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的当代启迪意义
2021-11-12刘淮
刘 淮
(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当代,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学已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学中来,对外来文明和本国传统都不敢有丝毫怠慢。如哈佛大学经过多次探索,最终形成了“核心课程+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的模式,而核心课程则包括外国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研究、道德推理、科学等七个学科领域。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出六个下功夫:要在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
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六艺”之一,既是培养子弟书写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品行、学习礼乐的重要方法。正如北宋理学家朱长文在《续书断》所言:
“书之为教,古者以参于礼乐,恶可置哉!自秦变六体,汉兴有章草,英儒承承,故得不废,寝兴于西京、曹魏之际,而极盛于晋、宋、隋、唐之间,穷精殚妙,变态百出,无以尚矣。当彼之时,士以不工书为耻。”
故而:“师授家习,能者益众,形于简牍,耀于金石,后人虽相去千百龄,得而阅之,如揖其眉宇也。”
可见,书法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代书坛,却乱象环生,正在毁坏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代中国书坛有一大批书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为名利所趋,不顾中华民族数千年礼仪之邦的形象,颠覆书法的审美标准,创造了种种新书体,如“吼书”,即手舞足蹈,乱叫连连,将笔写坏,将纸砸烂,全无斯文,更无对文化的半点恭敬与尊重。此书写风格,近于行为艺术,却暗藏哗众取宠的庸俗理念。绝非真如怀素《自叙帖》中所言“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喝酒、泼墨、破纸、摔砚,花样翻新、丑态百出。二如“射书”,将墨汁装在针管内,边行边射的同时还做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故弄玄虚,所谓的创意不过是将书法艺术表面化、伪艺术化。这些所谓的当代书法艺术,不但扼杀了具有数百年文明的中国书写艺术,更是对青年少的误导。若听之任之,中华民族将岌岌可危。另有俗书、谐音别字书法等等,如此种种,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的树立与人文精神的传承,对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传习书法技艺毒害尤深,恶莫大焉。
因此,在这种信息多元、良莠难分的大环境下,学习中国优秀书法作品对青少年的品行教育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通过优秀书法帖教育其立志,磨砺其意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唐代著名书法家大小欧阳的书法作品就是极好的范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由李俨撰写,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通书写,范素镌刻。共计34 行,为欧阳通的代表作。欧阳通,0 字通师,唐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第四子,累官中书舍人,因反对拥立武承嗣为太子被杀害于狱中。
欧阳通的书法师承父法,成就卓然,史上有“大小欧阳”之称。《续书断》评通字为妙品,云:
“母徐……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号大小欧阳体……”
经年苦学,得父真髓并有新创,奠定欧阳通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欧阳通的传世作品现在除了《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其他作品,如《徐夫人墓志》《千字文》《节陈高祖本纪》均见记载而惜未传世:
“通……行草得询之险劲,盘结分布,意态则有所未及,其亦自为标制……今御府所藏行书二:节陈高祖本纪、千文。”
《道因法师碑》神思飞扬、坚凝峭拔。现存《唐道因法师碑》为宋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翁方纲的跋本。欧阳通一生受其父影响,为人谦厚,做事严谨,非常自律。字如其人,此碑特点:锋芒棱角刚正峭拔,故青少年临习此碑要掌握欧阳通楷书点划的谨严清劲、结字的雅正严整、取势的奇险峭劲的特点,需要自己长期严格的自我管理和临池不断的坚韧。正应有欧阳通的儒生品质、家国情怀。
因此,学习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这样的中华优秀书法典范,是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慈母鞠育严训、字如其人——青年学子要勤勉自律,砥砺人品
书家重人品,古来有之,西汉杨雄在《法言·问神》中首畅“书如其人”之说:
杨雄指出:“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㖧㖧,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后晋刘昫在《旧唐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唐穆宗怠政,曾请教柳公权书写时用笔何以尽善,柳公权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作答,一来正面回答了穆宗的问题,二来亦是笔谏,即以书法的道理来劝谏帝王修身、勤政。清代艺术评论家刘熙载也指出“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确实,书家之贤明睿智者、豪迈出众者、独立脱俗者落笔挥管各有其不同风格,亦彰显其人品才华。
