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馆文化艺术内涵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1-11-12孙志晔
孙志晔
(大庆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7312)
众所周知,展馆是整合、收藏、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并对其进行梳理研究的文化传播机构,不论在哪一时期,是公立还是私有属性,这个机构都承担着对文化藏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等进行分类的任务,并承担着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艺术欣赏和传播文化艺术内涵的使命。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机构,展馆体现出开放性、非营利性、服务性与永久性等特征,通过建筑空间保存记忆,透过典藏、诠释与展示等方法,保留并见证了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痕迹。作为城市中常见的现代文化表现形式,展览在构成展馆媒介功能主体的同时,更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民族艺术、教育理念、社会思想等重要使命,各种展馆的建成和发展在现代国家推动国民教育和身份认同的进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尽管我国城市展馆建设较晚,但由于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以及国家的重视和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使得我国的城市展馆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各类展馆相继建立起知名的展示品牌,通过其艺术内涵突出展馆文化功能和作用,促进文化遗产的弘扬。然而,针对当前展馆被作为保存社会集体记忆、体现文化艺术内涵价值和建构文化身份认同的载体这一现状,需要探讨的是如何更好地展现当代城市展馆应承担的社会教育和文化内涵传播功能,使我国各类现代展馆呈现出多元深入及质量更高的文化盛宴。
一、展馆的源起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了展馆这种多功能的文化载体,它伴随社会进步而发展,人们通过文化遗产与历史隔空对话,感受历史的源远流长,追寻文化根基,引发大众深入思考,开辟想象的精神空间。
(一)早期收藏与展示现象
展馆源自人类的收藏意识。考古学家在古代两河流域的考古中发现,距今4000 多年的学术团体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实物收藏;距今3000 多年,古巴比伦末代国王有过较系统地收藏古物、举办展览等活动;而距今2500 多年的苏美尔文明古城中,也发现类似藏品展厅的展示场所。
展馆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大约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神殿已有保存雕塑和战利品等古物的收藏室。大约公元前290 年,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最大的艺术和学术研究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包含多个具有收藏机构性质的缪斯神庙,以及学术研究所、动植物园、图书馆,收集了各类战争掠夺来的艺术品,但不对外开放,学者们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研究获得成果。这些收藏机构以保存和研究古典文化为己任,其藏品涉及当时众多知识领域,开创了人类文化保存中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先河。以上产生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展馆现象,是奴隶制社会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欧洲中世纪处在教会集权统治和封建主义时期,文化活动处在宗教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迷雾中,但珍品收藏的范围和规模依然有很大发展,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有价值的抄本、绘画作品、手稿、雕塑,都被教堂寺院收藏,特别是宗教中心梵蒂冈设立了以收藏善本、手稿、珍本为主的图书馆。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罗马废墟中大量出土了古代雕塑和手抄本等珍品文物,使得人们对古代遗存的收藏、研究重新予以关注,这成为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智慧源泉。15 世纪末,开辟新航线、发现美洲大陆使欧洲的探险家满载而归。人们对古物的收集研究热情更加高涨,收藏的物品呈现系统性,对排列混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更重视美学和科学价值,展示物品的收藏室成为当时人们了解世界的媒介。这一时期大量私人珍品,或被收藏,或被捐赠给展馆,奠定了欧洲各大展馆的藏品基础。
我国收藏文物及奇珍异宝的历史悠久,宋至明清,皇宫、宗庙、府库多为古物宝器的收藏室,官宦、士大夫的私人收藏风气盛行,但他们的藏品大多收于私人密室,不会轻易示人。
(二)展馆的诞生与成长
真正意义上的展馆应该追溯到17 世纪后期,民主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积极争取人人平等的公民政治权利。法国进步人士和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出设想——建立国家博物馆,他们认为珍贵物品应该归属于民众。此后,许多教堂、贵族、皇家的私人收藏室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随着大众对此类展馆认识的加深,其逐渐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机构。1683 年,英国牛津的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展馆特征的博物馆诞生。
18 世纪是城市展馆事业的重要发展时期,一些欧洲国家相继建成了各类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其中影响较大的为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是大革命的重要产物,从16 世纪到19 世纪不断扩建,形成现在主要的建筑格局,那里存放的王室档案和珍宝可追溯到12 世纪末的法王菲利普二世时期。卢浮官的开放对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影响,许多皇宫和私人收藏室顺应潮流,纷纷作为展馆开放,如西班牙普拉多宫、梵蒂冈博物院等。随着展馆向公众社会开放,渐渐形成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种格局并存的现状,使展馆事业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公共事业。
19 世纪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大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重大发明和发现,催生出新的学科,促使更多新的科技类型展馆建立起来,如德国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英国国立理工学技术博物馆、法国国立科学工业博物馆和俄国莫斯科应用科学博物馆。19 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亚、非、拉殖民地的掠夺。法德英俄美等国向中东、远东等地派出考古队、探险队,大规模搜集古代珍贵文物,获取大批珍稀自然科学标本,甚至通过军队进行武力掠夺,这有效地扩大了欧美众多展馆的规模。同时,殖民者通过文化输出在各洲的殖民地建立起博物馆,这时期在中国建立的徐家汇博物院就是由外国教会主办的。
(三)城市展馆的发展与繁荣
