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大学学校

陈 晨

武警士官学校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现状

1.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关系发展的多样化。

时代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不断冲击着教育的运作模式,给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赋予多样化的意义。大学教学目标多元化发展,使科研类型取向更加多元化,科研逐渐由之前单纯的理论知识型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1]学校层面上,学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会依据学校自身定位和发展来考量,有些大学更强调科研,也有一些大学把教学放在首要地位。教师层面上,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因为教学、科研分别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但是教师自身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很难二者都得到很高的成就。

2.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与冲突。

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简单统一,产生了一些分离与冲突。虽然教师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应该达到统一,但在实际运作上却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功利化导向下,有些学校的科研也不再纯粹,而带着明显的功利性。这导致许多教师忘记科研的初衷,只为了职称、评奖而科研,不仅使得研究水平降低,也出现了学术腐败、教学资源占用等不良现象。[2]这种情况下的科研完全脱离教学,更谈不上促进教学,只是个人谋私盈利的一种工具。第二,有些学校缺乏以科研、教学相促进的意识,科研流于理论形式,无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照本宣科,不深入挖掘研究,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教学水平难以提升,也使科研和教学分离。

二、深入挖掘教学与科研的对立之因

1.功利主义对大学内部治理的绑架。

当前,大学对于绩效竞争越来越看重,许多大学更多地追求“一流”、“卓越”等名头。[2]在这种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大学更多地关注排名等外部评价。一般来说,决定一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指标很大程度上都依据于科研成果,这导致大学会为了获得外界的承认和自身的发展,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模式。再者,这也导致大学会一味地追求科研的数量,轻视科研的质量,使得科研的纯粹性被弱化,科研资源被滥用浪费,失去初衷。

2.对大学教学本质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教学就是书本知识的传递,但是大学教育不是这么简单,它是具有研究性质的,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3]对大学教学本质的误解使得教学管理方式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第一,课程设置方面。教学课程很多是由学校教学领导决定开设的,教师没有参与课程建设之中,所以所做的科研很难融入课程,或者对于课程生成与授课实际了解浅显,研究方向不明。第二,教学管理方面。多数大学对于教学管理重形式轻实质,注重教学规定的遵守、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没有关注根本的教学学术性。这使得教师没有机会落实教学改革与创新,没有动力完成能指导教学的科研,最终形成照本宣科的、没有研究基础的教学和脱离于教学的科研。

3.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偏颇。

有学者认为大学按科研规模来分,可以分成四类:研究性、教学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9]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却有相同之处。比如,许多非研究型的大学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常会沿用研究型大学的处理模式。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绝大部分大学的教师职称评聘,除了一般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之外,科研成果的多少和所发表刊物的“权威”与“核心”与否,成为大学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决定因素。[1]长期以来,这样的评价标准让大学教师对科研情有独钟。因为科研成果更容易被量化,导致教师轻视教学的地位。

三、如何完美结合教学与科研

1.警惕科研的功利化倾向,重新界定科研内涵。

今日我国的大学中,科研数量激增质量却未能跟进,甚至科研已经远远超越了教学这一基本职能,因为许多人做科研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完全在功利主义的导向下急功近利,这使得弄虚作假、学术腐败等学术丑闻屡见不鲜。教师进行科研是为了评职称,学生读研不过是为了混得一纸文凭,也无心深入研究。这将我国大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和谐发展变成了纸上谈兵。[4]有学者还把这些不良学术现象称为数量至上的“形式科研”、故弄玄虚的“理论科研”和利益驱动的“效益科研”。[2]这些现象都模糊了科研的本质,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一直为之奋斗追求的是纯粹的、高质的、富有教育价值的科研。

2.践行研究性教学,使教、学、研互通。

克拉克提出的“科研——教学——学习”连接的主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教学与科研。有学者认为,教学与科研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课程的原因所致,如教学内容的教材化,缺少自主生成性等,这些问题使得教学与科研难以统一。想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就要将生成课程纳入视野中,教师就要从课堂延伸到科研,将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和补充,形成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把教学过程也看作研究过程,将科研过程也看成有效的教学环节。[2]这样通过教学达至科研,通过科研实现教学,也使学生参与到了科研之中。正如有学者说“大学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教,学生的任务也并不是学,而是培养学生有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启发指导的作用。”[7]这种研究性教学融入了学生的学,真正达到了教、学、研互通,教学与科研的良好统一。

3.优化教师考核评价,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首先要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大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要从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分维度评估,提高教学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整合。其次要建设研究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镜子,是全体师生在一些指导原则下所形成的运作方式和群体生活风貌。[5]它既承载了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又是大学师生进行各项教育活动的共同文化环境。[6]这种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维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对学习、研究的热情和冲动。[3]

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与科研”。要不断“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促进两者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0]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完美统一,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研究性大学学校
《大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学校推介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