书法之于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方式,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著名的“人生艺术化”观点。因书法教育而成长高品格的案例,在古代家庭教育中有许多美谈。如东汉名臣、书法大家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擅篆、隶,著有《隶势》,所创“飞白”体对后艺影响甚大,《书断》评其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称其为“隶书之祖”。蔡邕为人至忠至孝,却在乱世中为董卓所诛,世人莫不扼腕。而其女蔡琰从小耳濡墨染,随父学文习书,记忆惊人,传说蔡邕当年作400 余首诗歌,由于战乱未能保存,而均由蔡琰悉数默出。而蔡琰所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亦世代流传,其书法作品《我生帖》,为章草名帖,书中隶笔意浓,不失古风,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半生颠沛流离,遭遇坎坷,作品却依然呈现出一种清丽的书风,可见其内心至坚、至清、至纯,体现了家庭教育在其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道因法师碑》字势险峻开张,坚劲华凝,不但不显乖张,反而非常统一和谐,其中原因是“字如其人”,欧阳通幼小时在身为儒家文化皇家教育机构的弘文馆大学士的父亲的熏陶下,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写的虔敬心,每日临池不辍,未尝稍懈。父亲去世后,更以回购书帖的办法发奋学习,并能以社稷民生为己任,这种儒家的国家情怀、报国之志已深入欧阳通的血液中,也渗透于他结体险峻、气势飞扬的书法作品之中。《述书赋》记述其“父掌邦礼”,并赞欧阳通有“继美”之誉。而所继者,不应仅仅是技法之美,而应是幼时“叨陪鲤对”的升华,是父亲言传身教后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展现。正如《弟子规》“字不敬、心先病”,是讲写字心态要恭敬端正,若不恭敬,则说心态不端正,字必“有病”。字如其人,书法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一手好字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在于端心正意的态度的养成。正如《屠提学童子礼》中所云:“凡写字,未问工拙,切要专心把笔,务求字画严整。”
“字如其人”,还体现在欧阳通的不事乱臣、以身殉国的气节上。欧阳通除了是著名的书法家之后,他还是唐代著名的谏臣,表现了大义凛然的家国之情怀,以及为国忘躯、重如泰山的品节,这正是高尚品德的极致表现,也正是当代青少年学子身上所缺少的一种情怀与力量。
二、法师嘉言懿行,垂范后世——青年学子要心正意诚,修身齐家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指示:“希望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明确指出为祖国培育艺术的人才方向。希望“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从高尚品德教育方面来看,《道因法师碑》中所述内容确实堪称品德教育的楷范。《道因法师碑》碑文主要著述了道因法师的人生事迹与贡献,在这篇文采斐然的优秀纪念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观。如记道因法师早年父母早丧而尽孝:“年甫七岁,丁于内艰,嗌粒绝浆,殆乎灭性,成人之德,见称州里”;又记其少小勤学:“从师习诵,而识韵恬爽,聪悟绝群。曾不浃旬,诵《涅槃》二表,举众嗟骇,以为神童”;讲其博学:“加复研几史籍,尤好老庄,咀其菁华,含其腴润。包四始于风律,综五声于文绪……凡讲《涅槃》《华严》《大品》等经,《十地》《地持》……等论,及四分等律,其《摄论》《维摩》仍出章疏”;记其才华人品为世所重及译经贡献:“与元奘(玄奘)法师证译梵本……以(道因)法师宿望,特所钦重,琐义片词,咸取刊证”;称赞道因法师的姿仪:“惟法师姿韵端凝,履识清敏,粹图内蕴,温采外融”……
这些由内而外,由精神面貌到所作所为,由自我表现到他人评价等不同角度的记述,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尽孝尽慈、勤勉博学、才华横溢、姿仪端凝的一代高僧形象,为青年学子们树立了一个丰碑与榜样!
三、碑文险峻峭拔、铁画银勾——青年学子要有家国情怀
青年人要有家国情怀、国际胸襟,不要自囿于自私自利的小圈子。经济哲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所有人都就应当享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他认为经济是人类生活的一支主导力量,认为贪婪不是不道德,是人性的本质状态。这一理论成为今日资本主义制度基石。这些艺术理论严重影响了中国现当代书法艺术人才的培养观。事实上,文艺是让我们学习对自利超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下成长的中国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由己及人、由小我惠及天下的远大理想与胸襟。
《道因法师碑》飞扬的笔法、险峻的气势,大开大合的结体,铁画银勾的质感,给人沉稳而开张、峭拔而劲健、坚凝而笃定的大唐气象,没有一定的胸襟气魄实难为。而当代中国青年一代,正是国家未来的脊梁,却往往画地为牢,或沉溺在个人享受的小圈子里不求进取,在最好的年华虚度光阴;或一味追求学历学位和金钱财富,所谓的精英,也只为了个人的舒适,即“精致的自私自利者”,从未将家国前途、人类命运视为己任,故而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气磅礴、气象恢宏之作,更难见传承文明、继往开来之大才。因此,当代中国书法教育,应将立德树人、崇德尚艺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薪火相传、开拓创新,为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创造优秀的作品,做出时代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希望通过对优秀文化艺术的学习,青年学子能够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文明,继往开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的希望中,所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并能在此基础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