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大学英语的应对策略*
2021-11-12刘鑫易
刘鑫易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 125105)
一、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二、“双减”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相关部门全面部署、积极落实,由于涉及每个义务教育家庭的切身利益,政策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教师面临弹性上下班制、全国70万家以上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关门,超过1000万K12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家长也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家庭教育,中小学学生书面作业大幅减少,部分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业余时间需要重新合理安排,各个平台的网民在线上探讨,观点褒贬不一。
“双减”政策执行初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二十几年来恶性循环的社会现实是:中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往返于各种补习机构,有的学生作业要写道半夜,没有休闲娱乐时间,失去了本该有的快乐童年;有的学生课外补习过后,课上听课不认真,成绩提升不明显;有的学生被拔苗助长,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因为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身体和智力发展不够健全、生活能力差;有的学生遇到问题求助于课外老师和网上搜题软件,形成了懒惰、不思考、不创新、走捷径的性格。家长盲目攀比,买学区房、交补课费、请名师,希望通过资金上的投入换来孩子更高的分数,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带来焦虑情绪。“双减”政策颁发和执行以来,人们考虑的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内容、结构和人员,很少有人把“双减”政策与大学英语教育联系到一起。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变革势必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意见》中与大学英语教育有关的内容,并尝试寻找“双减”政策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英语作为必修课依次在全日制普通大学、城市中小学、乡镇中小学全面推行。英语学科为中小学主要学科,更是高考必考三大学科之一。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早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给孩子报名课外辅导班。近几年网络发达,昂贵的线上外教英语课成为热门。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也确实看到了显著的成效。中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八九十年代开始学英语的他们的父母,甚至有些幼儿园的孩子已经能操着一口地道的英语,跟外教无障碍交流。这些词汇、语言环境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对未来高中及大学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执行“双减”政策后,大部分学生将对英语的投入减少,直接导致英语能力的下降。此外,“双减”政策对书面作业的完成有明确时长要求且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中小学阶段是词汇积累的初期,如果每天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很难实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结合今年某些省份降低中考英语的分数,以及加强语文在高考中的比重的倾向,不难发现,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大大降低了。
三、策略
中小学教育结构和形式的改革,对学生的成长和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会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大学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双减”政策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根除学生的惰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从原本的读死书的教育环境里走出来,可能英语水平不如应试教育和补课机构培养的学生,但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求知欲强、善于探索和创新,这就为大学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应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大学英语教育的调整:教学方式,授课内容,考试方向。
(一)教学方式
当大部分中小学校每周英语授课时间为约200分钟或者不足200分钟,课后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会拉大学生们英语水平和能力。发达城市的家庭可能会把孩子送到双语学校,受教育良好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渗透英美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而乡镇学校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资源优势,英语水平自然相对落后。当他们凭借综合分数和实力考入相同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就很有必要了。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行分层教学,但多流于形式。真正的分层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层,还应该包括教师,教材,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和课后作业各个方面的分层。教师经过培训,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风格,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例如,学识渊博、严谨治学的老师去教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全英授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收获满满;活泼幽默、亲和力好的老师去教英语水平相对落后的班级,多设置课堂活动,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材的选取上,水平较高的班级可参考目前各高校教材,并辅助补打练习,巩固知识。而水平相对落后的班级可以选取与其专业相关的教材,如机械类英语,旅游英语,经管类英语,医用英语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就更有积极性和动力,而且即便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仍然有限,就业后也能保证他们所掌握不多的英语在实践中用到。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要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每次课后都可以安排相应的作业。水平相对落后的班级则在难度上降低,数量上减少,内容上结合趣味性和实践性。当然,分层教学也可以适当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适当调整。
(二)授课内容
很多中国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校内学的英语,在生活中并不能用到或者考试成绩很高,在实践中却不会用。以多数城市为例,英语学习从小学三年级起到大学二年级止,共12年,而12年学生们的语文水平从识字到论文,数学水平从加减乘除到高等数学,高中毕业生们上知天体运行轨迹下知世界地理,了解人类的发展进化史,可以用到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大学生能靠所学专业谋生。而同等时间里,英语的进步却缓慢而有限。
十几年来,高校外语课堂始终将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减”政策下的今天,高水平英语人才交给外语专业院校和英语专业学生即可,而高校公共英语的教学除上文提道的分层教学外,还要重新设计各个层次的目标,降低学习难度。授课内容,因材施教。教材的编写依据高校设置的专业选取,例如医学院学生使用医疗类文章,学习医学类词汇,法学院学生学习法律相关文章,学习法律类词汇。除专业英语外,为了让中国青年能在学习国外先进领域的技术的同时,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授课内容还包括中国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地理城市,旅游景点,科技创新等等。两部分内容可采取课上20+70模式,或者一学期14+50学时的形式,也可以以学生介绍的形式呈现,各院校课程设置安排合理为宜。
(三)考试方向
授课内容简化意味着考试形式也要全面调整。由教育部组织、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1987年正式实施以来,于每年6月份、12月份组织两次。考试题型包括写作、听力、阅读和翻译。大学英语四级要求掌握4500词汇,大学英语六级要求掌握6000词汇。四六级考试作为高校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考试之一,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有些高等院校甚至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四六级考试,否则拿不到学位证。
“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后,面临着英语的学习时长减少,内容简化,地位不如从前,这也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英语四六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降低考试难度,考察学生们对英语的使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考查内容都更贴近生活,听说部分以日常对话和个人陈述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读写译的部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可考查产品说明书,新闻演讲稿,国内外广告,人物物品介绍等等,总之一定是学生日后会用到的材料。这样命题和考试,就很难实现国家统考了。国家统考四六级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如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自身的成长、生活和就业息息相关,则不再需要以考试作为学习的动机了。对于那些有国留学或者继续深造意向的学生,就该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自学更多的知识,准备更高水平的考试。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能更好地回归校园,享受快乐的童年,解放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让年轻人不再为高昂的学区房奔波。增加语文的比重,提升语文的地位又让当代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发扬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意识,增进民族团结。有人曾提议,在中国全面取消英语。这绝对不行!全民学英语,不是因为汉语不够强大,它的意义在于走在大街上,人们不再看到同胞穿着印有侮辱性英文词汇的T恤衫;在于国际商业谈判桌上我们可以更掷地有声;在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实践;在于看得懂某些商家的反华言论而对它们能更有效地抵制。大学英语,不是不想学就不学,而是不得不学。只要改变了以往的哑巴英语、形式英语,当英语成为我们的有效工具,才能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对外交流与协商和捍卫祖国领土与主权的时候,又多了一件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