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喜剧的叙事研究
——以英剧《九号秘事》为例
2021-11-12梁诗婉
梁诗婉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4100)
《九号秘事》(Inside No.9)是由大卫•科尔,吉列尔莫•莫拉莱斯导演,以及绅士联盟搭档成员史蒂夫•佩姆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作为编剧并参与主演,联合BBC推出的一部英国暗黑喜剧。该剧每季6集,每一集为一个独立故事,讲述了一个个不同的讽刺现实故事。《九号秘事》最大的特点是剧情延展度丰富以及层出不穷的反转,仿佛每一集的宗旨都在于“让观众猜不透结局”。相比于类型相似的英国悬疑剧《黑镜》,《九号秘事》的评分并没有高开低走,其续集的优良品质都为其在豆瓣、IMDB等国内外知名影评网站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一度打破了观众心中“神不过三季”的英美剧定律,甚至被人民日报举例评论为“真喜剧玩的是黑色幽默”,并且该剧荣获了“2018年度BAFTA喜剧编剧奖”。
该剧的成功除了商业上的运营推广,更离不开的是该剧的两位编剧和主创——史蒂夫•佩姆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九号秘事》是他们的第三次合作,之前他们合作的《绅士联盟》和《疯城记》都充满着荒诞和恐怖元素。作为一部黑暗喜剧,两位编剧颇为大胆的尝试各种暗黑题材,哥特式恐怖片、经典鬼片、女巫题材、悬疑谋杀等等。
因此,该剧之所以能成为近年来悬疑喜剧题材作品中的“口碑佳作”,一方面是其牢牢把握住了英伦黑色幽默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是其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段来呈现喜剧内容与悲情内核之间的巨大反差。
一、浓厚的暗黑喜剧风格
喜剧作为一种主要类型电影,以其戏谑的叙事风格、夸张的人物塑造、以喜见悲的主题立意收获大批观众。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黑色幽默起初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而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绵的战争后,普罗大众逐渐产生了希望通过讥笑、鞭挞和对现实世界的嘲讽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萧条、荒谬景象的艺术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以喜剧与黑色幽默进行类型融合的“暗黑喜剧”这一类型电影逐渐走入市场。1962年斯泰安出版的《黑暗喜剧——现代悲喜剧的发展》,最早提出了“暗黑喜剧”这一概念。“所谓黑暗喜剧或称悲喜剧,其中包括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喜剧本身即带有蔑视和嘲讽,所以喜剧本身与暗黑存在着天然的依附关系。当一部喜剧让人捧腹大笑,那么它的本质则是悲哀的——利用一方的悲惨来满足观众作为旁观者的优越感。暗黑话题的范围包括权威、性、暴力、死亡等,这些禁忌题材所带来的恐惧在喜剧中会得到消解,产生了化学反应,超越了戏剧本身,这就是暗黑喜剧。与好莱坞一贯的大圆满式“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这种荒诞、蕴含着强烈对比的喜剧表达方式下所彰显的“心理上越有缺陷的人性越美”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英国剧作家和观众的喜爱。
斯泰安对于暗黑喜剧曾提出:“可笑性和可悲性在不知不觉中向前流动而互相融合”,《九号秘事》将这种黑暗喜剧的内核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与同期的另一部具有暗黑喜剧风格的《黑镜》相比,《黑镜》注重体现科技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影响,主题高度统一,喜剧元素偏少,时间基本都设定在未来,观众会感叹于剧情的转折,却很难有情感代入而引发的“情感震颤”;而《九号秘事》把荒诞的故事赋予在日常小人物的身上,用观众熟悉、了解的日常琐事来引发笑点、烘托喜剧基调,在观众沉浸在欢乐氛围时,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铺垫即将发生的转折——甚至是让观众自以为可以猜到转折的发生,尽管最后的反转往往突破了大多数观众的想象,但当他们重新思考剧情框架时却仍能发现有迹可循……为了实现夸张的艺术效果,该剧中的角色往往有着特殊的身份,为父报仇深入潜入教授家的女大学生、为找到安身之所替代杀死主人的流浪汉、为求电影真实性杀害女演员的导演……这些角色设定来源于生活,却超于一般人的平静生活,谋杀变为一种日常,使得暗黑元素充分体现。
