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成因解读
2021-11-12毕世颖
毕世颖
(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作为19 世纪末女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经典作品,《夏季》描写了长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角色切丽缇在成长过程中性意识的觉醒,她反叛现实,追求理想,结果却又被困于残酷现实的人生经历。《夏季》最初出版时反响平平,但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重新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
小说的主人公切丽缇出身于新英格兰的一个贫困之家。生母是名妓女。五岁时,她被罗亚尔收养。当切丽缇18 岁时,罗亚尔闯入切丽缇房间试图与其发生关系。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切丽缇仍然靠着罗亚尔的帮助获得了镇上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工作期间,她认识了建筑师哈尼。两人发生关系后,哈尼许诺会与切丽缇结婚,却转身与另一女子订婚。切丽缇在怀孕中被哈尼抛弃。最后,迫于当时的生活压力,切丽缇不得不与养父罗亚尔结婚以获得稳定的生活。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出发,分析切丽缇是如何走向最终的人生悲剧。
一、挫折的爱情
在切丽缇与哈尼的交往中,哈尼承诺过日后会与切丽缇结婚。在两人的关系中,切丽缇总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当中。哈尼会时不时地消失许多天,毫无音信,留下切丽缇在困惑中等待他的出现。不久,切丽缇得知哈尼已与他人订婚,她最终明白哈尼根本不属于自己。而对于哈尼来说,切丽缇的主要魅力来自于她的美貌,并非内在。换句话说,切丽缇只是他玩弄的工具而已,他根本没有对切丽缇付出任何真心。哈尼的隐瞒与欺骗让切丽缇处于无助的状态中,而且她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她怀孕了。身份的差距无法跨越,而腹中的孩子更是没有任何力量去帮助挽回两人的爱情,她清楚地明白哈尼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她给哈尼写信告诉他她会放弃两人的爱情,哈尼接受了切丽缇的善意。哈尼的出现激发起了切丽缇对于异性的爱慕,但是她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两人之间巨大的身份地位的差距注定了爱情一定会以失败收场。
切丽缇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卑微地位,也展示了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年轻女性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女性自身对爱与性的认知过程。在切丽缇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在追求爱的踪影。当她遇到了哈尼,她将全部信任与感情都寄托在情人身上,但是却遭遇到了对方的欺骗与背叛。即使已经怀孕在身,她也无法逃离被深深信赖的爱人的抛弃的命运。在伴随着种族主义的封建主义社会中,无论切丽缇怀孕与否,她都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在与男性的交往中,她总是处于非常卑微与低下的地位之中,可以说,她的被抛弃的命运根本无法避免,她注定是被命运和男性玩弄的工具。
二、无奈的婚姻
小说中,切丽缇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她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母亲仅仅是个妓女,甚至她的名字都是暂时的。五岁时,切丽缇被罗亚尔收养,罗亚尔在她的命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年少时,切丽缇想要上学接受教育,但是罗亚尔坚决反对。出于对孤独的罗亚尔的同情,切丽缇放弃了上学的想法。然而,切丽缇的善意却被罗亚尔理解为是她软弱的表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像切丽缇这样地位地下的女性根本没有权利接受教育。即使罗亚尔不阻止她,她也无法顺利地接受教育,因为这不会被身边的人理解与接受。除此之外,对于罗亚尔来说,切丽缇如果接受了教育,很有可能会进入社会并被社会“污染”,那样的话,切丽缇将就不会再属于他了。父权的压制使得切丽缇这样的女孩完全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被外界操控着走向悲剧的命运。
小说中,罗亚尔是典型的父权制的代表人物。作为切丽缇的养父,他给切丽缇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将她当成私人财产并永久地占有她。然而,“慈善”的面纱并不能掩盖他的父权制思想。妻子死后,罗亚尔认为切丽缇是他的私人财产,并应该履行一个妻子的责任来表示对他养育的感激。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他宣扬的“慈善”的真正含义。事实上,他的所谓“慈善”不过是对切丽缇精神和肉体的占有而已。
切丽缇18 岁时,他想通过与切丽缇发生性关系而完全支配她。所以当他发现切丽缇爱上了哈尼时,他非常嫉妒哈尼,他告诉哈尼切丽缇卑微的出身,这使得哈尼在得知真相后从某种程度上疏远切丽缇,并最终弃她而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像切丽缇这种出身的人,曲折的命运似乎生来就已经注定了。
