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红年谱看萧红(上)

2021-11-13整理荐评

黑龙江史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年谱萧军萧红

何 宏 整理 左 则 荐评

萧红年谱荐评

萧红年谱是已故学者何宏晚年收集整理和编纂的,曾在《龙江文史》上刊登,自谓“新年谱”。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知名的优秀女作家,她的人生高度被人关注,长期以来,各类书刊和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客观地看,关于萧红的介绍,大部分过于零散和简单,缺少细致和整体上的完整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何宏先生独辟蹊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广泛收集,细心整理,编纂了萧红的“新年谱”。“新年谱”的最大特色是突破一般年谱简要记事的常规,记事中有细节、背景及人物的话语,使人在阅读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增强了可读性,更易于加深对萧红的了解和理解。其次,“新年谱”里的记事,很多是鲜为人知的,是作者精心收集的,作为史料是比较珍贵的。再者,“新年谱”全文一万余字,精简得当,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萧红的一生,可以说是了解和研究萧红较好的“入门之书”。正因如此,笔者为读者推介萧红的“新年谱”。

“新年谱”(1911—1936)部分,记载的是萧红25年的人生经历。这部分虽然只有六千字左右,但从中可以看到萧红的人生诸多“亮点”。首先,萧红是一个追求女性自由,具有叛逆精神的新时代女性。她反对包办婚姻,不但在演戏里反抗,为此还剪去了自己的大辫;在自身的婚姻上,也敢于走自己的路,自己来选择。其次,萧红是有才华的青年,自幼学习好,有天赋,长大后勤奋写作,不仅多产,而且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学界的认可,特别是得到鲁迅、矛盾等文学大家肯定和好评。再者,萧红是一个进步的女青年,早年在哈尔滨接触革命者金剑啸,参与反满抗日的活动,并因此险遭迫害,先后离开哈尔滨和青岛去上海。萧红也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她去日本后,萧军寄给她的信,为保证安全,曾要求马上焚毁。可是她却全部带回上海。萧红的人生有幸结识鲁迅,是幸运的。通过他们短期交往,我们又看到鲁迅爱护青年的实例。萧红和萧军刚到上海时,几乎身无分文,萧军把毛衣当了七角钱,作生活费。几天后首次会见鲁迅先生,在四川路一家咖啡店交谈,鲁迅先生赠给他们20元生活费。

萧红年谱(1911—1936)

1911年

6月1日(宣统三年五月初五),在黑龙江省呼兰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里,出生了一个女孩取乳名荣华。张廷举(又名张选三)、姜玉兰是孩子的父母。祖父张维祯,其子夭亡,过继堂弟张维岳的三子为养子。

1914年 3岁

祖父经常带领荣华去后花园玩耍,那里是他们的乐园。

1915年 4岁

父亲为她制作字块,开始了启蒙教育。取学名为秀环。

1916年 5岁

弟连贵(即张秀珂)出生。秋天,随母回姜家窝棚外祖父姜文选家。为避二姨母名玉环,外祖父为其改名为逎莹。

1917年 6岁

7月9日,祖母范氏病逝。

※因贪玩,遭父亲责打。祖父教她吟唐诗,她觉得很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最初的文学熏陶。

1918年 7岁

※走出张家大院,与邻居家小孩玩耍。调皮、淘气,常常爬到树上掏鸟。

12月5日,张廷举续娶梁亚兰。

1919年 8岁

8月26日,母亲姜玉兰因肺病去,年仅34岁。

12月5日,张廷举续娶梁亚兰。

1920年 9岁

※在呼兰城里龙王庙小学读书。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建设小学,今萧红小学。

1925年 14岁

※秋,入呼兰南关劝学小学(女校,后改呼兰县立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学校)。同学有傅秀兰、吴鸿章等。

1926年 15岁

5月3日夜,呼兰下了一场特大的雨,住在大坑(今结核医院址)的一户人家,父子2人被溺死。

6月初,校长兼教育局视学董先生出《大雨记》作文题,她写得最好,是文言文,受到果老师的高度赞许。

6月至7月,五卅爱国运动波及呼兰,以第一中学为首的中学生联合会组织青年学生、店员、工人走上街头游行、演讲、募捐。张逎莹和傅秀兰等同学去八大家(当时呼兰最有钱人家居住的地方)募捐。张逎莹还在西岗公园的木制的戏台上演出了话剧《傲霜枝》,她扮演了一个反封建婚姻的姑娘,为此还剪去了自己的大辫。

