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2021-11-12罗井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6期
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罗井武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与相关教材文本,对如何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351

语言类课程离不开阅读,社会生活中更离不开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语文教师有必要从实际学情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价值,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健康、正确的阅读学习习惯,形成坚实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方法及技巧

1、品析题目

题目可以看做是一篇文本的总领或概括,作为前提要素,题目要能够令读者第一眼就初步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大致方向。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通读时,首先要牢记题目,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每独到一处都要想想其与题目之间的联系。结合题目来进行品读和思考,这也正是常说的“读文先读题”。那么纵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其中的文本题目主要可以四种,一种是以人物命题,依托于人物来建构故事情节,进而再以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比如《穿红裙子的老师》。其二,是以物命题,以独特的描写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进而挖掘其内在含义,彰显内涵。比如《幸福鸟》《胡杨》《白鳍豚》等等。其三是以事情命名,此类文本需要牢牢把握题目,因为题目往往就是文本解读的中心词,教师一般需要围绕中心词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阅读和思考。比如《有趣的班会》等等。

2、理清思路

一个明确清晰的写作思路是诞生一篇好文章的前提,也是文章结构合理有序的保证。反之,从阅读角度出发来看,也同样如此,只有有序的阅读,顺着作者的创作思路阅读,才能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结构,从而内化为有用的知识。具体来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思路多分为两种,即纵向与横向。纵向思路,是根据时间顺序或情节的发展来作为主线进行的,阅读此类文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文章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故事的開篇到高潮,再到结尾的过程是怎样的。例如,在《做风车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边读边找出文中的发展要素,比如从“喜欢做手工”到“做风车被嘲笑”,再到重拾信心,发奋学习等一系列过程,可以确定本文是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的。横向思路,此类文本多用于描写事物,以凸显事物的特征为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需要令其注意到文本中体现出的思路。例如,在《美丽的兴凯湖》中,作者在文章开头便概括性地对兴凯湖进行了介绍,如地理位置、意义等。接着文章又分别从湖面、湖底以及湖边周围景观等角度来进行描写,突出兴凯湖资源丰富、风光秀丽的特点,最后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可见,无论是哪一种体裁类型的文本,都需要在内容上分清主次,体现出结构层次,这样的文章才是有思路的。

3、分析语句

阅读离不开分析,而分析的对象自然是文中的句子以及其所包含的意思。比如分析句子成分,句子包括词组,其中又包括主谓宾、关键词、副词等,关键词一般为一到两个,目的是用来表达句子的中心意思;关键词则是理解和把握句子的关键,具有统领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来对句子含义进行理解和把握,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可以明确具体的语境,并调动起自身的认知经验,来综合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对句子做出判断和分析,从而明确把握整段话乃至整篇文章的大意及内涵。

4、复述文本

复述是语文学习乃至一个人所必备的基本语言素养。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理解和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一定逻辑顺序来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中的大致内容进行口头叙述,要求包含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多种基础要素。复述能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于信息的整合,以及语言的掌握,是一个从理解到吸收,再到存储和内化的过程,其价值要高于背诵,而且对于学生把握文本结构与中心思想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草虫的村落》中,本文是一篇以奇异想象切入的文本,作者追随一只正在爬行的小虫,去到了草虫的村落中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文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虫子生活的环境。复述本文首先要把握作者的切入视角,这样才能够知道“看”到了什么,自己在复述时又该表达什么。

二、古诗词文本

1、分析语言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较高的一类文本体裁,阅读此类文本,需要建立在文本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经历的基础上。例如,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本文是诗人在春暖花开之际想要寻一同伴一同游玩却未果,于是便独自在锦江江边散步,每到之处都有诗作,最终竟一连作了七首。教材中给出的正是第五首,而教师则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呈现展示其余几首诗,引导学生感受“寻花”之题在每一首诗中的暗含。

2、画面想象

诗词离不开意境,而构成意境的则是诗词中的意象。阅读过程中,需要将意象进行结合,从而联想出诗中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江雪》中,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幽静深寒的画面,在漫天飘雪的江面上,一个老翁驾着一叶扁舟,独自一人在江心垂钓。虽只寥寥几句,但却通过雪这个意象包罗万象,先由雪将江这两个关系最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空蒙之感,用远距离的视角来突出描写对象,进而再写渔翁的内心世界,通过“寒江雪”这一夸张描写将两部分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虚无缥缈、远离尘世的幻想境界,这也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综上,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调兴趣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基于对语言文字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品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内容。对此,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文本与实际学情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针对性教学,体现出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刘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案例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9(06):120.

[2]贾艳华.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9(11):14-15.

[3]季玲,李晓娟.基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教师角色重塑[J].教育观察,2019,8(08):63-64.

猜你喜欢

阅读技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析初中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