与哈尼分手后,切丽缇的堕胎失败了,她决定上山去找她的母亲,对她来说,这似乎是生活的一线希望。然而,来到山上她却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她再一次失去了依靠。同时,她审视着母亲和祖母的生活环境,发现她们只是像动物一样苟且地活着,并没有任何尊严可言。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切丽缇明白她根本没有任何能力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而是极有可能回去重复母亲和祖母的生活。这种想法让切丽缇感到恐惧。同时,她开始理解母亲的选择。即使她是个妓女,但她并不是坏女人。在没有任何经济能力与话语权的社会中,母亲只得出卖自己的身体以换取自己和孩子的稳定与幸福。这种选择是极其无奈的。切丽缇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处境,她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向现实妥协,和母亲一样成为一名妓女。因为作为母亲,切丽缇也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过如此悲惨的生活,即便她将不得不忍受着身体和精神巨大的摧残。这是她唯一能够抚养孩子的方式。然而下山途中,继父罗亚尔及时赶来,再一次向切丽缇求婚。这一次,切丽缇没有拒绝。因为对于当时的切丽缇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切丽缇在怀孕中与养父罗亚尔结婚。表面上,切丽缇与孩子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孩子得以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实际上,这是迫于残酷生活现实的无奈之举,可想而知,两个人的婚姻对于切丽缇不可能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切丽缇一直在与命运苦苦挣扎与抗争,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只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三、被压抑的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切丽缇与哈尼发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对父权制度的反抗。在传统的道德标准中,女性被放置在神坛之上供奉,要求其必须冰清玉洁,她们没有权利去谈论“性”。在小说中,罗亚尔对于切丽缇的性骚扰没有得逞后,切丽缇去寻找哈查德女士寻求帮助,希望能从她的身上得到安慰。她意识到了切丽缇的悲惨境遇,但是她却拒绝在切丽缇的面前谈及与“性”相关的任何话题。显然她完全内化了主流的父权思想,认为未婚女性必须要保持纯洁,对于她们来说,“性”是禁忌,会威胁到她们的贞洁。“切丽缇的心变得冰冷起来。她明白,哈查德小姐无法给她任何帮助,她必须独自努力摆脱困境。一种更深的孤独感征服了她;她感到无比的寒冷。”
当罗亚尔粗鲁地干涉了切丽缇与哈尼的关系,切丽缇冒着流言蜚语的风险在夜晚跑去哈尼的住所与之幽会,这完全破坏了父权制中女性必须纯洁的规则。切丽缇被描述成为了推翻父权制的的叛逆者。至少对于切丽缇来说,在这个时刻,她是勇敢的。传统的父权文化不再是支配她的力量,相反,切丽缇成功支配了自己的情感和命运,她完全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是对传统性别和种族文化模式的有力回击。然而,强大的社会力量下,切丽缇的举动注定是以悲剧收场。
四、严苛的宗教
在传统的文化当中,女性必须怀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以确保其纯洁。小说中,切丽缇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并且忽视传统的女性道德观。这使得她成为了主流社会中的“他者”。切丽缇深知基督教的虚伪,她仿佛一名“代言人”去揭发宗教的伪善。切丽缇不能从牧师为其死去的母亲的祷告中获得任何的力量和共鸣,这更加确认了切丽缇对于基督教的怀疑。“如果上帝能够缓解世界的痛苦,为什么人类要在死去之后通过牧师的祷告获得灵魂的升华?”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切丽缇对于宗教的疑问,她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宗教为何如此盲目相信。面对哈尼的抛弃、尚在腹中的孩子的未知命运与来自身边人的谴责,切丽缇没有寻找宗教的慰藉,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向上帝忏悔她的行为。宗教对女性权利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她们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小说中的叙述充分展示了宗教思想的腐朽和严苛以及宗教对于女性权利的迫害与压制。
五、结语
挫败的爱情、无奈的婚姻、被压抑的性、严苛的宗教是女主人公切丽缇悲剧命运的原因。她的出走、考验、迷惘、顿悟和认识人生和自我是她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夏季》女主在对社会的反叛和对爱情友谊、理想信念的追求中,经受迷茫、痛苦、挣扎和无奈,最终完成自我救赎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