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新型生物产品及复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

2021-11-12向礼波石磊徐东等

植物保护 2021年4期
关键词:黄素赤霉病多菌灵

向礼波 石磊 徐东等

中图分类号:S 435.121.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20185

赤霉病是对小麦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秸秆还田等耕作制度的改变,除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流行外,赤霉病在黄淮海以及北方麦区亦发生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绝收。该病不但造成减产,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目前生产上尚无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药剂防治仍是控制赤霉病的主要手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剂防治。近年来随着绿色防控理念倡导与发展,新型生物产品如植物免疫蛋白质、植物诱抗剂、生物刺激素等在生产上防治作物病害引起关注,但有关这些产品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學药剂混配使用防治赤霉病鲜有报道。本研究选择新型的植物免疫蛋白质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植物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可溶液剂,评价它们在防治赤霉病上的效果;及其与戊唑醇、咪鲜胺和多菌灵等生产上常用的化学药剂混配使用,通过大田应用效果评价,筛选最佳组合,为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减量开辟新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小麦品种和试验药剂

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为小麦赤霉病的中感品种,该品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弱春性早熟品种,也是湖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亲本为‘西农881/‘陕213。该品种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保存和提供。

供试药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WP)(商品名:阿泰灵),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5%大黄素甲醚水剂(AS),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爱诺森可溶液剂(SL),世科姆化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悬浮剂(SC),江苏健牌农药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EC),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江苏福田农药有限公司。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雷湖村(112°14′E,30°26′N,海拔26m)和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周当村(112°16′E,31°59′N,海拔92m),两地同时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黄棕壤,肥力中等,质地较黏。

1.3处理设计

荆州点2016年10月25日播种小麦,播种量150 kg/hm2,2017年5月18日收获;襄阳点2016年11月3日播种小麦,播种量225 kg/hm2,2017年5月25日收获。襄阳两试验点均为机械条播,按生产常规措施进行施肥、开沟和除草管理,不使用其他杀菌剂。试验分成2组:第1组6%寡糖·链蛋白WP、0.5%大黄素甲醚AS、爱诺森SL3种生物产品喷施处理小麦麦穗,第2组430 g/L戊唑醇SC、25%咪鲜胺EC和50%多菌灵WP按照常规剂量喷施处理小麦麦穗;同时将3种药剂分别减量20%后与第1组的3种药剂混配。在小麦齐穗期喷药。每一种处理设4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5m2,小区排列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田间常规管理。两组试验设置同一空白对照处理。

1.4麦穗病害严重度和产量调查

在小麦乳熟期,参照文献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及总穗数,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于小麦成熟后,将各处理每个小区的麦穗分别单独收割脱粒,称量各小区小麦产量(kg/25 m2)。

1.5数据统计

采用统计软件SAS(SAS Institute Inc.,Cary,NC)进行方差分析(ANOVA),分别比较各处理防效和产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

2016年荆州和襄阳田间试验显示(表1),空白对照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1.69和14.99。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WP和植物源杀菌剂0.5%大黄素甲醚AS处理的病情指数略低于空白对照,其防效分别为20.18%~24.37%和18.32%~22.98%。两地田间产量的结果显示(表1),仅在襄阳试验点6%寡糖·链蛋白WP和0.5%大黄素甲醚AS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处理存在差异,产量分别比对照多1.25 kg/25m2和1.07kg/25m2。生物刺激素爱诺森SL处理病情指数和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2.2 3种生物产品与3种杀菌剂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

3种化学药剂常规用量,430g/L戊唑醇SC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25%咪鲜胺EC和50%多菌灵WP(P<0.05),病情指数为3.69~3.89,防治效果为75.21%~81.88%;当药剂减量20%后,3种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大部分显著增加,防治效果下降到32.17%~68.16%(表2)。

3种化学药剂减量20%加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与3种化学药剂减量20%不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50%多菌灵WP减量20%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430 g/L戊唑醇SC和25%咪鲜胺EC减量复配(P<0.05),病情指数为3.34~7.81,防治效果为63.99%~77.56%,其增效范围为3.22%~47.59%,与430 g/L戊唑醇SC未减量的防效相当(P>0.05)。430 g/L戊唑醇SC减量20%复配处理的防治效果为40.39%~60.39%,20%咪鲜胺EC减量20%复配处理的防治效果在39.28%~51.33%之间(表2)。

2.3不同生物产品与杀菌剂混配对各小区产量的影响

对所有处理小区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3种化学药剂常规用量处理,药剂减量20%处理以及药剂减量20%复配处理与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3种杀菌剂减量20%复配处理,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50%多菌灵WP减药20%复配处理在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增产(P<0. 05),其增产幅度为3.74%~9.28%。430 g/L戊唑醇SC和25%咪鲜胺EC减药20%复配处理的增产趋势在两地表现不一致。

3讨论

目前杀菌剂与生物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挑选3种新型生物产品与3种常规杀菌剂减量混合使用,通过防治效果和产量综合评价其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WP和植物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AS单独使用对赤霉病无防治效果,但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50%多菌灵WP与6%寡糖·链蛋白WP、0.5%大黄素甲醚AS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SL混配使用具有增加防效、提高产量的效果。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减施增效提供药剂备选方案。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3种新型生物产品单独使用对赤霉病无防治效果,但是与3种化学药剂混配后,都出现了一定的增效作用,这可能和产品的功效有关。寡糖·链蛋白是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具有提高植物免疫力的作用,已在多种作物推广示范,李易初等研究表明寡糖·链蛋白对东北春麦小麦赤霉病防效可达到65.9%,增产8.4%。本研究与该结果不同,可能有多种原因造成防效不一致的結果。大黄素甲醚在国内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登记,用于防治各类作物的白粉病和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Darby等分别在2013年和2017年田间有机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大黄素甲醚对赤霉病没有防治效果,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大黄素甲醚对白粉病和病毒病有效,对赤霉病无效,可能是病害靶标不同而造成。目前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大黄素甲醚已归为P5类,即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的药剂。生物刺激素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其功效是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能够提高作物的免疫力,从而增强抗病性。

戊唑醇、咪鲜胺和多菌灵是目前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流药剂。多菌灵在湖北省使用超过30年,湖北省赤霉病菌对其抗药性报道较少,可能是小麦经济效益较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施药次数少,药剂的选择压力不大因此抗性不普遍。因此,使用成本最低的多菌灵作为减药混配药剂,既可以达到减药的目的又不会增加药剂防治成本。大黄素甲醚与爱诺森投入的成本为6~10元/667m2,按照平均250 kg/667m2的产量计算,使用多菌灵与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混配每667m2产量增加9.35~23.2 kg。增产的收益高于投入,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本研究仅为一年两点的田间自然条件下防治效果的结果,3种新型生物产品与430g/L戊唑醇SC和25%咪鲜胺EC这两种杀菌剂混配增效效果不显著,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能仅仅依靠药剂,应该结合抗性品种和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来提高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猜你喜欢

黄素赤霉病多菌灵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千疮百孔的爱
茶黄素—咖啡碱互作机理概述
千疮百孔的爱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
香香公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