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遗阳信鼓子秧歌的审美风貌和传承发展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阳信鼓子秧歌

(滨州学院 乘务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一、国家级非遗阳信鼓子秧歌概览

阳信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是黄河流域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在黄河的滋润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鼓子秧歌正是优秀文化的代表。相传,阳信的鼓子秧歌产生于唐朝前期,有着“先有凌霄阁,后有大秧歌”的说法。凌霄阁是孙膑与庞涓激战之地,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要手执兵器,摆列阵形来怀念孙膑。另一个说法则是为了欢迎泰山老奶奶回娘家,整个场面热闹而宏大,鼓子秧歌便是由此演化而来。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鼓、大锣、手锣、钹等,并以大鼓为核心,这直径一米的大鼓一敲,声如雷动,震撼人心。2011 年,阳信鼓子秧歌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黄河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

二、国家级非遗阳信鼓子秧歌的审美风貌

(一)多样的历史起源

关于阳信鼓子秧歌的起源一直未有定论,而是多种说法并存,这种丰富性也充分说明了其历史之悠久、传承之广泛。当下,各类起源说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泰山老奶奶回娘家说。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平日在泰山修炼。凌霄阁是阳信县最大的古建筑,也是泰山老奶奶的娘家,每年的正月十六,泰山老奶奶都会回娘家,为了表示欢迎,人们就在凌霄阁举办大型的庙会,人们自发聚集到这里,热闹非凡。其次是自娱自乐说。有研究者认为,阳信鼓子秧歌与山东商河秧歌同属于一个流派,只是因为流传地域不同而名称不同,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庆祝丰收、欢庆节日时的一种表演活动,经过长期发展后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再次是军事战争说。军事战争说认为鼓子秧歌来源于古代行军打仗时的兵器和阵法,表现的是孙膑和庞涓激战的故事。这一点从鼓子秧歌使用的道具和其表演动作中就可以看出,仍然有着兵器和阵法的影子。在此基础上,还延伸出了一种躲避敌人的说法,即一方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跑到了秧歌队伍中,装扮成了秧歌表演者,成功躲避了敌人。以上多种说法并无是非对错之分,本身就是阳信鼓子秧歌历史悠久的见证。

(二)丰富的表演角色

阳信鼓子秧歌的表演队伍是较为庞大的,一支表演队伍多达70 人,所以表演角色也是十分丰富的,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伞”,分为“丑伞”和“花伞”。“丑伞”一般由个子小、身手较为灵活的人担任,同时也是整支队伍的总指挥,负责带领整支队伍进场和跑动阵形。“花伞”表演者的个子则要高一些,负责将伞插在腰间,并手拿铃铛。这两种角色的人数数量是相等的。其次是“鼓”和“棒”。表演者右手拿木棒,左手拿鼓子。其中木棒长约60 公分,多用柳树枝做成。“鼓”和“棒”的动作是完全一样的。此外还有“花”。“花”的扮演者多为女性,表演时多拿着两条绸子,以踩碎步的形式表现出女性的婀娜之美。再次是“丑”。丑角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历史传说人物,也有媒婆、懒汉等现实生活人物,无论人数多少,他们都不被计入演出队伍人数中。再就是说唱者。说唱者本身不是鼓子秧歌的固定角色。在阳信鼓子秧歌表演时经常会出现东路梆子的表演者,他们会在演出间歇的时候客串一段,为观众助兴,同时也让表演者得到适当的休息。最后是探马、抬箱官、火炮手等。他们原本都属于后勤人员,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各个村子早已都用电话联系,不需要再亲自前往通知或商谈;为了保护环境,传统的烟花爆竹变为了电子鞭炮,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等,这些都使得他们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阳信鼓子秧歌的角色是十分丰富的,这也是其表演气势宏大、深得各地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三)独特的表演动作