6月末,举行了高小毕业考试。张逎莹考第一,第二、第三分别为傅秀兰和吴鸿章。此时,张廷举已任教育局局长,校长田蕴英为讨好上司,故意将萧红的名次提到首位,弄得逎莹很是尴尬。

※由于父亲的反对未能上中学,在家闲居。

1927年 16岁

8月,在自己的坚持和祖父的支持下,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原从德中学,后改哈七中,今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受该校美术老师高仰山(号高昆)的影响,酷爱美术,参加了学校写生画会,立志将来当一名画家,为后来给自己作品做插图打下基础。同时在语文老师王荫芬的指导下,对文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高老师还兼管学校图书馆,使之能够广泛阅读进步文学作品。她的文章经常在校黑板报和校刊物上发表。

※与之要好的同学,有第一排的小个徐淑娟,和与张逎莹同坐最后一排的大个沈玉贤,还有与逎莹同住一个宿舍的刘俊民。

※张酒莹与刘俊民经常在夜里外出,偷偷粘贴《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回去!》等标语。

1928年 17岁

※经六叔张廷献做媒,与吉林师范毕业生,正在读法大的三育学校教师汪恩甲订婚。最初他们关系还较好。她还为注织过毛衣,汪还持家长信来女中看望过她。后来发现汪吸食鸦片,开始疏远他。

11月9日,参加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示威游行,并参加了抗日宣传队。1937年11月27日写的《一条铁路底完成》就是写的这件事,发表在同年12月1日出版的(七月》(第四期上)。

※通过徐淑娟,结识法政大学进步学生陆振舜。

1929年 18岁

6月7日(农历五月初一),祖父张维祯病故。

※与汪恩甲关系日趋紧张,张逎莹提出解除婚约,遭父亲反对。

※与刘俊民在课余时间,为中苏边境事件阵亡战士募捐。

1930年 19岁

5—6月,经高仰山老师联系,全校师生去他的故乡吉林北山旅行。住在北山下的一个还未开业的大车店里。他们拍了不少照片,还画了一一些画。逎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以前都是要好的朋友,为什么你争我吵。啊,原来是爬山爬累了。”

※在高老师组织的画展上,逎莹画了一幅《劳动者的恩物》,图上是烟袋,烟荷包和一块大石头。别开生面,能够体会到劳动者的疾苦。

6月,初中毕业前夕,汪恩甲提出结婚。

7月,采纳徐淑娟的逃婚建议,随陆振舜以表兄妹名义去北京。在女师大附中读书,剪男士分发,穿洋服,尽量使自己“男化”。先住在西京畿道的一所公寓里,后搬到二龙坑西巷,各住一个房间。还请了一位当地人耿妈,来照料他们的生活。星期天来玩的大多是原哈尔滨三育中学陆振舜的同学,如李洁吾等。

1931年 20岁

※陆家得知他们的情况后,便断绝了经济来源,他们不得不各回家庭。

※逎莹被囚禁在阿城福昌号老家,曾拿出地契典当,再去北京。汪乘他们经济困难时机,带逎莹回哈尔滨,住进道外南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

1932年 21岁

※欠下东兴顺旅馆四百余元,汪恩甲回家取钱,再未返回。逎莹有被抵债卖进妓院的危险。她曾去顾乡屯找汪恩甲,但遭汪家拒绝,并以秽语辱之。汪的长兄为小学校长,坚决不允这门婚事。

※去道里法院起诉,告其兄代弟休妻。汪为维护兄之威望,承认是自己要求离婚;法庭当即判离婚。下庭之后,汪向张逎莹表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逎莹愤然离去。到庭的有张逎莹父母和刘俊民。

6月,《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主编裴欣园收到署名悄吟(即张逎莹)的呼救信。裴欣园和马彰(即孟希,在《国际协报》上发表文章是用“南蛮子”笔名)、方未艾、三郎(原名刘鸿霖,笔名刘均、田军、萧军)四人前往东兴顺旅馆,为其打抱不平。发现她已怀孕,穿了一件褪色的蓝大衫和一双旧皮鞋。对他们的突然出现,略显不安。

