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剧《银筝断》舞美营造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2021-11-12杨娟娟

名家名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悲剧舞台

杨娟娟

一、场上舞美空间营造的得与失

1.写意的缺失

大幕拉开,整个舞台背景都是纯白的,舞台中间沈鹊应独自呆坐在一架银白色的古筝旁,白色的服装,营造出凄寂的情境和氛围,沈鹊应后面一排穿红色纱裙的舞女象征她的心弦,这红色更加衬托出白色的寂然与苍凉。这一幕也为整部剧奠定了悲剧基调。这里是表现沈鹊应悲凉的心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痛,虽然把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在这里,但这样却破坏了观众对有限空间的无限想象,使其过于专注人物场景,无法放大凄寂的痛楚。

第四场林旭接到沈瑜庆的信之后,台侧一束灯光下,又出现了沈瑜庆的身影。这是现代影视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仿佛镜头的切换,但这里并没有转场,完全可以让林旭念出现,或者通过声音的表达,观众即可联想到沈瑜庆,不必让沈瑜庆实实在在地出现,这样反而限制了观众的想象。

传统的戏曲舞台空间往往是简约、素雅风格,以点代面,营造空灵悠远的舞台意境。如白先勇版《玉簪记》中《秋江》一折, 舞台背景是写意而简约的狂草,不是江水,也不是寂寥秋景,但却传递出无限的热情。写意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点滴水墨能晕染出万里山河的绝妙美学,它之于观众是一种默契的传达,是竹外桃花三两枝传递出的春江水暖。

傅瑾先生曾说:“中国戏剧的未来,并不在于我们能创作多少新作,也不在于我们身处的时代能够为后人留下多少精品,而在于我们还能剩下多少传统,以及仅存的这点传统,能够得到多大程度上的继承,所以,在戏曲舞台创新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吸收传统的精粹,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出无限的人物内心世界,引起观众的无尽遐想。”

2.银筝道具的指向不明

此剧名为《银筝断》,然而银筝并没有作为重要的情节线索与意象代表,在多次转场中也没有变化,舞台中间的一块假山似的石头亦是没有变化,林旭进京前场景是这个,进京后场景依然没变,虽然戏剧情景不一定都要和现实完全一致,但是场景的转化是应该体现出来的。在很多戏曲作品中,一些道具是作为主要的情节线索,抑或是起象征作用的意象代表,像《琵琶记》中琵琶作为赵五娘进京路上弹唱赚路费的重要依托,它包含了赵五娘的辛酸经历。而《梧桐雨》中,雨滴梧桐的悲凉气氛与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的愁绪融于一体,营造出一种诗剧的意境。在《桃花扇》中,桃花扇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情节线索功能,贯穿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本剧最后的银筝断象征着沈鹊应的生命终结,随夫而去。但在剧中似乎并没有任何作用,只是作为场景的摆设。

3.时空表现的独到

本剧在时空的表现上结合现代灯光与舞台技术,以独特的手法表现时空的转换,使观众更容易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情境,从而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第六场,沈鹊应为林旭超度亡灵时,林旭的灵魂出现在舞台上,通过灯光的映照转换,表现沈鹊应的伤痛、林旭灵魂的无奈与对妻子的触不可及的爱之痛,极具感染力。此刻,背景是暗的,同乡愚昧人也在暗处,这更能表现出明暗势力的对比,烘托沈鹊应的无助与痛苦,林旭忠魂被戮的时代悲剧。

4.诗意舞美的引人入胜

王国维先生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舞蹈在戏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是集歌、舞于一身的艺术载体。在本剧中导演在不同场次安排了富有诗意表现的舞蹈, 提高了舞台的真实感,丰富了舞台的流动性,本剧的背景基本为纯黑或者纯白,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起到了以舞代景的表现效果。例如,在开幕时,沈鹊应独坐银筝旁思念丈夫,后面的红衣女则为沈鹊应的心弦,以乐景写哀情,在除夕夜炮仗震天的喜庆时刻,沈鹊应独自一人悲念亡夫,水袖红裙的心弦如飘忽的魂魄,很好地烘托了此刻沈鹊应的凄凉。又如,在第六场沈鹊应为亡夫超度魂灵时尼姑与灯笼女配合女主角,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悲凉情境中,上演了亡夫尸体被戮、魂飞魄散,妻子精神崩溃、痛哭无应的凄悲之境,推进整部剧进入高潮。直到最后,除夕夜沈鹊应在凄凉中死去,红衣心弦也随之倒下,象征着情断魂断,愈发震撼。