从《九号秘事》六季所有的演绎风格来看,是一场黑色幽默的盛宴,每一集人物的开心搞笑背后都是创作者留给观众的刀头之蜜。两位编剧描写的皆是普通人,但日常生活下隐藏的却是变态细节。小偷、杀人犯、女巫、同性恋、异装癖都是故事的主人公。这部剧披着幽默悬疑的外衣,但每一个故事的结尾几乎都是以血腥落幕。当你前一秒或在哈哈大笑,或在不屑一顾,或在感同身受,但下一秒一定让你意想不到,所有的感官情绪戛然而止,扑面而来的只有面对死亡的迷惑与恐惧。所谓黑色幽默,就是将其中的“黑色”元素放大,将它不加掩饰的血淋淋地展现在眼前,你可以看到其筋骨与脉络。当恐惧夸张到一定程度,你会感到荒谬,甚至为此发笑。看似相亲相爱的贵族大家庭,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性侵丑闻;看似傍大款住豪宅的男扮女装小伙,瞬间就被一枪爆头;荧幕前光鲜亮丽的男明星,却为吹一口气球而殒命……这样看似普通却充满转折的场景在该剧中屡见不鲜,其所映射的“没有谁比谁活得更好,只不过你看不到”的理念正是引起大多数观众共鸣的原因。
二、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段
除了上文所述的《九号秘事》通过在选材、剧情架构上采用了典型的黑暗喜剧风格,该剧在叙事手段上也彰显了诸多经典的黑暗喜剧风格的呈现方式,比如多部剧集中选择在前期的喜剧情景汇总设置特殊情境,如误会、巧合、倒置、悬念等。当误会情境发生时,暗黑元素及时进入,使得影片的讽刺意味延长,在观众还没反应过来便已进入下一阶段。
但除了对传统暗黑喜剧风格的继承,该剧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别出心裁的创新:
(一)对封闭空间的巧妙利用
《九号秘事》每一集非常短小,故事展开全部发生在一个名为“9”的封闭房间中。封闭空间叙事指主要故事情节在客观独立的室内场景或者与世隔绝的场地展开,人物因为空间的局限性导致行为动作的局促,无法与外界交流,从而导致空间的人物矛盾加剧,产生戏剧化效果。《九号秘事》将这一点灵活运用,例如第一季中第一集“沙丁鱼罐头”,两代家族做游戏藏在一个衣柜里,每个人的微表情被无限放大,片刻的言语中真相水落石出,当柜子被打开那一刻,也是主人公突破心房的时候。戏剧的夸张正在于此,空间的封闭性限制了时间,使时间加速放大,多数开端就进入了戏剧冲突中心,并提出了戏剧任务,短短二十分钟,没有一丝拖沓,层层揭露,直指人性主题。
(二)道具推动剧情突出和人物深化
《九号秘事》在很多剧集中都巧妙地利用关键道具来作为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线索。编剧有意识地让故事围绕着核心道具展开,但却能让观众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道具背后的人物角色而非道具本身。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就是就第一季第四集《最后一口气》当中的关键道具——气球。
《最后一口气》讲述了一个生病的小女孩生日当天,小女孩的父母邀请了一位歌星来满足女孩的愿望;万万没想到歌星因想吹一个气球逗女孩开心,却死在了女孩身旁;而在场的几位看似“成熟”的大人们,竟然对明星死前留在气球里的最后一口气开始了无尽的争夺。而在整集故事中,气球的价值发生了几次变化,这几次变化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的价值观。第一次价值变化是歌星探望残疾小女孩,气球此时是孩子纯洁愿望载体,是歌星树立人设的道具;第二次变化因歌星吹气过猛疑似身亡,气球里是歌星的“最后一口气”,气球顿时升值,变成了大人贪婪欲望的载体;第三次变化是众人因分赃起争执,孩子的纯真与大人的卑鄙发生冲突,两伙大人的利益产生冲突,吹“假气球”是化解冲突的方式;第四次变化是歌星没死,气球顿时失去价值;第五次变化是心怀不轨的大人们为了利益弄假成真杀死歌星,气球变为谋杀的导火索;第六次变化是孩子放走了气球,气球回归本身,它只是一个气球。这六次的变化使“气球”成为推动情节的重要因素,气球价值的变化也体现着剧中人物内心价值的衡量,巧用道具以轻松喜感的方式深化主旨,揭露亘古不变的人性主题。
(三)借鉴经典戏剧
一个作品得以传承千百年仍口碑载道,往往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有着不容易过时的主题,这与《九号秘事》的创作宗旨相同。
比如第一季第二集的《静夜》,整集采用的是没有台词的默剧形式,而这集的女主角正是卓别林的外孙女;同时,里斯和史蒂夫是莎士比亚的忠实粉丝,剧中向莎士比亚致敬的桥段也非常多,第一季第五集以莎翁的《麦克白》为原型,人物、情节、部分主题都与《麦克白》对应;第六季第一集,提道另两部呼声很高的英剧《伦敦生活》和《米兰达》,并巧妙把剧名用作动词,也“打破第四堵墙”,让久追英剧的观众大大感动;第六季第二集多次重复的台词“我能分清人死了还是活着”,就出自《李尔王》。
近年来,“暗黑喜剧”已不再局限于英式幽默,中国对此的运用也层出不穷。作为一个机器泛滥的时代,人已变成机器的附庸,失去了个体的价值与意义,暗黑喜剧则是一种表达个体与环境不和谐感的发泄口。更多的编剧应该去借鉴并学习,将经典与当下结合,商业与艺术交融,深挖个体对时代的反思,创造更加表达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注释:
①张可可,英剧•<9号秘事>:真喜剧玩的是黑色幽默[N].人民日报,2014-03-19.
②J. L. Styan. The Dark Comedy: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ic traged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