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劳动技能的养成路径初探
2021-11-12曾令华
曾令华
摘要:热爱劳动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当下小学高段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我国设置“五·一劳动节”就是我国人民热爱劳动的体现。本文将针对小学高段学生劳动素质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段;劳动技能;养成路径
劳动技能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小学高段劳动技能培训中,却因为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应试教育、家校缺少有效协同以及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小学高段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应掌握的劳动技能有所欠缺[1]。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质现状
(一)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的学习更加看重,所以对其劳动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同时也因为小学生的劳动水平不如成年人完成度高,经常需要家长“返工”,这就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有所欠缺。
(二)忽视劳动教育的地位
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以及配备相关师资力量不足有关[2]。虽然很多家长会引导孩子做家务,但高年级学生已经错过了擅长学习别人的劳动行为能力,从各方面来获取劳动技能途径的最佳时间。也有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并不支持,认为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参与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的能力不足,积极性很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课业逐渐加重,以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劳动技能的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小学生在进行劳动时所具备的能力不足,加上没有时间具体学习而导致恶性循环。能力不足也影响了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和主动分担家务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严格控制学生劳动的时间,拒绝学生自己做家务,导致劳动能力很难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劳动技能的意识有所欠缺,甚至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要珍惜一切时间进行学习,准备升学考试,认为在升学阶段做劳动、培养劳动技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表现。甚至还有部分家长过度承包学生本应自己做的家务,而部分教师则认为只需要完成当天的值日即可,并不对其它劳动有特殊要求。
(二)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劳动的引导不足
对学生来讲,家长和学校是学生培养劳动能力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3],但有部分家长不仅没有意识引导,也没有时间引导学生,尤其是现在家长多为上班族,而学生是由祖辈照顾的,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其他的由家长来完成就行。这种错误的观念加上父母没时间而忽视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情况。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时,课程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教师和家长之间也缺少沟通,导致了学生劳动观念及习惯培养缺少引导。
(三)高年级小学生具有惰性
随着社会和家庭条件的进步,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有提前的趋势,很多学生虽然认为劳动对自己全面发展有益,但又因为缺少劳动观念,导致劳动只存在于表面。即便学生进行劳动时,家长也没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促成了劳动惰性的发展。这不仅影响学生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也影响学生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
三、如何养成小学高段劳动技能
(一)设置劳动必修课,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引发学生参与劳动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关劳动课程的开展并不十分顺利,设置劳动必修课,要壮大专业教师任教队伍,引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在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4]。
例如,在本校教师中进行业务进修,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理念后进行选拔,对劳动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奖惩,多进行表彰或在职称评选时有侧重点。
每周最少抽出一节课时来进行劳动技能培訓,或每个学期安排劳动技能培训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主安排劳动方式,同时学校要根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的性格特点编辑《劳动技能知识手册》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各种校园活动进行劳动技能教学,例如:学校宣传栏、校内广播站、班级黑板报等方式,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劳动的意义,意识到拥有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学校家长合作,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当前,小学高段学生劳动能力普遍不足,在学校的劳动课上只能进行一定的教育,所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不能让学生过度依赖家长,要及时分担家务,培养劳动能力。
例如,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家务劳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掌握劳动技能的多少适当分配家务,并在微信班级群进行“打卡制”,每天录制学生“家务视频”进行打卡,针对打卡情况不好的同学,要及时了解原因并加以指导。在进行这类活动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对积极劳动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鼓励惰性心理严重的学生,但要注意方式、循序渐进,在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能力后,将劳动期限时间延长或学习新的劳动技能,提升劳动水平的同时不浪费学习时间。
(三)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劳动机会
学校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增强劳动技能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各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所作为实践基地。
例如,在城市小学校中,可以利用学校的花坛,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责任分担区,对花草进行适当的松土、除草、驱虫等劳动;对于乡村小学来讲,空地相较多,可以组织学生种植各种农作物,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浇水、施肥等步骤,体验粮食种植的不易;有条件的小学校也可以与工厂合作,将学生的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工厂,切身实际的体验工厂生活。分组学习劳动技能后进行比赛,不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劳动技能是劳动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劳动素质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想要全面发展就离不开劳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而这也需要教师和家长足够重视,重点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劳动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凤琴.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22.
[2]黄海珍.关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46.
[3]杨利利,丁闽江.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机制研究[J].校园心理,2020,18(04):356-359.
[4]张雅雯. 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