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黄石民间歌谣特色研究

2021-11-12梅嘉璇

戏剧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石山歌民歌

梅嘉璇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 黄石 435002)

黄石民歌完完全全是鄂东人民生活方式的总结和生活智慧的结晶。黄石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为黄石人民世代口耳相传,经过繁衍、演变,发展到今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黄石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独树一帜的风土人情、别具一格的婚恋历史等。时至今日,当地人民除了吟唱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黄石民歌外,也越来越期待新元素的融入,在近期的很多新作品中,出现了不少兼有原生风味唱腔和新特色的作品,这也让黄石民歌更加具有生命力与艺术性。

一、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黄石民歌

民歌可以宣泄情感,调节身心,黄石民歌通常使用即兴演绎的方式,活泼多变,活灵活现,体现出“表演中的创作(composition in performance)”这一特点。当地人民在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黄石民歌时,往往会进行舞台化、程式化的处理,使之更具完整性、艺术性。不仅如此,当地人民还会合理融入其他形式的艺术,如民歌与舞蹈融合,民歌与乐器融合,民歌与道具融合等等,尽一切努力使黄石民歌尽善尽美。黄石民歌是黄石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它的精神和内涵得以极大范围地传播,同时其具有的娱乐作用和情绪调节作用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甚至会出现“狂欢化”的倾向,体现出黄石人民豁达洒脱、向往自由、反对枷锁的精神追求。

黄石民歌中专门有一类是讲劳动的,称之为“劳动歌”,顾名思义,它是由劳动经验总结而来,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歌。它有呼喊口令式的谣,也有描述抒情式的歌。劳动是那个年代最适合用歌谣来吟唱的,黄石的劳动歌,主题大多是总结劳动经验和表现劳动的苦。有总结挖矿经验的,如《四方谣》:“两块石头夹块肉,前进后修不能筑”,《挖煤谣》:“挖煤见了潮,丢落扼子掉头跑”;有哭诉徒工的苦楚辛酸的,如《学徒歌》:“工人最苦是学徒,白干三年不如牛,残菜剩饭不饱肚,挨打受骂一身愁,稍有一点没应酬,赶出厂门无活路”;其他典型的还有《少混嘴,老讨米》:“少时顾个嘴,老来去讨米,三病两痛,江里一一蹦”。涉及的劳动行业很多,插秧的有《插秧歌》,挑箩的有《挑箩歌》,驾船的有《驾船歌》,做木匠的有《木匠歌》,打铁的有《打铁歌》等等,群众的日常劳动,黄石民歌中几乎都有体现。

除了劳动歌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情歌,黄石民歌里有很多主题为男女情爱的作品。当地人民从当地习俗和内心向往出发,从各个角度进行歌唱,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以爱情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借以抒发个体情感。黄石民歌可以算得上是一部荆楚婚姻礼俗大全,“在恋爱的各个环节诸如试探、相识、爱慕、赞美、求爱、初恋、热恋、拒绝、离别、留恋、思念、失恋等,都有相应的情歌产生”。有女方出嫁的《哭百花》;有新姑娘出嫁成人的开脸仪式,边开脸边吟唱《开脸歌》:“滚来滚去,事事如意”;随着上轿开始唱《上轿歌》;伴随铺床单开始唱《上棉被歌》、《铺床歌》;新郎剃新婚头时理发师傅边理发边吟唱《新婚剃头歌》:“恭贺新郎官,红罗添喜,头戴金顶,麒麟展翅,展翅麒麟,麒麟送子,早生贵子”;再到新娘下轿,新郎新娘送入洞房、撒帐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民歌。但值得注意的是,毕竟是流传下来的古时候民歌,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和一些新旧观念的冲突,这方面要注意辩证地看待。黄石民歌中的情歌,从男女朦胧爱慕到热恋到结婚再到婚后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内心得到补偿和平衡;民歌那种优美动听的词曲和旋律,也使人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享受”。这类题材的民歌广受喜爱是有依据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黄石民歌是一种让当地人民乐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用这种音乐吟唱生活,更容易抒发情感,获得情感宣泄和精神享受。黄石群众在创作、表演和欣赏黄石民歌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民歌的“娱情性”,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娱乐审美结合起来,配以独特的民俗活动,来实现表达情感、调节状态、丰富生活的目的。这些反映黄石群众日常生活的民歌,在黄石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同时也为大众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及艺术呈现的平台。

