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写照“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典之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剖析

2021-11-13杨婷婷刘书涵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波消逝舞剧

杨婷婷 刘书涵

一、选材

(一)选材的意义

在舞剧的选材上要严谨,选材是舞剧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它的意义、效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注重“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要求。一部好的舞剧作品,关键要看三点:一是选材,确定了选材就等于确定了舞剧的方向;二是立意,明确了立意也就确定了作品的高度;三是艺术处理,经过艺术的手法加工处理后也就确定了作品深度。只要将上述三点做到极致,舞剧就成功了一半。其以舞蹈的形式复刻了当时最真实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情节,并加入了艺术化手法,在选材的成功之上进行了二度升华。

(二)选材的要旨

选材要做到“用心去选,有感而发”,选择能让编导怦然心动的事物,自身可感受到独特且新颖的东西去立意,要确保具备现实、真实的要素;选取埋藏在你心底许久的事件,让自己一想起就能震撼人心,在编排时不必重复生活,适当地嫁接,保留生活中感动的部分即可,适当地编排改变剧情。抓住这种感觉再往深处挖掘并加以艺术的处理,就能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佳作。此外,还要做到根据戏剧的要求来选取题材,要做到有戏核,有可舞性,换言之则是舞剧中的冲突、动作和情感。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国民党女特务与共产党情报组织员的冲突,这也印证了在一场舞剧中事件不用繁杂多样化,做到单一准确地传达感情,才是最好的舞剧形成的基础。在大环境中,讲述小事件,并将该事件挖掘深透。

二、时空的运用

时空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基本存在方式,尽管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彼此却是互相依存的,无法从实际上将其分割开。电影理论家格·巴·查希里说:“时间仿佛是以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存在于一切空间展开的结构之中。”也就验证了时间和空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时间

1.以“预序”为伏笔展开叙事脉络

“预序”的使用在舞蹈作品中是并不常见的,一部舞蹈作品大致在6 分钟到10 分钟,这就意味着不能进行充足的剧情叙事,所以预序的使用度不是很高。但这种使用手法在舞剧中却是极受欢迎的,长达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叙事舞剧,想让观众能够理解舞剧内容,观看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设伏的“预序”方法就能精准地做到。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预序的时序手法作为整个舞剧的叙事开场,以较短的篇幅——序,讲述了舞蹈的大致剧情,给人以影视作品中“剧透”的感觉。

2.以“时间倒错”为手段促发剧情转变

“时间倒错”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进行的正序时间打断,也就是说“非线性”的时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多次运用了内倒错中的补充倒错,填补叙事内容的空白,通过灯圈和回忆空间展现补充内容。

舞剧(1:20:46~1:26:14)长达6 分钟的补充叙事。舞台表演为夫妻二人坐在地面靠着床边进入“停顿”时间,光圈降落在后方的床上,夫妻两人目视前方,光圈不断地转换,如同电影一般,一点一点地讲述二人过去的事情,从相识的羞涩到日常的生活,再到丈夫受伤,妻子心疼为丈夫上药,随着二人在舞台的调度,分别到达不同的光圈位置进行“补充倒错”,同时也形成了“虚实空间”。这种“时间倒错”的手法,往往是为剧情即将发生转变而服务的,起到推进舞剧下一波高潮的关键作用。

3.以“叠时空叙事”为悬念推动剧情发展

“叠时空叙事”顾名思义就是重叠时空叙事,与“平行空间”相似却又有着不同。相似的是:两个空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却又不属于一个时空的叙事结构。不同的是:“平行空间”是将舞台划分为二,故事是并置在一起的。“叠时空叙事”则是更加富有弹性,可以随意穿插、交织叙事剧情,可以双叠也可以三叠,在“叠时空叙事”时还可以起到动静对比的呼应效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52 分~53 分),进行了国民党女特务、共产党情报组织员和国民党头目的三重叠时空对比,前两者的动与后者的静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时也起到了突出舞剧中心思想表达的作用。再如(1:36~1:38),妻子乘坐国民党特务拉的黄包车,最终发现特务的身份并开枪将其打死,与丈夫寻找情报(虚实空间)发现米尺中的字条(国民党长江江防计划万万火急 珍重),形成了鲜明的剧情尖锐化对比。

(二)空间

1.以“虚实空间”为手法丰富剧情层次

“虚实空间”从字面就能解读出虚幻和真实的意思,是由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两个部分所组成的。现实空间主要承载着人物的外在行为,心理空间则是人物的内在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虚实对比下所产生的效果,能使人物的情感更具鲜明性,剧情更有层次感。

