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2021-11-12吴燕宋晨吴磊
吴燕 宋晨 吴磊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肿瘤,起源于关节、腱鞘和滑囊的滑膜。虽然任何关节都可能受到影响,颞下颌关节受累很少报道,起源于颞颌关节颞骨侧滑膜者更为罕见。
病例资料患者,女,49 岁。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为持续性嗡鸣,耳前上方胀痛不适,伴有偶发性黑朦,短暂头晕。未行特殊治疗,上述症状加重。一周前外院CT 检查考虑右侧颞部肿瘤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
CT 扫描示右侧颞骨骨质破坏,病灶范围约3.5 cm×5.1 cm,边界清晰,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累及右侧外耳道前壁、内耳、乳突蜂房,右侧耳蜗骨质变薄,听骨链结构不清(图1)。MRI:右侧颞部见骨质破坏,T2WI 呈等高信号,T1WI 呈低信号,瘤周可见低信号环,病灶范围约3.4 cm×3.2 cm,边界清晰,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累及右侧外耳道前壁、内耳、乳突蜂房(图2a、2b);增强扫描示右侧颞骨病变明显强化(图2c、2d)。
图1 a)CT 平扫轴位示右侧颞骨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骨性分隔;b)CT 平扫轴位骨窗示右侧颞骨病灶累及右侧外耳道前壁、内耳、乳突蜂房,右侧耳蜗骨质变薄,听骨链结构不清;c)CT 平扫冠状位骨窗示肿块位于右侧颞骨,尚未累及右侧下颌骨 图2 a)MRI T1WI 轴位示右侧颞骨见骨质破坏,病灶呈低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边界清楚,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累及右侧外耳道前壁、内耳、乳突蜂房;b)MRI T2WI 压脂轴位示右侧颞骨见骨质破坏,病灶呈等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边界清楚,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累及右侧外耳道前壁、内耳、乳突蜂房;c)T1WI 增强轴位示右侧颞骨病变明显强化;d)T1WI 增强冠状位示右侧颞骨病变明显强化 图3 右颞部镜下见肿瘤部分区呈侵袭生长,破坏骨皮质,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部分区见卵圆形瘤细胞聚集成巢,背景内见较多多核巨细胞、散在炎细胞浸润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病理检查:(1)肉眼观:灰褐碎块状组织5 cm×4 cm×1.5 cm,切面灰白实性质硬。(2)镜下:右颞部镜下见肿瘤部分区呈侵袭生长,破坏骨皮质,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部分区见卵圆形瘤细胞聚集成巢,背景内见较多多核巨细胞、散在炎细胞浸润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合影像学,考虑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免疫组化:Ki'67(散在+),P16(散在++),P63('),S'100('),SATB2('),CD68(多核巨细胞+),CD163(+),Lysozyme(+)(图3)。
讨论1.定义和病理机制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是一类来源于腱鞘、关节囊及滑膜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具有侵袭性。多发生于30~50 岁,女性略多[1]。GCTTS 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反应,局部脂质代谢紊乱、破骨细胞增殖,创伤、感染、外伤及出血等有关[2]。正如Jaffe 等提出的,继发于炎症过程的滑膜的反应性或再生性增生是最广泛接受的理论[3]。病理上,GCTTS 主要由滑膜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4]。根据其生长方式主要分为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localized'type GCTTS,L'GCTTS)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type GCTTS,D'GCTTS)。D'GCTTS 主要发生于持重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而发生于颞骨的非常罕见。既往有报道过颞颌关节起源[5],但本例主要是以颞骨为中心的膨胀性骨质破坏,颞骨的鳞部、岩部及鼓部均受累,颞颌关节的下颌窝受累,关节腔内未见累及,下颌头也未见累及。本病例起源于颞颌关节颞骨侧滑膜的可能性较大。
2.影像学表现分析
在影像上,D'GCTTS 多表现为巨大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4]。X 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CT 较平片更能清晰显示骨质侵蚀情况,多伴有髁突、鼓室壁、关节窝骨质破坏[6]。目前MRI 是术前评估肿瘤大小、范围和邻近关节及腱鞘间隙侵犯的最佳方式[1]。D'GCTTS 的MR 信号特点与其病理成分有关,典型的D'GCTTS 因顺磁场物质含铁血黄素成分的沉积,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7],T1WI常表现为等低信号,但是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其内部易合并出血、坏死,因此MR 信号常不均匀,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病变邻近骨骼易受侵犯。本例肿瘤实性部分等高信号,难以诊断,但其T1WI、T2WI 瘤周低信号环较具特征性。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部分或完全切除受累病变及骨骼,由于具有局部侵袭性,GCTTS 往往不能完全去除,尤其是弥漫型[8],复发率较高[9]。
3.鉴别诊断
(1)滑膜肉瘤。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关节附近,多见于男性,肿块内偏心性钙化具有一定特异性,“铺路石征”及“三重”信号征也有助于其与其他软组织恶性肿瘤鉴别。(2)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恶性腱鞘巨细胞瘤起源于滑膜细胞或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由良性腱鞘巨细胞瘤成分伴有恶性的肉瘤成分组成,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病灶上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3)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病变,10~20 岁青少年好发,多表现为中度强化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影像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特点为病变组织纤维化明显,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有助于与其它溶骨性病变鉴别[10]。(4)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溶骨性肿瘤,多发生于20~40 岁女性,多见于四肢长骨,主要由单核肿瘤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三种细胞构成。X 线“皂泡”影具有一定特征性。
尽管是良性病变,但根治性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建议在诊断为GCTTS 时,尽早手术切除以防止肿瘤恶变及其破坏性增殖吸收周围关节。现有研究表明,β'抑制蛋白2(Arrb2)有可能成为GCTTS 治疗的分子靶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