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节目中跨文化元素的运用分析
——以湖南卫视《中餐厅》为例
2021-11-12蔡心洁
蔡心洁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一、国内慢综艺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传播技术不断进步、电视制作理念不断成熟,以“快节奏、快生产、快消化”为核心的“快餐式”节目使得观众出现了疲劳之态,“娱乐至上”的快综艺节目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此社会背景下,以观察式体验为特点的慢综艺节目则应运而生,一改以往以项目挑战、游戏竞技为主的节目规则,把生活体验、思想观察作为节目核心,叙事节奏更为缓慢,拍摄手法更为纪实,并以更多元的跨文化元素构建节目内容。
二、《中餐厅》的主题功能
湖南卫视《中餐厅》是以传播“中华美食”为切入点的经营体验类真人秀慢综艺。通过选取国内具有知名度的艺人作为固定嘉宾以及邀请飞行嘉宾共同在国外经营中餐厅,这档节目以美食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搭配精心摄制的画面、后期巧妙的配乐以及清新的文案,使受众在屏幕前得到了美的享受,使得在快节奏时代忙碌着的受众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抚慰与滋润。因此,节目在首播时便得到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优质的节目品牌也就此形成,得以继续推出第二季和第三季。
(一)传播饮食文化符号,打造跨国界文化认同
据《2016-2017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餐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首选中餐(52%),其次是中医药(47%)和武术(44%)。”相较衣着服饰、孔儒思想、文化典籍等,饮食文化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度更高,是具有“共有知识”特征的文化,即“行为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食物本身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作为人类共同的生理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共同的“语言”。
《中餐厅3》在短暂的二十天内打造出六十四道中国美食,通过传播饮食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而使受众产生文化认同。《中餐厅3》将中华文化浓缩在饮食文化的传播方式,在无形地增强了观众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外文化输出,打造跨国界的文化认同。
(二)弘扬中华古典之美,建构国家文化形象
肯尼思·博尔丁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为载体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这对于建构国家文化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节目在文化传承上秉承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站在华人的角度,凝聚家乡情感、抚慰海外游子;二是站在外国友人的角度,为他们打开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在《中餐厅3》中,秦海璐在招待陶尔米纳市长和原餐厅老板的晚宴上,穿着传统戏服唱起了中国经典京剧《贵妃醉酒》,她以戏曲作为展现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为在场的意大利友人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中华文化的古典之美在戏剧表演的一颦一笑间自然而然地得以流露,这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另外,摆放在餐桌上的川剧变脸玩偶,餐厅墙壁上写着的古诗“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又或是墙壁旁安置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台,这些随处可见的细节都是中餐厅传播中国文化的表现。《中餐厅》依托中华传统古典文化代表物,凝结古人智慧,将中华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带去了欧洲。
三、《中餐厅》中跨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餐厅》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文化传播为宗旨,凭借较宽广的国际视角,在众多慢综艺节目中以“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为创新点独树一帜。节目立足国际,以“食”和“人”为窗口,践行把东方味道带向世界的理念。在煎炒烹炸的中式厨艺和色香味俱全的中式佳肴中,中国美食顺理成章地走进外国观众的视野,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及社会文化。
(一)饮食文化元素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充饥果腹之外,人们赋予了饮食更多的文化内涵,即所谓的“食文化”。慢综艺《中餐厅》正是在跨文化的环境中,用最真实的故事、最真诚的态度生动鲜活地讲述着中华美食文化,让中华美食主动走出国门,而不再仅仅停留于纪录片式的宣传。国际观众不再是单纯地看剧本设定与荧屏画面呈现的中国味道,而是直接地从中国大厨的手下品尝到独一无二的中国风味。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川菜的热情、徽菜的浓郁、鲁菜的质朴、秦菜的豪爽,体验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一道菜一种风味,一个故事一个民族。各色美食代表的中华饮食文化不仅是节目生存的根基,更是搭建跨文化传播桥梁的符号载体。
(二)艺术元素
“他者”和“我者”的相互关系可以表述为通过作为客体的“他者”来确认主体的“我者”存在性的过程。《中餐厅》将“他者”与“我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他者”的艺术审视视角下,不断强化“我者”认知,并于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当沈梦辰和杜海涛在中餐厅为举办订婚仪式的外国客人唱《快乐指南》的时候,他们考虑到语言的隔阂,将歌词中不存在语言障碍的拟声词“blabla……”部分交给客人来唱,此举既提高了外国友人的参与度,又恰逢其时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除此之外,主持人在中餐厅为意大利友人唱意大利歌曲《Lavita》这一举动,让意大利友人从“他者”艺术审视的视角看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为认识和强化自我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中餐厅》中,“他者”不仅包括现代文化体系结构中或者是结构之外的观看受众,还包含了节目中餐厅的客人、当地的居民等等。节目中代表“他者”的他们对节目的影响力更具代表性和直观性,他们是“隐形的他者”,存在于跨文化结构当中,并且以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中华文化。
(三)装饰元素
《中餐厅》中装饰元素的使用体现在餐厅布置的各个细节之中。这些细节元素的表现貌似无求,但却为跨文化传播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动力,有力地建构着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中餐厅3》中,主持人秦海璐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物品带到了意大利陶尔米纳的中餐厅中,其中包括京剧相关的戏服,以及中国剪纸、掐丝珐琅、苗银首饰、瓷胎竹编、折扇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偏向于“文化输出”,秦海璐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到陶尔米纳的第一家中餐厅,通过装饰元素来布置餐厅,从视觉角度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让前来用餐的国际友人不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味觉上,都能第一时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直观的感受。《中餐厅》正是通过餐厅的装饰细节,迎合了国际友人所“合意”的部分,以美食会友,以文化会友,从而拉进世界人民与中国文化的心理距离,促进跨文化认同感的加深。
(四)语言元素
在节目中,虽然由于跨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不通,但是主持人们会在开店之前借助上街采买物品的机会,向当地居民学习一些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问候语。与此同时,在日常的营业时间里,他们也会主动教外国客人一些简单常用的中文句子,例如秦海璐一边教顾客如何包饺子,一边教他们如何用中文表达“饺子”;当表演完《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外国观众开始鼓掌时,秦海璐告诉大家按照中国的传统这个时候应该说“好”。这些语言符号元素都是跨文化传播桥梁的符号载体,节目中的五位主持人都以热情饱满的态度真诚地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语言文化,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国文化,扮演着跨文化传播的使者。
四、结语
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密切的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餐厅》系列慢综艺并不是国内唯一以美食为切入点的综艺节目,但值得肯定的是《中餐厅》以“饮食文化”为创新点选择“走出去”。它正是以饮食为重点,其中潜在的重视“一日三餐”的人类共识为节目嘉宾与当地人互动交流打造背景。借助饮食、习俗、语言等跨文化元素来打破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隔阂,《中餐厅》实现了跨文化传播交流的第一步,于味蕾和视觉之中开拓了文化展览的新天地,在异国他乡赢得了受众的认同。《中餐厅》既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性,还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和宣扬大国形象的重任,开辟了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跨文化交流的新形式,巧妙结合多种跨文化元素来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际地位。
因此,深入理解“国际交流式”慢综艺节目中的跨文化元素,有助于为我国慢综艺节目的制作与创新提供借鉴,同时有助于推动各类综艺节目朝着“传承和坚守主流文化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迈进。在今天,我们仍需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构筑更多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