在舞剧中“虚实空间”的构成,多是主人公主观性的表达,群舞人员为虚,主人公为实。群舞人员的动作设计服务于主人公心理时空的情感表达。再如舞剧中红色围脖引导进入的“虚实时空”表现为:停顿—光圈消失—转换光圈。

2.以“交错空间”为连接交织叙事线路

“交错空间”与时间倒错运用手法一致,时空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一体。

三、动作的设计

舞蹈是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的表演艺术,“动作”是舞蹈的灵魂。在叙事性舞剧中,“动作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马车师傅——路勇(中共华东局情报组联络员)的动作设计便是高度提炼了“记录片”中的人物特性。如压帽、传情报、拉车等细节的动作处理,就能让观者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物。再如国民党保密局女特务的动作设计,便着重突出了她阴暗邪恶的人物特性,如抽烟、指枪、笑容等。笔者认为在舞剧“动作设计”的创作中,应充分深刻挖掘人物特性,再加以开发编创,要注意人物特性的细节,并升华提炼于舞剧之中,以达到舞剧“二度创作”的效果。

四、队形的调度

队形的调度运用在舞剧中能起到丰富作品层次、深化舞剧主题思想的作用。通过舞台调度形成舞台焦点的视觉呈现,强调突出舞剧中的重要情节,形成视觉压迫感的效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当道具“门”缓缓打开时,三角队形的群舞映入观众眼帘,形成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由此这一幕也成了舞剧的经典片段,被网友评价:“没看懂谍战内涵,但是美啊!”展现“美”就是该舞段的叙事内容。舞剧通过精心设计的队形调度以及道具、动静对比等技法,达到了让人铭记“美”的舞段的效果。

五、舞台美术

(一)灯光的运用

“灯光”对舞蹈视觉的呈现以及对舞剧的效果起到了视觉冲击、意境化、渲染氛围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不同的灯光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情感体验上加入灯光也会更加有代入感。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场景的运用,在黑白环境晕染下达到触人心弦的震撼效果,同时黑白灯光营造的场景氛围是邪恶黑暗力量压制正义的暗喻表达。舞美设计的场景与故事内容的主旨有着深刻的关联,往往一部作品的内核也显现在场景之中。

在舞剧中多以四种灯色呈现,分别是白色、蓝白色、暖黄色、红色。它们各代表着不同的情感:白色代表着严肃、冰冷和坏人的意味;蓝白色则更上一层,代表着邪恶与看不见黑暗和危机感的意味;暖黄色代表着幸福、温馨和轻松愉快的氛围;红色则代表着死亡。如舞剧中通过“转身”的动作,转变叙事情绪,由轻松的黄色灯光随着转身的瞬间变换为蓝白色尖锐紧张的氛围。

(二)服装、道具的服务

1.渲染氛围

道具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使用的频率是极高的,它通常是配合灯光和人物心理空间的表达,从而起到了渲染氛围的功效。道具(门)、灯光、心理空间的组合方式在舞剧中多次出现,此处道具(门)服务人物,开锁出门的心理活动状态,起到了服务叙事情节的作用。再如服装、道具、日常生活的动作的提炼,讲述了民国时期日常的生活状态,也起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舞剧中情报信、量衣的米尺和红围巾等还起到了烘托舞蹈主题的作用。

2.塑造人物形象

道具蒲扇的使用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构成了极美的舞段,长达7 分钟的女子蒲扇舞段一度引起了强烈的“粉丝”效应。编导选取了小巧的蒲扇和小板凳的道具勾勒出柔美的女子形象,小巧的道具在舞剧表演中可以灵活多变,便于发展舞蹈动作,起到了动作延伸和塑造形象的关键作用。如遮脸、转扇、摇扇等动作起到了塑造柔美的女子形象的作用,再如踩在板凳上腋下放扇、抬腿的动作起到了延伸动作线条的作用。舞剧中黄包车师傅的道具(黄包车)、夫妻关系(床)、国民党特务(枪)、照相师傅(相机)、舞女(高档沙发)等道具的使用都起到了高度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道具的完美使用是服务于叙事剧情的,并能更好地促进情节发展,绽放舞蹈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电波消逝舞剧
《消逝》
百科全书舞剧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舞剧《瑞鹤图》剧照
瞌睡电波
消逝的红颜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电波卫士”在行动
消逝的打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