※三郎常去东兴顺旅馆看望她,二人逐渐开始产生感情。

8月30日,道外九道街江堤决口,洪水进入市区。

※方未艾乘船去接逎莹,水已淹到一楼,但她却要三郎去接。三郎赶到时,她已乘一艘柴船走了。最后在裴欣园家与三郎相聚。

※8月末在医院(今儿童医院)生下一女孩,因无力抚养,送给道里公园看门人。

出院后,仍住在裴家。但裴嫂不容,最后被赶出。后再很少与裴家联系。

逎莹与三郎曾去哈尔滨寒光影片有限公司,虽然逎莹的《弃儿》被认可,但因他们坚持要担任影片的主角,未能达成协议。

※与三郎住进道里欧罗巴旅馆,常在饥饿中煎熬。后三郎谋得家教职业,搬到道里商市街(今红霞街)25号院内的一所小平房里。

秋,方未艾来访,发现逎莹正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写《东北民众报》。这是金剑啸委托她为中共满洲省委刻的机关报。

※方未艾在《东三省商报》《原野》副刊上发表悄吟的诗《春曲》。

8月,三郎通过长春《大同报》编辑陈华的关系,在该报开创《夜哨》副刊,发表进步作品。《夜哨》一词是张逎莹提出的刊名。

1933年 22岁

3月,金剑啸在同发隆商场举办的维纳斯赈灾画展上,展出张逎莹两辐水彩画,萝卜与青菜、靸鞋和杠子头。

5月,《弃儿》(散文)用悄吟笔名,在1933年5月《大同日报》的副刊《大同俱乐部》上发表。

6月,参加金剑啸组织的星星剧团活动,排练了白微的《娘姨》;还经常参加在冯咏秋家里举办的沙龙,即牵牛坊左翼文化活动。结识罗烽、白朗、唐景阳、金伯阳、金人等。

10月,在舒群的赞助下,以哈尔滨五日画报社的名义出版了张逎莹与三郎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发行一千册,轰动东北文坛。不久就因该书有反满抗日嫌疑,被停售和没收。

※《王阿嫂的死》(小说)用悄吟笔名发表在《国际协报》副刊,这是她的第一篇小说。

※请曾在磐石南满游击队战斗的傅天飞来家做客,讲述游击队故事。

1934年 23岁

4月,《麦场》前两章,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国际公园》4月20日至5月17日连载(共12次),均在第9版上,署名“悄吟”。

6月12日,因出版《跋涉》一书,已引起日伪特务的注意,形势严峻,张逎莹和刘均不得不离开哈尔滨前往大连。前一天金剑啸、罗烽、白朗曾在道里中国十五道街天马广告社楼上的阁楼里,为他们饯行。他们乘坐的“大连丸”轮船到达青岛时,先期到达的舒群(当时叫李书堂,又名李旭东)、倪青华夫妻到码头欢迎他们,那天是端午节。同住在观象一路一号一座二层的小楼里。

※张逎莹在《新女性》周刊当编辑,同时继续创作,已经在《国际协报》上发表部分篇章的小说《麦场》。后来在上海出版时,经胡风建议改为《生死场》。

※张逎莹、刘均、李书堂、倪青华经常去海边游泳。也常去荒岛书店,结识经理地下党员孙乐天(又名孙朋乐)。刘均给鲁迅的信就是用的荒岛书店的地址,而且第一次使用萧军这个笔名。

9月9日《麦场》完稿。收到鲁迅先生回信后,手抄一份书稿,并附上他们的合影,寄给了鲁迅。

9月中秋节,李书堂、倪青华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抓走。

10月9日,收到鲁迅先生的回信。

10月末,孙乐天找到萧军,并交给他40元钱,嘱咐他与张逎莹赶快离开青岛。

这钱是从荒岛书店老板宁推之借来的。

11月1日,与三郎、张梅林乘日本货船前往上海。

11月3日,抵上海,在蒲柏路住了一宿,第二天在法租界拉都路北段“元生泰”杂货铺后面的二楼租下一亭子间。 寄信给鲁迅先生,要求见面。处于半地下状态的鲁迅回了信,但因生病未能马上见他们。住至同年12月份,后搬至襄阳南路411弄22号。