舞蹈演员不仅在表现悲凉情境时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之效果,在喜庆场面的营造上亦是增添了舞台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在沈鹊应与林旭的大婚那一场,舞台四周都是穿红衣的男女,这很真实地表现了当时林旭中解元又逢新婚的人生喜事,热闹的场面也与后来的凄凉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众更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达到更加震撼的悲剧效果。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1.烈士历史光环背后人性本真的细腻柔情

本剧的主人公是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 他作为晚清的知识分子,忠心为国,捍卫真理,慷慨赴死,然而, 剧中林瑞武先生对他悲壮牺牲的过程并未过多着墨,而是细腻地描写了他在这之前与之后的经历,以及他对妻子沈鹊应的深深爱恋。在得知变法失败后,他决定以身赴义,劝妻子回岳丈家,妻子不愿,他便编造善意的谎言哄妻回家,实则是为了保护她。在送走沈鹊应之前还嘱咐她给家里那棵从福州移植的桂花树松土,细节之处,体现了烈士的细腻情怀与高洁柔情。这样细腻的描写在传统的烈士题材中并不多见。

剧中沈鹊应护棺那一场,愚昧的乡民视忠魂为祸患,拆棺戮尸,以“驱散阴魂, 不使其危害一方”。“在这些集合着村民、士绅、书生、旗人的民众眼里, 林旭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 是蛊惑皇上废除八股科举断送读书人前程、废除旗人世受恩禄的恶人, 是借新政排除异己篡政夺权的小人, 是搅乱祖宗安宁的不祥之人。”此处,林旭的灵魂眼看着爱妻受苦,却不能安慰,烈士的情深义重体现得淋漓尽致。

2.悲剧人物特征不够鲜明

“悲剧的本质就是展现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在人面临悲剧的时候,他同时将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这是获得净化和救赎的一种方式。”而悲剧人物却不一定只活在悲剧中,在喜剧中也可能会存在。悲剧人物的核心是悲剧性的性格,悲剧人物之所以称为悲剧,是因为造成他们结局的道路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非命运强加给他们。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高尚、节义、忠孝的代表,并无太大的人格缺点与性格缺陷,林旭的死是当时的时代所致,面对着国家危亡,有爱国情怀与抱负的有识之士都在奔走呼号,国家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之前,好像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贵之处就在,林旭明明可以通过自己的同乡逃到大使馆避难,他还是选择慷慨就义,去警醒国民,与腐败势力抗争。但林旭的慷慨赴义却遭到愚昧无知乡民的怨愤伤害、拆棺戮尸。这里写出当时的国民未醒,人物的悲剧实则是时代的悲剧。正是因为作者把人物的悲剧命运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人物的悲剧形象并没有特别突出,反而是时代的助推。所以说这不是林旭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林旭性格刚正,爱国,高洁,不愿随波逐流。他的性格是高尚的,是任何一个爱国之士都拥有的性格。所以,从性格上来讲,林旭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而是有着时代造就的悲剧命运。

3.集传统美德与现代智慧于一身的沈鹊应

作为林旭的妻子,沈鹊应不仅有着名门闺秀的贤良淑德,识大体顾大局,还有着独立的人格与觉醒的智慧。她有着传统女性的嫁夫随夫,新婚之时,陈祖昆明嘲暗讽林旭,她道:“夫君他幼失怙家境凄凉,但不辍青云志自尊自强。今科场能夺魁凌云折桂,全赖他熬寒窗才溢芬芳。那宵小胡乱语当庭攻讦,他受辱我也是痛彻心肠。为妻室我理应将他惜护,如惜护和氏璧曜曜之光。”巧妙地安抚林旭、鼓励林旭。

当林旭科举落第,一蹶不振,她帮助他走出落第的困境, 为他捐官,助他报国, 和他一起分析局势,共同面对维新中出现的问题,她是一位有着政治智慧并才情出众的勇敢女子。这是与传统女性不问政事、一心顾家的性格有着鲜明对比的。变法失败,当林旭遇难时她选择相伴相依,林旭以善意的谎言让其去传变法之策她才愿意离开夫君回家。林旭死后,她以柔弱之躯拼尽全力, 几次三番挣扎起身护卫林旭灵柩, 面对民众的愚昧, 她悲愤交集,晕厥在灵柩前。她以自己的力量爱着她的夫君,最终在除夕之夜银筝断弦,随夫而去,何其忠烈。她的形象已经超越传统的柔弱女子,拥有新女性的优良品质与勇气,同时又继承着传统女性的贤惠温婉、才情横溢。

猜你喜欢

悲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台上
画家的悲剧
画与话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