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2021-11-12毛江晖
毛江晖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空间差异
[作者单位]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传统农业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同时获得高水平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生态产业。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叠加效应。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和要求
生态农业是以地区生态为基础,以智慧经济为主导,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健康农业、绿色农业和再生农业。生态农业以长期性、生态性、和谐性为基础属性,它要求在推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出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效应。
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加快乡村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智慧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提升的一类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生产效率,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放大可持续性和生态性这两层属性,使农业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符合生态承载能力之上,把农业产业发展对地区生态的破坏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有效减少因为农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营造出和谐、平衡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双向提升。
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提高农业绿色经营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创建,为耕地休耕轮作、节水灌溉、农业环境保护等予以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到乡村发展,通过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做长产业链,推动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立,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为整个产业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为整个农产品的种养、加工、储藏等产业链的价值增加提供保障。对乡村撂荒地,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以租赁或者承包的方式经过流转整合,实行连片化生产作业、企业化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各地情况,当地农民可以土地入股形式,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逐步形成乡村生态农业安全、品质、精致、规模、品牌的良好发展格局。
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生产效率,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不断完善经营机制,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能真正促进农业生态化有效发展的新农业体制、机制还未健全,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由于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资源禀赋各异,从传统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的生态化农业转型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经过若干小规模的生态型农业发展方式过渡。具体来讲:第一,要制订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气候特点、产业基础、产业特色等设计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方案,实现对本地优势产业的有效整合,突显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第二,要花大力气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要在整合连片土地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培育农民的绿色生产观念,倡导农民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养,普及先进生产技术。第三,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小规模农业生产主体生态化发展。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支持,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第四,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稳定经营管理机制,在保证农业企业合法经营权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只有农业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才能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因此,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走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道路,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要从多方面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例如,在乡村农户群体中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服务、绿色信息服务、市场流通服务等。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载体,通过加大宣传与服务的力度,让广大农户了解、学习、掌握、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理念。
——推动农业绿色化生产。政府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态化、自然化、绿色化的发展思维,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标准和发展要求,提高乡村地区的绿色食品供给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营养、味美、保健等多功能需求,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生态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成为乡村振兴中发展农业产业、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步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倡导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化种植模式,提高乡村地区的绿色食品供给,这样既能满足广大民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能促进农民的增收需要。
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中,从农业耕种技术角度来讲,基于乡村地区的特点,不仅要鼓励精耕细作,还要加强对有机肥的应用。在资金与人才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注重生态化农业设备的引入,这样才能稳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加强绿色安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的战略抉择,也为新型城镇化打开了突破口。通过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拉长有机农业链条,生态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具体途径,有效保護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集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范围经济、规模经济、聚集经济等溢出经济效果明显的企业生态群落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找到最佳发展路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