11月5日,鲁迅回信说:“你们如果在上海日子多,我想我们是有看见的机会的。”

※三郎不得不把悄吟的一件毛衣当了七角钱,作生活费。

11月30日,下午与萧军一起去内山书店,首次会见鲁迅先生。同去四川路一家咖啡店交谈,鲁迅赠给他们20元生活费。许广平收下《八月的乡村》手稿。

12月19日,鲁迅先生在广西路332号梁园豫菜馆专为他们举行宴会。左翼作家茅盾、聂绀弩和夫人周颖、叶紫等作陪,胡风因故未能前来。

※鲁迅认为《麦场》写得很好,曾托人请黎明书店出版,但书店不敢接受。在鲁迅支持下,成立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即《丰收》(叶紫)、《八月的乡村》(萧军)、《生死场》(首次用笔名萧红)。萧红采纳了胡风的建议,将《麦场》改为《生死场》。鲁迅、胡风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和后记。该书首版用鲁迅最喜欢的毛边形式装订。封面底色是猪肝般的紫红色,极近《呐喊》的封面颜色,是萧红自己设计的。

1935年 24岁

3月15日,散文集《商市街》完稿。

3月,搬到拉都路351号(今襄阳南路351号),离大陆新村鲁迅家很近。住至6月份。

5月2日,鲁迅、许广平携海婴来拉都路萧红家做客,并请他们去盛福饭店吃饭。

6月,搬到淡水路。

8月,由张廷举编修的《东昌张氏谱书》在呼兰印刷出版,谱中没有其长女张逎莹的名字,说明已被开除族籍。

11月6日,鲁迅初次邀萧红、萧军来家吃晚饭,许广平亲自上灶。

1月15日,鲁迅写《生死场》序。

1936年 25岁

3月,萧红从法租界迁到北四川路永乐里的一个亭子间(住至7月份),离大陆新村鲁迅家非常近,每晚饭后必去。这段时间可说是萧红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鲁迅与许广平的儿子海婴特别喜欢萧红。

※由于萧红的任性和调皮,鲁迅称她为“长不大的悄吟太太”。

7月15日,由于萧军的不忠,为了摆脱情感的困扰,萧红采纳作家黄源的建议,决定赴东京疗养。鲁迅在家中为其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席间,鲁迅竭力勉励并讲解日本风土人情等。

7月16日,黄源在饭店为萧红饯行,仍由萧军作陪。饭后,三人在万代照相馆合影。此照片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也就是在这一天,张秀轲回国。

7月17日,只身赴日本。

※抵日后,由黄源夫人许粤华联系,住在东京麴町区中村方一间六张席子大的房子。方知弟弟张秀轲已归国。

7月21日,寄给萧军的信中充满思念:……我想,你没有来,假若你也来,看到这里的席子,你一定会先在上面打一个滚……”这是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在船上写的。

7月26日,给萧军的信中更加思念:“……我留在家里想写点什么,但哪里写得下去,因为我听不到那登登的上楼的声音了。”

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商市街》。

8月9日,完成散文《孤独的生活》。

9月12日,在给萧军的第15封信中,提及“今晨刑事来过,使我上了一点火。东京警视厅已经对这个中国左翼女作家注意了。因为本年2月26日,东京曾发生士官带领1400名陆军士兵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形势仍很严峻”。

10月21日,得知鲁迅先生去世的噩耗,异常悲痛。

10月24日,在写给萧军第24封信中,请他代为安慰许广平和海婴。

※在东京期间,听过中国作家郁达夫的演讲。

※在东京期间,创作了小说《红的果园》《王四四的故事》《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散文《海外的悲掉》《孤独的生活》和诗歌《异国》。她为自己硬性规定每天必须写10页稿纸的任务。

※从1936年7月18日至1937年11月4日,萧红给萧军共写了35封信,署名分别为;莹(7次)、吟(14次)、红(1次)、荣子(10次)、小鹅(3次)。“小鹅”是萧红给他起的外号;“荣子”是她读日语学校时,起的日式名字。

※萧军寄给她的信,为保证安全,曾要求马上焚毁。可是她却全部带回上海。

猜你喜欢

年谱萧军萧红
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刍议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成果,成长
萧红墓畔口占
年谱编撰、史料拓展与新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文人萧军是决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