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浅析
2021-11-12孙玉娟
孙玉娟
河北省高邑县西驿头学校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朱永新教授在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会上以犹太民族每年人均阅读65本书为例,对比我国每人年均阅读不到6本的情况,直言阅读是多么重要。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每个人的童年时期,也就是小学阶段,所以,这就对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都有一个感受,小学时我们上课时老师教的那些诗歌到现在,想忘记也忘记不掉。
再者,语文这门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课程,“读”能放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也反映了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多么重要。阅读是一个人与自然,一个人与社会,一个人与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对话,这些对话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地理位置,是人生价值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怎样完成这一阅读量,是对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考验,准确地说,是考验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能力,考验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现有在校生500余人,12个教学班。教学的配置上,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不仅教授着语文课,同时也教授着阅读指导课等科目。在这里我想将自己平时在此方面的点滴做法分享与大家。
一、投其所“好”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传世之作——《论语》中,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是在讲述在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同样是适用这一“法则”的。所以,要想搞好阅读教学,做为老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怎样了解学生的兴趣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搞“问卷调查”。也就是先制作一个表格,这当中主要是体现学生兴趣爱好的一个“填空”。然后经大量印制后,发放给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表格。
将问卷收上来后,进行汇总,根据汇总的结果,在安排班级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时,安排“小图书管理员”专门有针对性的去选择这些类型或者这些作家的图书。这样就能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动力,才能唤起学生内心对阅读的渴求,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阅读的乐趣。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机械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应主动搭建相应平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赋予持久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心喜欢做,愿意做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变得更加高涨。学生更愿意主动去读课外书,从“要我读”变为为“我要读”。这就是“阅读习惯”这一培养目标的奋进方向。
二、读有所“秀”
仅仅感兴趣地阅读还远远不够。老师要教育学生不仅爱读书,更要有效地读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让其读有所“秀”。从而更加增加其读书的自觉性与获得感。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班里定期(每周一次)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读的感受说出来。儿童的表现欲是不可低估的,河北电视台少儿频道曾经的一档很火的节目——《超级宝宝秀》就是抓住了儿童的这一心理。(这一节目也成就了著名主持人“方琼”)。这一节目的成功主要就是让“宝宝”将自己的“拿手绝活”“秀”出来。
所以,我们也可借鉴这一做法,将其引入我们的“读书经验交流会”。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一定的方式“秀”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会由最初的“扭扭捏捏”“不敢说”“不会说”变得“落落大方”“敢说”“又会说”,同时,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外,我们还将开展阅读结果展示活动。以展览板或相互鉴赏的形式展示学生课外阅读后的手抄报,阅读记录卡,阅读笔记等,以供学生参观,互相学习,达到阅读交流的目的。
三、积累成“史”
既然名家讲,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史,那么,我们就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过程形成一个自己的阅读的历史。让每一个学生记录好他的阅读史。
让学生制作一个精美的图册(自制),将自己读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如实记录下来。包括书名(文章名称),当中的好词好句,自己的感悟、心得。
农村的学生受接触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的阅读是极其有限的,他的见识也是有限的。比如,我们让他做一个上面提到的图册,他虽然不知道怎么做,但当你把方法告诉他后,他的热情是你所想不到的,并且,当他把“成品”做出来后,你会发现,他们虽各具“特色”,但都不失为一个“精品”。这时,做为老师,更有兴趣引导其怎样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读书史”的记录与创作。
这当中注意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不同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应当以绘本为主,通过对绘本的阅读能够明白一些基本的故事中的道理,借以能够向他人讲述故事的内容。对记录“史”不宜过分要求。
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引导其记录自己的阅读史,从而保持其阅读的连续性,保持其阅读的兴趣。并同样注意对“史”的“秀”,让其有优越感。从而更加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书祥先生还说,他学习汉语的三分得益于课内,有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我们确实可以从各种课外书中获得大量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事物。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与各种名人交谈。不仅如此,阅读更多的课外书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说,所有能写好文章的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的成语和句子,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结构和行文思路,可以积累一些写作材料。当然,阅读课外书还有更多的好处。我认为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