,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自幼敏慧,师从柳贯和黄溍,学有原本,兼优谋略,以文章著名于世,与宋濂并称“浙东二儒”。同时,他又是一位谱牒学家,从《王袆集》中查阅得知,他为各姓家乘谱牒所写的序文有七篇,内容丰富,并非客套应酬之语。

谱牒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历史学范畴。清代的章学诚曾说过:“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壮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有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有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又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惟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这就把个人传记、家谱和国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肯定了家谱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说明了个人传记、家谱和国史的关系。在学者钱大昕看来,谱牒的价值很大,“予唯谱系之学,史学也。《周官》小吏‘奠系世,辨昭穆’。……欧公修《唐书》,立《宰相世系表》,固史家之创例,亦由其时制谱者,皆通达古今,明习掌故之彦,直而不汙,信而有征,故一家之书与国史相表里焉。”在这里,谱牒的功能被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分辨家族世系结构和说明家族昭穆等级(历代祖先都是以始祖为中心,按昭穆左右排列,左为昭,右为穆,始祖居中,第二代为昭,第三代为穆,第四代为昭,第五代为穆,以下类推。);第二个是谱牒可以和国史互为表里,相互补充,这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史学著作的修撰过程都是有一定体例的,谱牒学著作也不例外,“体例自有一定”,谱牒学著作的体例是由“谱”和“牒”来共同组成的。“谱”和“牒”的功能不同,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学家仓修良先生有这样的论述:“谱者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来记载一家一族的世系发展过程。……因为古代以表来表述世系之书均称为谱,故将用表记述家史之书亦称为谱。”所以“谱”的功能就是采用列表的方法来记录家族的世系结构,自上而下,贯彻始终。“牒”的作用就是补充“谱”的不足之处,让谱牒学著作的体例更加完整。在《章学诚遗书》中的《高邮沈氏家谱叙例》中有这么一段话:“牒者,表之注也。表仅列名,而人之行次字号,历官生卒,妻妾姓氏,子女所出,茔墓而方,皆当注于名下,如履贯然,表线所不能容,故著牒以详之,盖古法也。”“牒”的作用就是在各人的名讳下注明生卒年月日及配偶子女、谥号等。这样,“谱”和“牒”相互补充,就把一个家族从始祖到现在的血亲和姻亲关系都记载得清楚明了。

关于王祎的谱牒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关于谱牒的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法制废除的同时,门阀士族制度形成。为了维护门阀豪族利益、巩固门第制度,门阀尤其注重出身、血缘和婚丧嫁娶等家族大事,而谱牒正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应运而生,服务于门阀豪族,开始兴起。宋代是谱牒学发展较快的时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修族谱者众多,但出类拔萃者甚少,而欧阳修和苏洵两家就是其中的凤毛麟角。“宋世言族谱者二家,曰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而二家之法,厥各不同。欧阳氏则世经人纬,取法于史氏之年表。苏氏则派联系属,如礼家所为宗图者。及论其所为同,则皆使人均重其本之所出,有尊尊亲亲之义焉,各详其支出之所由分,有亲亲之道焉。”但是欧阳修和苏洵修谱牒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欧阳修注重采用表格的方式来表示家族世系结构,比文字表述更一目了然且方便便捷。而苏洵更加强调血缘关系的传承,“重礼”且“重本”。但是无论是欧阳修还是苏洵,他们在修谱牒家乘时都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求真务实,绝不牵强附会。钱大昕先生就此评价道:“独欧阳、苏氏二家之谱义例谨严,为后世矜式。盖谱以义法重,尤以人重。后世重二家之谱,亦以其道德文章,足为谱增重耳。”作为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和苏洵不仅仅做到了结构严谨紧密,更重要的是做到了“重人事”,重视道德文化,所以才被后世奉为圭臬。元末明初,众多文人为各姓家乘谱牒撰写序文。王袆作为黄溍得意门生,名声较大,受人之托,写有7篇序文,通过序文,可以了解到王袆的谱牒学思想。在王袆看来,谱牒是在宗法制废除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继续履行宗法制的“责任”,沿袭宗法制的意志。“汉魏以降,宗法废而门地盛,于是谱牒之学兴焉。族之有谱,其犹宗法之遗意欤。”

二、关于谱牒的功能

在谱牒的功能方面,王袆认为谱牒可以实现分清婚姻关系、辨别家族世系、使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文明化,开明化,以继续原来宗法制维持的等级关系,让人知其本原。“呜呼!崇徳贵功,尚论氏族,此圣人所以维持天下。别婚姻,辨族类,厚风俗,扶世教,大宗小宗之法所赖以久存者也。自宗法壊而门地盛,门地盛而谱牒兴,及谱牒既亡,人始不知其本矣。”龙泉(今浙江省丽水市)章氏家族庞大,之前的族谱称为“庆系图”,十分详备,但宋时战乱导致族谱“亡轶弗存”。在章氏二十一世孙溢的搜索次第下,形成四篇族谱,秩然有序。虽然篇幅较小,但是“大宗小宗之法”“尊尊亲亲之道”都跃然纸上,蔼然可见,道德文化亦在其中体现。这在王袆看来,也是龙泉章氏在政局不利时仍然是当地显族的原因。

王袆认为家乘谱牒的编修是为了尊祖敬宗。义乌龚氏是当地的衣冠望族,世世代代均为官,且有官居高位者,但是历经变故,家乘谱牒残缺不全,但在龚氏六世孙原善的补残守缺之下,仿照司马迁年表,辅之图表,修得家乘一卷。在《义乌龚氏家乗序》中,虽然王袆对龚氏家乗的修撰水平评价不高,认为“淆乱而难明”,但是王袆说道:“今原善推原本始,而惓惓于谱牒不敢忘,则尊祖敬宗之道,蔼然可见,亦可谓贤也。”王袆认为龚氏家乗仍然是一本贤良之作,其原因就在于可以家乘谱牒能够让族人尊祖敬宗,形成良好的宗族习俗,从而实现宗族团结。在《刘氏族谱序》中王袆写道:“为刘氏之子孙者,睹其谱则知家世之源流,思祖宗之盛烈,以嗣以续,绵绵延延,引而弗替矣。”家乘谱牒可以让族人了解家族发展历程,尊祖敬宗之心油然而生。

王袆在《金华俞氏家乗序》中认为,家乘谱牒还有教化人心的作用。圣人通过宗法制可以达到叙述伦理道德、维系族人团结,明晰教育缘由、勉励政治志向的目的。“古有大宗小宗之法,圣人所以叙天伦,系人心,明教原,敦政本者也。……尊尊亲亲之意尽,而谱法备矣。是故宗法既废之后,圣人叙大伦,系人心,明教原,敦政本之道,犹粲然于族谱见之。”在宗法制废除之后,家乘谱牒在讲明“尊尊亲亲之意”之外,还可以实现教化人心,维系族人,团结宗族的作用。若政府相关部分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对社会会有移风易俗的效果,为形成一个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王袆总纂《元史》,是一位历史学家,但是他又是一位谱牒学家。谱牒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具备历史学的功能与价值,家乘谱牒的编修要遵循一定的体例。王袆认为谱牒学的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服务于门阀豪族的时代特性,宋代谱牒学发展较快,以欧阳修和苏洵为著名。因为谱牒学是在宗法制被废除后兴起,所以谱牒学沿袭宗法制的意志,在维持等级关系、尊祖敬宗和教化人心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猜你喜欢

族谱苏洵欧阳修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苏洵焚稿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勤奋的欧阳修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吴有春
苏老泉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