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河北唐山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2021-11-12董静媚
董静媚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在我国碳排放行业门类中仅次于电力排名第二,因此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21年钢铁行业限产能、限产量的“双限”政策。其中,钢铁重镇唐山市于今年3月提出全年限产30%-50%的减排措施。由于钢铁行业是唐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2020年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近60%,因此,唐山市面临“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相协调的重大问题,且十分紧迫。
一、“双碳”目标下唐山需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唐山作为一个因煤而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重工业城市,已经成功实现了一次转型,摆脱了发展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被国家划定为再生资源型城市。其后发展成为全国产量第一钢铁大市之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以及京津冀加速治理大气污染,唐山市的钢铁、水泥等行业一直在“去产能”的进程中,同时不断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推进产业多元化绿色化转型,并取得较好成效。“十三五”期间,唐山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5年的7倍。但总体来看,其他各类重点发展产业的体量仍然不足,“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尚未彻底改变,伴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第二次转型发展仍远未完成,并且在“双碳”目标下,转型发展的任务增添了新的要求变量,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和迫切。
与此同时,“双碳”目标对唐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未来转向高端精品绿色低碳化发展,“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也必须加快调整,要通过发展更多新产业,打造更加多元化、低碳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支撑唐山的城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的动能转换。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城市进行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并不容易,其发展壮大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同时,“双碳”目标下,唐山市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更加关注并增加低碳化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争取实现自身城市层面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而这则需要在创新方面有更多的突破,难度较大。
二、唐山转型发展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分析
“双碳”目标下唐山市转型发展的目标应该是继续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打造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创新能力、专业人才以及更多的政策支持等,目前来看,唐山转型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难点和问题:
(一)省内竞争压力更大
自2017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新的发展重心,区域发展布局发生重大转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努力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在区域创新发展的产业空间体系布局上,突出北京的产业引领地位,重点培育河北雄安新区及天津滨海新区、石家庄、保定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可见,原来京津唐三角区的发展格局将转变为京津雄,同时要带动保定、石家庄一带加快创新集聚发展,而唐山的定位则是京唐秦产业发展带和城市集聚轴上的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部的副中心城市。唐山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地位的相对边缘化导致京津更多优质资源流向雄安所在的保定和其他地级市,这使得唐山市的转型发展受惠于京津创新带动的资源减少。从近几年来看,保定、石家庄、廊坊等省内其他地级市的发展同河北省经济总量排名一直位列第一的唐山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因此,省内竞争压力某种程度上给唐山市的转型发展带来更大压力和难度。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的低碳式发展转型必须依靠创新引领。长期以来,唐山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煤炭、建材、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在这些行业中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发展偏粗放,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很低,同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远远不足,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落后,高精尖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的优势不够明显,成为经济结构向创新、多元化转型的短板。唐山市于2010年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之后政府层面也出台了各类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创新发展和投入呈现较大进步,但直到2020年,唐山市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84%,仍低于全国0.56个百分点。
(三)专业人才支撑不足
一方面,受自身产业规模结构影响,唐山市转型发展所需的专业科技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唐山市的专业科技人才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领域,而未来转型发展所需的机器人、海洋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及智能硬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未形成规模和影响,对人才吸引和集聚能力偏弱,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唐山市的软硬件环境对人才吸引能力较弱,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不够。唐山毗邻京津,在京津强大的“虹吸效应”下,高端创新人才往往都留在京津,而唐山市的软硬件发展环境本来就存在差距,人才吸引激励政策相对其他省市又不突出,因此存在人才难引进、引进后稳定率偏低的问题,顶尖人才流失现象更为严重。从高校毕业生来看,每年实际回唐就业的985、211工程高校的唐山籍毕业生不足35%。
三、唐山转型发展的思路对策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唐山市必须加快产业发展转型,通过实施产业体系重构,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取从城市层面同步实现国家的“双碳”发展目标,构建低碳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新发展局面。
(一)推进钢铁等行业低碳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推进钢铁、煤炭等高碳行业改造升级。科学制定碳达峰路线图、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支持企业和园区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改造。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高端精品钢铁,优化产业布局,以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龙头钢铁企业为示范带动,推进钢铁行业全流程碳减排。推动石化、化工、焦化和水泥等其他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制定清洁低碳生产改造提升计划。
2.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以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加快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一体化集成,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协同降碳,着重加强对超低排放、固废危废等方面的管控,加快固废减量和循环综合利用,推动行业绿色升级;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式发展,优化用能结构,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推动园区低碳发展;推进产城循环链接,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鼓励利用水泥窑、钢铁窑炉等生产系统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城市典型固废,推动协同处置设施纳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
(二)加快实施产业体系重构,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唐山市在钢铁行业低碳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壮大其他支柱产业,通过产业体系重构,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1.根据自身产业基础着力实施支柱产业提质、优势产业提效、新兴产业提速的梯次发展策略:对于精品钢铁、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产业四大支柱产业,要强链条提品质;对于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和文体旅游会展四大优势产业,要延链条建集群,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对现代应急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数字产业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补链条扩容量。
2.大力发展“双碳”相关新兴产业,实现低碳转型与建设多元现代产业体系协调发展。要紧跟“双碳”的科技变革与产业机会,大力发展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节能环保改造、新能源、节能材料、绿色金融服务等行业,推动唐山市的产业体系加快低碳化重构。比如,要抓住《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利好,利用唐山市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场景应用优势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示范区。
(三)加强京津冀协同合作对接,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政策
落实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巩固拓展规划、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六个协同”。推动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加快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更好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提升唐山市的创新发展水平和高端专业人才服务唐山转型发展。
1.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唐山毗邻京津、交通便利的优势,深化“京津研发、唐山产业化”协同创新,抓好中关村唐山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扶持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向中高端跃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使创新型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源。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隐形冠军梯次培育机制,通过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化发展推动产业创新转型。
3.加强面向京津的柔性引智,加大对科技人才服务唐山的激励。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面向唐山市重点产业领域,兼顾企业科技人才需求,持续开展“京津专家创新创业唐山行”活动,加大对“两院”院士、国家级省级专家、外国专家、留学归国人员等高端科技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同时要完善科技人才发展和激励制度,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水平,激发现有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