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蛋雕艺术发展与教学的对策研究
2021-11-12刘鹏宇
刘鹏宇,李 坤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传统手工艺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蛋雕这一传统手工艺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并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样式。工业文明、科技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却也带来了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蛋雕艺术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蛋雕艺术的演变
早在中世纪时期,就有人在鸵鸟蛋上施以彩绘装饰,取其“新生”、“重生”之意,进而使它成为复活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这种习俗迄今仍然流行于欧美各国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地区。在我国,蛋雕艺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彩蛋,每逢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之时,为图吉祥之意,民间流传赠送红鸡蛋的习俗,或者在蛋壳上绘制吉祥图案以寄托美好的祝愿。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也在逐步提高,融汇了彩绘、镂雕、浮雕等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蛋雕手工艺品系列。随着科技和艺术的发展,蛋雕手工艺品进一步融绘画、书法、掐丝、彩塑、衍纸、综合材料等表现形式于一体,形成既有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又具现代设计艺术理念的蛋雕艺术。
二、蛋雕艺术在发展中的瓶颈
在农耕时代,民间手工艺有其得以发展的土壤,它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民间艺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应有的尊重,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业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传统手工艺由于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产量低、难度高等因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蛋雕艺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蛋雕工艺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由于蛋雕艺术操作难度高,成功率低,手工劳作费时费力,使得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蛋雕艺术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工艺美术大师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整个行业的经济收入并不乐观,所以对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人才培育的局限性
传统手工艺大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的传承方式,甚至受到秘不示人、传男不传女等封建意识的禁锢,这严重制约了传统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增强,以及工艺美术行业的复苏,高校也纷纷将传统手工技艺引入本科生的课堂。但是在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特殊高等院校在尝试蛋雕艺术,蛋雕艺术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艺术类院校的重视,即使喜欢这一技艺的爱好者也因投师无门而放弃了对它的追求。
(三)产品造型千篇一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消费心理、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蛋雕形式已经不能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相适应。由于研发渠道缺失,产品造型千篇一律,表现形式基本停留在对传统绘画、民间图案的复制以及吉祥图案的雕刻基础上。产品不注重形式、内容及材料上的创新以及与当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使得作品缺乏个性、艺术性。此外,对于蛋雕艺术的相关理论研究更是严重缺失,导致蛋雕工艺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实用性低
优秀的蛋雕作品应该是集观赏价值与实用功能于一体的,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蕴藏在传统技艺里的人文精神元素。传统蛋雕艺术多以装饰性为主,缺少与政治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及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在联系。消费者虽然惊叹于它巧夺天工的技艺,但它并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难以让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它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实用艺术品,而且人们也并不认可它的附加值。因此蛋雕工艺品市场低迷,很多手工艺人生活得不到保障,最终也渐渐失去了创作的热情。
三、蛋雕艺术发展的对策
(一)传承——蛋雕艺术进入大学课堂
传承蛋雕艺术仅仅依靠少数的手工艺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如何有效地做好“传、帮、带”工作,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蛋雕艺术进入高校课堂是其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的部分艺术院校已经意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少数高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设置蛋雕手工艺课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传统手工艺进入高校课堂,借助艺术院校师生的优势和力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研发、创新和推广,此举既能够有效地解决蛋雕艺术传承人的问题,又能为市场提供大量具有艺术性、实用性、现代性的蛋雕艺术品。高校的师生要向手工艺人学习精湛的技艺,手工艺人也要与高校的师生交流并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此举无论是对艺术院校的发展还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都助益良多。
(二)创新——蛋雕艺术的多样性表达
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文化发展永恒的主题。传统的蛋雕艺术在表现形式、制作工艺、题材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蛋雕艺术也应与时俱进,进而成为兼具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等多重属性的艺术形式。
蛋雕艺术要从表现形式、题材、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开发,注重产品多样性、个性化的表达。传统蛋雕局限于彩绘、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现代蛋雕除了传统的表现形式之外,还应探索更多的工艺技法,如掐丝、刺绣、衍纸、剪纸、粘贴、异形雕刻、激光雕刻等工艺。3D 雕刻技术对蛋雕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手工制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可更多地运用各种新兴材料,如:彩砂、金属、纸张、塑料、人造纤维、玻璃、陶瓷、装饰亮片等。在题材的选择上,应注重表现生活,体现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吸收民间艺术的设计元素,鼓励原创精神。
随着国家层面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提出,人们对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当下蛋雕艺术应以“传承古典,再创经典”为核心,针对地域、时代和人文的需求,以打造传世之作为目标,实现对蛋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蛋雕艺术与市场接轨
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则对蛋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有经济支撑的艺术是很难传承的,通过市场机制带动蛋雕产业发展是蛋雕艺术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推动蛋雕艺术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关注人们的消费心理,注重创新思维的拓展,充分利用展销会、博览会、线上和线下的展览,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提升人们对高品质蛋雕艺术的鉴赏能力。研发蛋雕艺术的衍生品,如各类灯具、装饰器皿、花器、背包饰品等,使蛋雕艺术从传统的纯装饰性的艺术品转化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工艺品,这样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从而拓宽蛋雕艺术的市场空间。同时,联合其他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和艺术家,实现跨界合作,汇集各方力量,使蛋雕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互联网实现了用户主导的分众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沟通与交流,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针对性更强。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可以迅速提升蛋雕艺术这一艺术形式的社会影响力,培育蛋雕艺术的消费市场,通过各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介,实施蛋雕艺术的振兴计划。
蛋雕艺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使产品成为展示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成为承载中国文化和地域符号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它、关注它,拓展消费群体。蛋雕艺术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商业价值,其环保、轻便、工艺精湛、寓意吉祥等特征较为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很多消费者愿意出高价购买“新、奇、特、精”的产品来收藏或作为礼物。蛋雕艺术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蛋雕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四)政策的扶持
国家应加大对优秀的手工艺人及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由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的机构,营造优良的传承氛围和环境,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因身体残疾而从事这项工作的手工艺人,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扶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进一步树立信心,勇创佳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开办产业化模式的试点,实现蛋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采取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现有手工艺人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存问题。
四、结语
蛋雕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蛋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每一个蛋雕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饱含着手工艺人的情感和时间的印记,是艺术、智慧、汗水的结晶。蛋雕艺术的发展要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不断创新,融入当代艺术设计元素,提高蛋雕艺术自身的品位和格调,提升它的文化附加值,同时还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宣传上要注重传播途径的与时俱进,并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总之,我们要积极倡导新的发展理念,在传承理念、教学方式、商业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使蛋雕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保持活力,使这一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地推进,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