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
2021-11-12王继红
王继红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面骨中的一些含气空腔,左右成对,共有四组,分别称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每组鼻窦的开口均与鼻腔相连,因此鼻黏膜的感染和炎症可能累及副鼻窦。由于鼻窦开口较小,容易发生狭窄和阻塞,这将对鼻窦炎性分泌物的引流产生不利影响。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病程长达12 周以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鼻塞、流粘脓性鼻涕、嗅觉减退、头面部闷胀沉重感等。儿童经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黏液或黏液性脓涕、长期鼻塞和口呼吸,这也会影响儿童的颌面部和智力发育[1]。当化脓性鼻炎持续12 周以上,并伴有鼻塞、嗅觉减退、头面部胀痛时,要及时就医,确定是否为慢性鼻窦炎。医生将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鼻内窥镜检查和副鼻窦CT 检查等给予诊断。而目前,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慢性鼻窦炎一般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通过鼻内窥镜手术切除患者鼻窦内的病变组织,从而拓宽鼻窦间隙,实现通畅通气。但是,这种手术的弊端也是客观存在的,即患者存在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存在客观的术后创伤。低温等离子刀是一种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它可以减少鼻腔功能损伤,减轻术后水肿和术后疼痛等症状。本研究入组本院2018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98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3 例;年龄21~45 岁,平均年龄(28.21±5.60)岁。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21~45 岁,平均年龄(28.56±5.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所选设备为德国STORZ 生产的鼻内窥镜影像与手术系统,然后在患者手术前1 周给患者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剂,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服用,30 mg/d。患者入室后行静脉麻醉,然后选择仰卧位,取出鼻息肉等所有病变组织,特别是钩突摘除后再慢慢打开病灶相应的窦口。最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选择病变鼻窦逐层开口,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观察组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用0.9%氯化钠溶液处理刀头,根据患者情况将刀头插入中鼻甲或下鼻甲前部。要求穿刺方向与长轴平行,匀速向前推,慢慢向前推,这样才能到达后端。经10~15 s 处理后,改装成止血开关,均匀缓慢取出刀头,再通过在患者鼻甲两侧钻孔进行鼻甲减容手术。此操作一般根据具体需要进行2 次或4 次。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鼻腔出血量、术后鼻腔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SNOT-20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鼻腔出血量、术后鼻腔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鼻腔出血量、术后鼻腔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1±2.01)ml、(21.21±1.01)ml、(52.21±2.01)min、(6.21±1.21)d,均优于对照组的(99.56±3.35)ml、(30.56±2.91)ml、(83.56±12.21)min、(7.56±2.5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有1 例出现鼻黏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04%;而对照组术后出现3 例鼻腔感染,4 例鼻腔粘连,1 例鼻黏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SNOT-20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SNOT-20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均较术前有所提高,而SNOT-20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SNOT-20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SNOT-20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SNOT-20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难以治愈,还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2-4]。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低温条件下利用等离子体的射频能量作为蛋白质在靶组织中的分子键,促进该部位的变性、凝血反应和碳化反应,使坏死部分通过局部吸收代谢排出体外,结合纤维瘢痕修复,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收缩可以用来止血。不仅如此,结合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可以在低温影响下抑制手术部位出血,产生止血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低温等离子刀可作用于鼻腔黏膜下层的组织部分,对其产生影响,使其消退。在实施过程中,这种治疗对患者鼻腔造成的创伤有限,治疗效率也很高[5,6]。它可以实现对气道的高效疏通,同时尽量避免对鼻甲黏膜的损伤,能够尽可能保持其完整性,确保鼻腔、副鼻窦功能相对无差异,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鼻塞症状改善。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低,嗅觉功能能实现优质有效的恢复,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实施射频消融手术,其核心优势是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等离子技术的温度通常为40~70℃,安全,手术创伤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的损伤,治疗部位不易形成疤痕,不仅效果明显,而且恢复快[7,8]。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慢性化脓性炎症,由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大多数患者是混合感染。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患者存在鼻炎、鼻甲肥大和鼻黏膜水肿,应针对性治疗。以往,鼻内窥镜手术主要用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它能有效改善鼻塞症状,但在鼻腔通气方面的疗效并不理想。同时,手术相关操作也会对鼻黏膜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小、重复性高等优点,在软组织微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9]。联合传统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会对鼻黏膜造成损害,但能保护纤毛运动和黏膜的感觉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气道腔的直径,然后改善鼻塞症状。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确切,可减少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恢复,改善患者纤毛运动功能和鼻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