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古典舞袖舞重建的时代意义

2021-11-12安峻汝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长袖古典舞戏曲

安峻汝

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教学出现于1980年。从它正式形成到现在虽然仅仅30多年,但是“袖”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却源远流长。古时素有“长袖善舞”之说,在我国汉代文物中就存有极其丰富的袖舞形象。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水袖”的运用与表现,则是“对浩瀚无垠的日常生活服饰的一种概括与抽象,转化成为艺术化的服饰样式”。中国古典舞从中吸取舞蹈元素,以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为基础,以中华民族文化审美为依托,以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动力,逐步建立和形成。

一、当代中国古典舞袖舞课程建立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戴爱莲老师和吴晓邦老师开创了与王朝时代截然不同的新舞蹈艺术,舞蹈不再是帝王豪门的声色消遣,舞者不再是倡优伎乐身份,而是融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使舞蹈得到了与其他兄弟艺术同等的文化地位。但两位老师的早期活动从经济基础上看仅限于个人行为和文化同仁的资助,因此举步维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舞蹈团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正值此期间,第一所舞蹈职业学校也应运而生。凭借着国家的支持和先辈们对恢复中国古典舞的执着、热情,依托着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几代古典舞人不断思考、整理、探索和创新,经历半个多世纪,已形成趋于成熟的、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特征的 、科学系统化的、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特色的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孕育了一大批高水准的舞蹈表演、教育人才,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舞蹈作品。它不仅成了今天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主脉之一,并且以它独有的风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最早提出“中国古典舞”这一称谓的是欧阳予倩先生,他是“提出中国舞蹈演员要学习戏曲中舞蹈性强的折子戏和戏曲的基本功法,提出建立中国古典舞这门学科的第一人”。他在对印度古典舞及韩国古典舞等诸多亚洲国家传统舞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中国在其民族基础深厚、艺术资源丰富的条件下,也应有自己的古典舞。那么,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而没有完整保存下来,产生了断代。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现有的艺术种类中继承传统、吸取养分—从戏曲中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新观念。这种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多方的积极响应。于是1949年末,中国第一个专业舞蹈团,由戴爱莲先生任团长的中国戏剧学院舞蹈团正式成立,采取了分科划练的教学模式,即以“芭蕾舞—俄罗斯专家教授的传统芭蕾为主;民间舞—以民间艺人传授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民间舞蹈为主;古典舞—以戏曲名师教授的戏曲舞蹈为主”。

二、顺应时代要求,重塑中国舞蹈风韵

“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基本上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同步,这种同步性也决定了中国古典舞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必须把舞蹈放到整个文学艺术的历史变迁中去发掘新的发展动因和历史地位,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古典舞在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古典舞也开始了逐步的发掘、整理工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满城的论文中得到印证:“解放后,党和国家给了我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古典舞……当时,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古典舞传统就是戏曲舞蹈,国家组织了我们一批二十来岁的年青人向硕果仅存的京、昆老艺人学习,希望通过我们整理、发展出新的中国古典舞……”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艺术种类的出现,而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多的戏曲成为创建中国古典舞的提取对象,因为“有形的古典舞风格显见于动作丰富的戏曲艺术中”。可以说,开始发掘、整理古典舞首先是历史的动因、时代的要求。历史动因和大的文化环境为中国古典舞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环境,但左右其抉择的因素还远远不止如此。选择京、昆作为起点,既有历史的因素、艺术本体的因素,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人的因素。因为人的活动使历史总体排除了任何僵化、固定化的可能,成为不断发展着的、时时都有新的内容的运动过程。

而从昆曲、京剧等素材中整理当代中国古典舞时,必然能看到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水袖技艺,以当时的政治文化要求,袖舞的产生是塑造中国古典艺术风韵的必然结果。

三、丰富中国古典舞,加深民族文化特质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中水袖的运用与表现,则是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服饰使用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并转化成为艺术化的表现样式。”袖舞的最基本的判断必然是它的服饰特征,它的袖无论筒袖、长袖、宽袖、水袖,还是由其扩展出来的长巾、绸带等器物,都是作为人体动作的延伸,它们的材质必须能够形成回旋的动态,以便在飘逸、多变的舞动中,精妙地体现出“圆流周转”的空间意识和一种符合中国哲学观念的宇宙感,这是袖舞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审美习惯。

袖舞的空间意识—圆流周转,是与西方直线式、开放式的空间观念相区别的。这种空间意识所崇尚的“圆”之美,是用心灵去领悟的时空合一的宇宙感,是一种全面和谐的自然之美,是一种虚空之美。而它所崇尚的“流”之美,是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流动节奏,是虚实联成的一片波流,是明暗联成的一片波动,犹如决流之推波、行云之推月,充满着回旋往复的生动意趣。它的语言形态,是指拧、倾、圆、曲的体态,是起承转合的动势、强劲阴柔的力度对比中所形成的语言姿态和韵律。

四、开拓新的舞蹈形式,完善古典舞体系

纳入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中的袖舞课程具有舞蹈肢体语言表现的独立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以及专业教学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袖舞的教学不仅可以解决专业性很强的袖技训练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身带袖、以袖练身的教学过程达到“身袖合一”的最终训练目的。使徒手身韵,形、神、劲、律的教学精髓在袖舞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强化、提升。这也是将袖舞纳入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的本意。

从另一角度来说,“袖舞的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成为一条非常鲜明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线索”。关于舞袖舞姿的形象资料,在战国墓葬中已有发现。“而最集中、最丰富、最具有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是大批汉代画像石刻。”那众多的长袖舞者,技艺高超、婀娜多姿,或飞扬长袖,或长袖垂拂,或卷绕长袖,或长袖翘起。有急抛长袖的激情快意,也有柔曼婉转的抒情舞姿,千变万化,美不胜收。袖舞一直伴随着中国舞蹈的发展,将之纳入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无疑是对该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长袖古典舞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攀援而上
戏曲从哪里来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First Look
赐学生“长袖”,促学生“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