20 世纪城市展馆进入发展新时代。尽管19 世纪的展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职能,但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启发民族意识的职能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多,城市展馆数量激增,职能范围也不断拓展,露天展馆、国家公园以及社区展馆等新型展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法国的“生态博物馆”和“发现宫”展馆,向观众提供可身临其境地动手操作实践的设备,打破了展馆原有的模式。有些国家把展馆事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大批海外观众。北欧的城市展馆着重发挥教育功能,建立卓越的专业型展馆。美、日等国的现代展馆重视展示科技新成果,且展示方法不断变化。各国现代展馆的建立根据各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世界性展馆的发展与展馆组织的产生密不可分,1889年,世界上第一个展馆协会诞生在英国,随后欧美各国和国际性的展馆专业组织相继建立,它们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展馆事业的发展。
二、城市展馆文化艺术内涵的构建策略
人类的生存、文明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都依靠文化的演变,展馆的价值在于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它的存在成为人们了解如此庞大和多样的世界的一种媒介,并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灵感。现代展馆是国家的核心文化载体之一,它对营造社会艺术氛围、丰富国人文化艺术生活、提高民众文化艺术素质、提升城市艺术品位及树立国家新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将“城市展馆化”列为发展目标,例如日本大阪,不论偏僻文化区还是繁华艺术商业街,不论学校校园还是办公写字楼,各种大小类型展馆随处可见,因此给我们留下三步一“展”、五步一“馆”的印象。日本博物馆学者解释说:“繁华的大阪曾因战争成为一片焦土,但文化是不能埋没的,展馆是传承文化、再现历史的最好方式,因此建设‘城市大展馆’,始终是大阪人的追求。”于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阪,除了让世界知道它拥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外,还让世界知道它是一座过去与现代同在、文化与经济同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大都市。在大阪,城市展馆化建设真正肩负起了城市文化宣传的责任。
中国首都北京拥有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清晰的历史文化艺术轨迹使得城市的艺术内涵异常深厚。新世纪以来,北京全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和“城市大展馆”。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重要的城市展馆之一,立足北京地域特色,彰显城市文化,特别是新馆的建成,吸引了很多希望在展馆文化上有所建树的专家和民众的目光。针对“城市大展馆”理念,首都博物馆进行了多角度尝试与实践。在品牌推广与社会效益方面,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将“办展览”推介出去,服务于社会,先后为北京市的东花市社区、什刹海社区、香山公园、白云观、北京银行、北京交管局等单位举办展览,从而赢得社会对首博品牌的认可和信任,获得了业界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业务拓展与经济效益方面,首都博物馆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积极利用现有展馆的人才资源、丰富资料以及现代陈列手法,把现代陈列展览与社会各种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努力发展对外业务,创造经济效益。同时,首都博物馆积极实践“无处不展馆”的理念,在馆外业务的开拓方面,积极筹划协助建馆、参与展览选题设计制作、为相关单位开展业务咨询等。
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数字展馆的建设已成为国际展馆可持续发展的新热点。我国很多城市也很重视数字展馆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立馆藏文献管理数据库,接轨国际互联网数据,使地球村的居民们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观看展览,这也是与传统展馆相比,数字展馆的明显优势。尤其针对一些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展品,数字展览更能发挥作用。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敦煌莫高窟的古壁画等,数字展览让它们走出“深闺”,供大众一睹风采。另外,数字展馆改变了传统展馆信息单向输出的模式,参观网上展馆的同时,观众可以第一时间提出建议和要求,展馆方面也可以快速掌握反馈信息,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在中国,城市展馆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广大市民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对社会采取免费开放的政策,使得博物馆文化得到极大的传播。更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园林、社区、私人等对举办专业性展览的需求不断增加,说明社会发展带来了人们整体对文化的高度关注。对于我们来说,一座受欢迎的现代化展馆不仅是珍品的收藏所和集中地,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文化场所,更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孵化器、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者和多元文化艺术交织的精神家园。一个城市,连同岁月留给它的建筑遗址等所有相关客观事物都是人类的艺术遗产,它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寻找到自己的根,了解世代在这里延续的人类的生存痕迹和伟大历史,作为游客,同样可以通过这面镜子看到此地文化历史的过往。
三、综述
展馆,是展示、保存和研究民族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公民整体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公民文化艺术身份认同感的加强、公民文化艺术权益保障体系的健全以及公民精神需求的提升,国家将现代展馆的系统性建设规划纳入重要公共文化艺术场所的建设规划中,使具有开放性、艺术公益性、公众教育性的现代展馆集收藏、保管、展示、研究及教育于一体。
现代城市展馆已经在城市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建设中担起了重要责任,“城市大展馆”的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传播力和艺术活力,也契合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性城市的远大目标,有文化的城市才是具有世界性的城市,文化的共融与和谐是世界性城市的发展前提。“城市大展馆”不用拘泥于某一种建筑艺术,它可以没有围墙,也可以是无形的。所谓“城市无处不展馆”,就是对现代展馆的重新诠释,这种文化资源的展馆化现象,是人类对城市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及重新审视的结果。与常规理解的有形展馆相比,未来城市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正是“没有围墙的现代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