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1-11-12李晓敏
李晓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城学校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环境中汲取数学知识。对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加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一、合理分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首先,在涉及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让优秀生与后进生能够分到一组,确保小组内优势互补,保证学生能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其次,教师需要将每个组内的任务提前的分配好,让小组内的成员能够明白自己的任务。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任务尽可能的分配给每一位小组,让小组成员能够明确各自的分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去探讨问题与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长,专门负责所在小组的数学学习情况与学习的过程,让组长随时记录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到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划分小组,将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组,让学生自己为小组取名,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参与学习。
二、确定小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模式,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果离开了具体教学内容,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确定好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有目标地进行教学,促进合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初中数学内容“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小组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可以设置为概率与生活相关的,比如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概率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第二个问题可以设置为一个具体的生活相关的概率时间,在投掷一枚硬币后,正面与反面的概率是多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且动手去实践;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概率的学习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概率事件,并且计算出概率?通过这三个问题来满足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可以尝试去探究的,对于一些基础落后的学生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此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交流、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质疑,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反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首先用剪刀剪一个三角形进行实物操作,然后,找出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添加什么条件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学生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研讨,不少学生还找出了其它的判别方法,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归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而是积极大胆的合作讨论和交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优化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培养合作意识
现阶段,初中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良好表现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充分认可,才能够在教师的认可与鼓励中愿意继续坚持学习,在学习中拥有更好的表现来吸引老师的眼光。教师在评价环节中,要注重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环节,对每个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在合作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彼此的需求,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双向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在数学教学中鼓励性的评价学生,让学生敢于在小组学习中质疑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五、结语
初中阶段学习是一个巩固数学知识与强化数学知识的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此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提升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数学教学的效果也必然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