阳信鼓子秧歌作为一种群众性的集体表演艺术,有着与山东其他地区的表演艺术一脉相承的表演形式,舞姿大开大合,气氛热闹非凡,场面气势宏大,是黄河下游地区秧歌的代表。一开场,先是由“丑伞”引路,带领着“棒”、“鼓”、“花”分别就位。而且在跑动的过程中也是带有动作的,并分别构成了十字街、下场、乱场等各种古代行军打仗时的阵形。摆好阵形之后,每个角色再在不同的位置穿插跑动,仍然是边做动作边组成阵形,也正是因为这种军事色彩,使整个表演气势磅礴,既充分展示出了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也展现出了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这种效果的呈现,与鼓子秧歌独有的动作是分不开的。从整体上来说,鼓子秧歌有蹲、跳、转、击等多个典型动作。“蹲”是指演员们会经常处于屈膝弯腰的状态。正所谓厚积薄发,先屈膝弯腰,才能重心下移,积蓄力量,然后腾空而起,表现出英勇的气势。诸多角色中,“伞”的蹲步动作最多,而且很多时候还要两条腿交替起跳,这就又使表演的节奏感得到了强化。“转”是指转身,要求表演者迅速地转动上身,同时与跳跃结合在一起。这个动作一做,便立刻展示出一种英武的精神。“击”是指用鼓子和棒子有规律地在自己的上方、下方和侧方击打,有着振奋士气的寓意。整个动作体系都是由男演员完成的,女演员仅起到辅助的作用,也再次体现了阳信鼓子秧歌的军事化色彩。

三、国家级非遗阳信鼓子秧歌传承发展路径

阳信鼓子秧歌先后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生存和发展境遇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今后,为了保证其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予以完善和加强。

(一)坚持政府主导

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是支持和鼓励阳信鼓子秧歌发展的主体,在推动其传承和发展方面责无旁贷。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传承人、表演者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物质方面要支持到位,让老艺人们感受到国家和地方对这门艺术的充分重视,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鼓子秧歌相关活动中来。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加入到鼓子秧歌的队伍中来,并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为鼓子秧歌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鼓子秧歌固然有着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但是作为一门地方艺术,其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对此,政府和文化部门要扮演好推销员的角色,主动宣传和推广鼓子秧歌,多为鼓子秧歌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在地方节庆集会等活动中,都可以安排鼓子秧歌表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规模和时间予以适当的调整。这种展示、宣传和推广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唤起当地人对这门艺术的关心和重视,并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这对于其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实施文旅融合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可谓我国古代人最推崇的旅游形式。所以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文旅融合的全新发展理念,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旨在实现能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阳信鼓子秧歌也完全可以走文旅融合的发展路线。传统鼓子秧歌的表演地——凌霄阁,本身就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可以将其与鼓子秧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观众既可以游览风景名胜,又可以观看特色演出,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牢牢把握。第一是树立生态意识。从其他地区的文旅融合来看,曾出现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这无疑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任何活动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需要所有人都牢牢把握的底线。第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既然倡导文旅融合发展,那么鼓子秧歌便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产业链条上关键的一环。这条产业链越长,每一个环节的收益也就越大,最终便能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此外,还要主动将鼓子秧歌与餐饮、交通、住宿等有机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为其发展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加强校园传承

“人”是一门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信鼓子秧歌之所以遇到了传承方面的困难,就是因为从事这门艺术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喜欢这门艺术,并掌握表演技艺的人,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此,可以将目光投向地方高校。地方高校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而且其本身也有着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职责。可以将鼓子秧歌全面引入到校园中。第一,可以在音乐、舞蹈等院系开设主题课程,让学生在校内便对这门古老艺术有相应的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毕业后有志于从事相关工作;第二,要鼓励教师对鼓子秧歌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此外,地方文化部门及院团也可为相关优秀人才解决就业问题,推进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通过上述举措,可以将校园建设为一个新的传承和发展基地,取得集群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的非遗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传承和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共识。“民族舞蹈为民族文化带来了活力,为民族文化增添了色彩,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民族舞蹈,为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阳信鼓子秧歌作为黄河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不仅历史悠久,更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貌和文化内涵,推动其传承和发展,正是当代人的文化责任和义务所在。也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使阳信鼓子秧歌重新焕发青春,永葆活力,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一颗长久闪亮的明珠。

猜你喜欢

阳信鼓子秧歌
采桑子·阳信万亩秋梨香(新韵)
又是一年梨花开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论阳信鸭梨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昌黎地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