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霸王鞭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11-12蒋小娟
单 南,蒋小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地方高校舞蹈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舞蹈能力。当前高校舞蹈实践活动种类十分丰富,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语境下,地方高校舞蹈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非遗舞蹈的传承任务,不断改进与优化舞蹈教学,实现非遗舞蹈的有效传承。
一、承德地区隆化县霸王鞭简介
隆化县是霸王鞭舞蹈的发源地。隆化县的舞蹈霸王鞭,也被称之为“地落子”,被纳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地处于县城东北章吉营满族乡,不仅气候宜人,同时充满民间文化气息,是霸王鞭舞蹈传承的重要阵地。舞蹈在清朝道光年间初步形成,且在清代到民国时期盛行,发展至今已经有180 余年的历史。根据相关人员对于隆化县霸王鞭舞蹈的考证,“地落子”分别为武、邹两姓的祖传会档,武家为小落子,邹家为大落子,各具特色,两档“地落子”相互取长补短、合二为一。当前霸王鞭舞蹈的表演形式,通常为一男一女或两男两女,男性持霸王鞭,女性拿竹板,一边唱歌一边舞蹈,同时配合打击乐伴奏,男女演员进行动作表演,包括压鞭、嗑鞭、打鞭、戏斗等,以及套葫芦、走八字、龙摆尾、编排子、倒脱靴等套路。霸王鞭舞蹈表演最显著的特征是节奏紧速度快,动作潇洒大方、干净利落,对于技巧要求相对较高,表演者不仅要有力度,同时还要有极强的身体控制能力。隆化县霸王鞭舞蹈作为河北民间舞,在1983年被纳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承德分卷》。直至1984 年,县级文化部门对霸王鞭舞蹈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并对该舞蹈展开了创新,以“地落子”为素材编排了群舞,名为《端午之夜》,并让其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首届舞蹈大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989 年霸王鞭改编的双人舞,在河北省民间舞蹈交流会中获奖。之后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获得诸多奖项,现如今霸王鞭舞蹈已经成为隆化县民间舞传统项目,且在全民健身和参与的氛围推动下,这项民间舞蹈艺术得到了推广和传承发展。
二、非遗舞蹈的保护语境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孕育了民间舞蹈的艺术宝库。然而伴随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这导致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空间,诸多民间艺术开始消亡。20 年间,原本《舞蹈集成》中收入的19 个市,共2211 个舞蹈类遗产,现如今仅有1389 个得以保存下来。大量的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消失,特别是河北省,约2/3 的传统民间舞蹈失传。面对这样的现状,对这些濒临灭绝的非遗舞蹈进行拯救和保护,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幸运的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非遗舞蹈保护和传承,并将其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作为地方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的最佳路径,地方高校领导、舞蹈教师必须正确认知自身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战略部署,更需要地方高校舞蹈教育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非遗舞蹈进校园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课堂的课程建设,弥补传统舞蹈教育的不足,并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舞蹈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非遗舞蹈的保护和创新传承中。
三、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传承路径
(一)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在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对非遗舞蹈的传承,应正确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特色的霸王鞭舞蹈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霸王鞭舞蹈的有效传承与发展。首先,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地方性民间舞蹈文化》,主要用于为学生讲解非遗舞蹈的历史、艺术特征、艺术价值、现状等基础知识。开设专业必修课程,例如《地方性民间舞蹈》开设霸王鞭舞蹈教学单元,《非遗舞蹈剧目》《舞蹈编导》等特色课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霸王鞭舞蹈技巧,同时能够促进其展开自主排演。其次,教师可将传统民间舞蹈知识教学融入地方高校其他专业课程设置中,采取穿插式教育手段,在保留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融入像霸王鞭这样的非遗舞蹈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事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探究霸王鞭舞蹈的文化精神内涵。这两种课程体系实质上均属于人文教育,不仅可以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对霸王鞭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使非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选修课程,深入了解霸王鞭的艺术价值,这对于使地方高校学生形成传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再者,应以霸王鞭舞蹈作为核心设置专业辅助课程,保留专业课程的教学框架,并在其中以单元课的形式融入霸王鞭舞蹈内容。最后,可以打造地方高校渗透式舞蹈课程,高校方面应深入了解非遗舞蹈的相关特点和文化精髓,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设置霸王鞭舞蹈专业课程。
(二)完善霸王鞭舞蹈教材
