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
2021-11-12况萍萍
况萍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初级中学
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A、B、C,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使得优等生的成绩更加拔尖,较差的学生成绩得到提高,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教师本节课讲课之前,一定要先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尽可能详细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了解的知识点,站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认知来思考,把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课堂过程中得到实践。[1]
例如:在为学生讲述“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这一节课之前,可以先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是数学学习能力相对的较强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要求A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勾股定理公式a²+b²=c²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公式的推导并且可以熟练运用公式去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为其布置较难的课堂作业;B层次的学生是数学学习能力比较中等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可以制定的相对容易些,让学生在掌握a²+b²=c²的基础上熟练地去解决比较综合性的勾股定理数学问题并且能够简单理解a²+b²=c²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而C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把C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制定地比较简单,不一定非要要求C层次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够直接运用a²+b²=c²去解决勾股定理问题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前预习层次化
数学课堂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有许多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如果教师并没有为其说明课前预习的范围,就可能会有许多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推导公式越看越烦,有可能会使得这些学生厌恶学习数学,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前预习层次化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2]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反函数”的知识点之前,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课前预习情况,要求A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思考反函数的概念,图像以及解析式的确定,让学生着重思考反函数解析式是如何确定的;要求B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看懂反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画法;针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比较简单,能够准确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是y=k/x(x≠0),让学生对于课前预习比较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去之前做一下课后习题和例题,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先自行解决这些课堂问题,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可以让其巩固之前的知识,加深对于以前知识的理解,要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在加深对于以前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新课堂的预习,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够只顾一些优等生而不顾一些学困生,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优等生更加优秀,鼓励学困生积极努力向上学习。所以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对于课堂知识点由易到难进行讲解,让优等生能够“吃的好”,学困生能够“吃得饱”,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层次分明。
例如:在给学生讲述“函数的定义及应用”这节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教师做讲述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提问,针对A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举出生活中关于函数的例子,并且得出函数的解析式,让A层次的学生在了解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来进行举例,深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针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推导函数的解析式,让B层次的学生在推导成能够牢固函数的解析式;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函数的基本概念来进行提问,比如“函数的两个变量都有什么性质”,“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怎样的关系”,让C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概念,照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变得更强。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教学模式的限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能力,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进行分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