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2021-11-12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戏曲音乐、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及风格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戏曲音乐与戏曲表演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随着戏曲的改革与创新,戏曲音乐也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完善。特别是1949年以后,在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引领下,我国的传统戏曲与西方的导演体系相结合,专业作曲家对戏曲音乐做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为戏曲音乐定腔定谱,在传统的民间戏曲音乐中,从原有“四大件”的基础上,加强了乐队的编制,引入西洋管弦乐器,并努力使西洋管弦乐器与我国民族乐器相融合,将现代作曲和配器技法共同应用于中国戏曲音乐,使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大为提高,更加能够烘托出剧情气氛,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渲染戏剧色彩,从而使戏曲音乐达到日趋完美的境界。作为西洋管弦乐器中的双簧管也随之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现代戏曲音乐伴奏中使其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
双簧管作为西洋木管乐器,起初形成于欧洲的17 世纪中叶,19世纪在交响乐队得到广泛运用。双簧管在乐队中经常被作曲家用来担任主旋律演奏,尤其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双簧管的低音区哀怨深沉,中音区委婉柔美,高音区清澈明亮,它的音质甜美纯净,音色优美非常富有表现力。在此,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越剧表演艺术团体的双簧管演奏员,谈一谈双簧管在越剧伴奏中的运用及相关技术特性和演奏风格的一些初步感受。
越剧,俗称绍兴戏,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地方剧种,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逐步发展壮大。在其发展进程中借鉴和汲取了昆剧、绍剧、话剧等剧种的特色,经历了由男子越剧为主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变革,初步构建形成“板腔体”的音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衍化出精彩纷呈的各种流派。越剧表演形式擅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唱腔流畅,曲调委婉动听,表演细腻,唯美典雅真切动人,具有江南灵秀之气。
双簧管被引入戏曲乐队中,常常根据剧情的需要被用来担任独奏,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烘托剧情气氛,增加感染力,也可与其他乐器一起共同演奏和声及复调,丰富伴奏音乐的织体。在演奏的过程中,双簧管演奏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双簧管与我国个性特色极强的民族乐器相融合的问题,以及西洋管弦乐器和我国民族乐器在音律上的差异,力求使双簧管和其他乐器融为一体,达到与各种乐器相互补充,才能形成群体的表达、群体的气质、群体的精神。在此,笔者着重谈一下双簧管在演奏越剧托腔段落时所需注重的问题,双簧管在演奏越剧托腔段落时,切不可简单地照本宣科,犹如“一个外国人在说生硬的中国话”,听起来很别扭。更不能一味地卖弄技巧,喧宾夺主,跟台上的演员“抢戏”。应避免将唱腔音乐单纯地作为风格表现、色彩效果来演奏,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双簧管在越剧托腔伴奏中一定要注重对气息的控制,它直接关系到演奏员对于音色和色彩的变化及力度控制的把握,以及音乐展现的完整性。合理的气息运用对于上述诸多因素都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音色、音准和装饰音的把握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借鉴我国民族吹奏乐器所具有的指法多样,民族气息浓郁的演奏特性,来表达越剧之特色和韵味,和演员的唱腔融为一体,呈现出民族性、越剧味,从而使越剧的新、老戏迷都能接受。
南京市越剧团新近创作了诗韵越剧《凤凰台》,以李白当年在南京留下的《登金陵凤凰台》作为蓝本,叙说了在大唐兴衰成败的背景下,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爱情故事,该剧更多展现的是主要人物内心的冲突和各种复杂矛盾的心境,表达出对于诗与爱的执著向往。剧中的故事和舞台场景随处可见南京古城的痕迹,通过舞台呈现精致的亭台楼阁特效,一轮明月斜挂天幕,六朝古都精致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凸显金陵古韵积淀深厚的风范和意境。全剧以爱作为主要载体,探索诗在生命中的意义,巧妙地将唐代诸多名诗融入进精彩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情绪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年龄、境遇的变化,念白、唱腔、身段都有所不同,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戏曲音乐是戏曲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唱腔设计和配乐的创作中,作曲和配器老师根据剧情缜密构思,提取越剧流派特性音调为核心,以越剧的传统板式为结构精心创作而成。音乐的编配上注重突出越剧柔美、雅致的特色,与剧情内容、人物形象及越剧风格等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生动的音乐主题形象,运用生动恰切的音乐语汇来解释剧情内容,剖析剧中人物复杂的心理表现,通过听觉效果将所要揭示的内容传递给观众,使音乐与剧情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配器注重体现乐队的整体音效平衡,主旋律线条与复调声部、和声织体层次清晰,既运用了多种乐器混合音色的多彩性,又体现了单一独奏乐器音色的独特性,充分发挥伴奏乐队中各种乐器的不同性能及各种音色的组合和变换。其中,有许多的独奏都是运用了双簧管优美的音色和色彩柔和丰富的特点进行演绎完成,作为独奏在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处理相对比较自由,演奏技巧能充分发挥,因而能将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腻地揭示出来,如剧中表现青年时的李白倜傥风流,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情怀运用了双簧管田园似的牧歌风格演绎,而暮年李白谪贬后失意的满腹愁绪心情,则在乐队强烈的全奏音乐后引出双簧管一段如泣如诉的独奏,揭示出李白悲愤交集,心情无限惆怅,欲哭无声的心灵创痛。在独奏旋律的每句尾音处,弦乐用一组和弦仿效京剧【散板句尾一锣】的形式予以衬托,与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叠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笔者深感,在演奏剧中独奏段落的部分,为了能更深刻细致的表现出剧情所需的效果,要在对剧本进行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仔细剖析剧中人物心理,并深刻感受体会理解戏曲音乐的特性特色,着重于把握好气息的控制和音色及力度的变化,和越剧温婉柔美、纯朴隽永的唱腔紧密结合,很好地衬现出剧中人物的各种心境,做到恰如其分、韵味十足,与剧情贴切与意境相符。在排练和演出时得到了导演和作曲及演员的一致认可,从而使双簧管这种西洋乐器较为完美地融入进越剧伴奏的体系中。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中外文化交流及融合日益扩大,观众审美情趣的多元化,戏曲乐队的编制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扩充和完善。所以戏曲乐队编制的变化成为戏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戏曲音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与繁荣。丰富和发展戏曲音乐的元素,既是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改革创新,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戏曲伴奏中西洋乐器的融入,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民族乐器的局限性,丰富了我国的戏曲音乐,让观众耳目一新,更具有时代感。在满足广大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使戏曲音乐伴奏的技法与表现力更为丰富、更加完美,使我国的戏曲音乐这一瑰宝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