在非遗舞蹈传承视角下设置霸王鞭教学课程,需要配备完善的舞蹈教材体系,才能促进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地方高校在针对霸王鞭舞蹈教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立足于实践角度展开顶层设计与尝试,对隆化县霸王鞭舞蹈进行有选择性地整合与归纳,充分了解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霸王鞭舞蹈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并将教材实际运用于当前霸王鞭舞蹈课程教学中。这不仅能够实现舞蹈专业人才培育,同时还能促进隆化县霸王鞭舞蹈的传承。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当前霸王鞭舞蹈的实际发展状况,定期组织高校的学者、专业舞蹈教师、舞蹈专业学生,到隆化县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霸王鞭舞蹈遗产的认知与整理。最终,地方高校的专业人士结合教育特色共同进行教材编写,形成一套适用于霸王鞭舞蹈课程教学,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或系列丛书。
(三)借助地方高校网络平台
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传承,不仅要进行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播,更要注重不断开拓网络教育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以飞快的速度广泛传播,且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与参与性特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促进霸王鞭的广泛传播与教育。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以及舞蹈专业教师必须正确认知网络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并且逐步将优秀的非遗舞蹈课程转化为线上课程,从多种途径进行网络教学设计,不断拓宽地方性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对此,地方高校可以将现有的霸王鞭舞蹈素材充分利用,建设舞蹈霸王鞭的教育网站、在线图书馆、霸王鞭舞蹈艺术浏览库、霸王鞭舞蹈传承人主页、网络探讨交流平台,拍摄网络教学视频,并且设计非遗舞蹈的电子公告,用于向广大学生普及非遗舞蹈的知识,便于监督高校的传承现状。这样地方高校学生以及舞蹈爱好者,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平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传承教育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创新霸王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舞蹈霸王鞭传承的重要环节,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于霸王鞭舞蹈了解甚少,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必须要引导舞蹈专业学生,深入隆化县民间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在实地了解舞蹈霸王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诸多感性体验,回归课堂教学后,能够增强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则是让学生了解霸王鞭舞蹈知识,并且让其能够对舞蹈动作和音乐进行记录和整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能力,并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自觉传播非遗舞蹈。其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舞蹈霸王鞭的编排,充分激发学生对非遗舞蹈的探索与创作兴趣和欲望,循序渐进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任何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均离不开创新,这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前提。所以针对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和编排,是实现非遗舞蹈传承的最佳实践路径。学生在实践创作和编排的过程中,要在充分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文化民间生活现状,对霸王鞭舞蹈进行重新定位,进而不断创新霸王鞭舞蹈作品的风格与主题、表演形式等。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拓展对非遗舞蹈项目的研究,关注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环节能促进霸王鞭的创作与创新,对于提高非遗舞蹈的校园影响力,以及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应与社会和政府不断加强联络,协同发展“走出去”“请进来”的艺术实践模式。一方面可以三方协同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霸王鞭舞蹈的社会文化资源,聘请传承人以及群体组织专家,到地方高校兼任非遗顾问。“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依托实践活动,“走出去”代表组织学生参与隆化县霸王鞭舞蹈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隆化县霸王鞭舞蹈传承人的思想境界,并将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记录,对其展开访谈工作,深入了解非遗舞蹈霸王鞭的发展进程。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在与霸王鞭舞蹈传承人的交流中,逐步形成对非遗舞蹈的传播与传承意识。“请进来”指的是邀请霸王鞭舞蹈专家以及传承人,到地方高校组织专题讲座或课程教学。例如,河北省地方高校可以聘请霸王鞭舞蹈研究学者,以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广大学生介绍霸王鞭舞蹈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能够带领学生共同进行霸王鞭舞蹈的排练。总而言之,教学实践能够进一步巩固地方高校学生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并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使其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形成传承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现代化进程速度加快,地方高校参与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与社会发展为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高校应不断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完善霸王鞭舞蹈教材、借助地方高校网络平台、创新霸王鞭教学实践,真正将非遗舞蹈文化的种子,散播到新一代的新鲜血液中,为舞蹈霸王鞭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