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音乐剧在学前艺术实践综合教育中的应用

2021-11-12佟舒眉

大众文艺 2021年20期
关键词:音乐剧舞蹈儿童

么 雪 佟舒眉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100089)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并发布了许多旨在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艺术教育学科在国家政策层面给予的肯定,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国家全民素质教育工程的启动以及顺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趋势,音乐剧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绘本音乐剧”是一种以绘本为依托,以音乐为灵魂,融音乐(声乐、器乐、音效)、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文学(剧本、语言、朗诵)、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戏剧表演艺术。它通过歌唱、对白、表演及肢体动作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紧密结合,来展现故事情节,并表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其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倡导的“综合性”与“融合性”理念。

一、儿童音乐剧引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意义与价值

把这种融入创编、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与实践中,将成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一种独特形式。正是音乐剧舞台艺术的综合特征,决定了它更加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一)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好的剧本、美的语言、优美的旋律、舒展的肢体、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和灯光,都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享受中,得到想象力、创新意识的发展,并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民族情感,这对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儿童美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儿童音乐剧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有的作用和功能。

(二)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是较为详细的分科教学,如声乐、舞蹈、钢琴等学科是各自为政的独立教学。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艺术课程培养之后,初步具备了唱、跳、弹、说等各项专业技能,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艺术创造力及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乐器、表演为一体的综合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儿童音乐剧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表现艺术,将其引入到学前艺术教育领域,正是对多元智力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与验证,同时也与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核心理念相契合。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结合起来,打破了音乐艺术教育单一的模式,它通过创编剧本、改编音乐、设计动作、制作道具等开放性、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推进学生多领域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想象、合作、审美、创造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与学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相契合

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着眼于具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主要直面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儿童音乐剧主要是面对儿童的综合性艺术活动,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涵盖了语言、音乐、舞蹈、美工等多项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喜欢、热爱艺术活动,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二、当前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课程的支撑,艺术实践的指导只能借助于一些相应的艺术课程

近几年,在本科及专科阶段的培养方案中,并未开设“儿童音乐剧”这门课程,因此,为了保障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的顺利进行,项目组成员老师只能在音乐鉴赏、舞蹈创编等相关艺术课程中选择一些课时渗入此项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儿童音乐剧的艺术创编与表演。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只能做一些实践体验,并不能进行深入地学习和修正;而教师也只能在不影响教授课程的正常进度下,对音乐剧剧本、音乐等内容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建议,而对于表演、走台、舞台呈现等实践环节粗粗带过,故表演效果还有待于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不够,没有形成改革的合力

当前艺术课程仍属于分科教学,即钢琴课主要教授钢琴基本演奏技巧及幼儿歌曲边弹边唱,舞蹈主要教授芭蕾、中国舞、儿童舞等舞种并进行一些组合创编,儿童文学主要偏向于经典名著、故事书的欣赏,美术课主要为作品鉴赏及儿童画创作,每门科目相互没有关联性,教学内容也没有涉及儿童音乐剧的知识范畴,这就给此项目的进行增加了困难。

(三)艺术课程开课时间所限,学生艺术实践缺乏连续性

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及音乐的创编,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进行不断地打磨、修改。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的同学只进行了剧本的完善,课程就结束了。接下来的音乐、舞蹈、舞美艺术的设计只能依靠下一届学生完成,因此,学生的不固定性,使综合艺术实践缺少了连续性,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够全面。

(四)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效果评价方面,需要长时间看到效果的持久性

一部“绘本音乐剧”的实践教学需要较长的活动周期,期间对学生还要进行音乐、美术、表演等基础的铺垫,每周需进行一至二次活动,且学生对音高、节奏、情绪、速度、力度、音乐结构等音乐元素的理解和认知,在想象力、空间感知力、语言表达、歌唱能力、小乐器演奏、律动节奏、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

三、解决策略

(一)申报“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选修课程,提供学生艺术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通过选修课程的申报,教师可以为该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的学时与进度安排。选课学生也可在开课学期系统、条理的进行儿童音乐剧的综合艺术学习与实践,包含剧本的创编、音乐的选择、舞蹈的设计、道具与舞台背景的制作,并进行戏剧表演的训练、反复排练,最终呈现舞台,形成一个完整、圆满的学习周期。

(二)开设艺术实验班或“儿童音乐剧”社团,挑选艺术能力全面、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需要学生有一些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如声乐、舞蹈、器乐、表演等,且需要的学生最好在艺术领域的综合能力比较全面,也就是“既会唱也会跳,既会演奏还会表演”,即为比较全能的“多面手”。因此,在选择学生方面,尽可能在较高年级中,择优筛选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为后期的舞台表演奠定基础。

(三)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基于儿童音乐剧的学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在运行模式上是围绕内容、过程、产出而建立的三维运行架构。其中,内容维度主要指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文学艺术、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美术艺术、儿童教育等;过程维度主要是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实践过程,包括儿童剧的课程体系的教与学,师生从事儿童音乐剧的排练与演出,是升级与儿童音乐剧的研究、探索与创造;产出维度是指人才培养的成效,表现在儿童音乐剧的创编成果、儿童音乐剧演出的社会和教育效应、儿童音乐剧的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教学小英的各类获奖等。三维运行模式不仅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有强大的教学共同体的积极参与。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进行层级树状进行构建,追求全面性、造成课程门类较多,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在艺术教育课程结构上,过于侧重基础艺术训练,缺乏以儿童为本的学前教育指向性。基于儿童音乐剧教学的学前教育艺术课程体系采用环状结构,既突出重点,又能将关联课程形成课程模块或课程群进行内部协调和管理。具体来说,以儿童音乐剧创编、展演为中心,以儿童语言艺术、儿童歌舞创编、儿童美工制作、儿童游戏与表演等四大课程构成主干支撑课程逐步拓展。这四大课程既包含了儿童音乐剧的艺术要素、也包含了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儿童语言艺术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奠定基础;儿童歌舞创编可以通过声乐、舞蹈、钢琴、音乐鉴赏等课程奠定基础;儿童美工设计可以通过绘画基础、手工制作、幼儿环境创设等课程前摄,儿童游戏与表演可以通过幼儿游戏、戏剧表演等课程提供支撑,层层落实进行保障。

此外,教与学综合艺术实践也需要多门艺术课程的共同构建与融合,能够在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中都渗透一部分儿童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如儿童文学课程中可以解读一些经典故事小品、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剧本的写作,声乐课程选择中外多样化风格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演唱,舞蹈课了解各种舞种,并对主题素材进行创编,钢琴课程的即兴伴奏部分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一些主题的背景配乐,美术课进行一些舞台背景与道具的制作与锻炼,这样多门课程围绕“音乐剧的主线”进行教学实践,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性音乐教学,用说、唱、跳、奏等综合艺术形式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担当自己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素养的能力,让学生的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创造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让具有特色创新的艺术教育与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构建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及深化学校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突破口和重要推手。

猜你喜欢

音乐剧舞蹈儿童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卷首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