二、黄石民歌的体裁和唱腔

黄石民歌的体裁有山歌、号子、田歌、小调等。本文我们着重探讨黄石民歌中的山歌、田歌及其唱腔特点。要说黄石地区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属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山间活动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音调高亢,节奏自由。较为典型的有《麻城杜鹃花》:“不是天上的霞,哎呀嘞;不是画家的画,哎呀嘞;它比霞美胜似画,那是家乡的杜鹃花。”这首山歌的旋律十分巧妙,简单不失大气,优美不失烟火气,五声调式的使用与这首曲子相得益彰。它的唱腔也很有特点,结合了本土民族风情,采用了大别山民歌的传统行腔习惯(即声韵感),也就是当地人说的“三声腔”。黄石民歌向来偏爱下行音阶式级进旋法,因为它更显旖旎柔婉的风采,再加上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歌词方言,其色彩十分鲜明。《唱个山歌我回去》中有一段:“太阳落土日落西,唱个山歌我回去,清凉水里洗个手,不知明天在哪里。”由于其曲调高亢中带有委婉的柔情,歌词雅俗共赏,因而特别适合对歌。田歌与山歌不同,它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动时创作的,用以调节情绪、缓解疲劳。

黄石民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独唱。独唱的主要形式是清唱,这也符合当地的地形地势特点,在山间独自吟唱,无论唱的题材是什么,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抑或是友情,都只为一个目的,即抒发个人内心情感,像“清早起来梳油头,三把眼泪四把流,人家的丈夫多漂亮呀喂,我家丈夫……瘌痢头,我家丈夫瘌痢头”,再比如“十恨我的命,我命天注定,手拿绳子去吊颈,早死早托生”,这些都是独唱。

(二)对唱。顾名思义,两方合作,多为男女立于山头隔山对唱,或者在劳作中一唱一和。在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尾驳尾对唱,也可各唱各的。如男唱:“哥在田中搭田埂,妹在塘边洗衣襟。郎丢石头试深浅,妹浇清水试郎心。凭借山水做媒人”,女对:“妹在山坡放黄牛,郎在山上丢石头。石头打在黄牛背,牛不抬头人抬头。有情有义两心勾。”这就是典型的男女对唱。

(三)一领众唱。一领众唱的形式演唱者最多,常用于“洞房歌”、“打夯歌”和“建梁歌”等,表现出既热闹喜庆又风趣幽默的场景。如《闹新房》,“领:一进新人房,众:喜啊,领:新人房里亮堂堂,众:喜啊,领:左边摆的箱和柜,众:喜啊,领:右边摆的柜和箱,众:喜啊,领:一床锦被盖鸳鸯,众:喜啊,鸳鸯成对,凤凰成双,夫妻和爱,地久天长,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四)山歌小组唱,或表演唱。不同于以上的形式,这是由专业作者创作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的形式。通常是由一人领唱,再分组和唱、合唱,以表演动作辅助。后逐渐发展为“小戏”式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采取了这种形式,具有简洁、明了、率真、铿锵、直抒胸臆和情感的特点,是革命时代的生动写照。

三、黄石民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黄石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着重讲赋、衬字和方言词的使用。

(一)“赋”又叫“直叙”,简单来说就是大白话,把心里想的不加修饰地直接唱出来。

(二)衬字,又称衬词、垫音,不具实际意义,仅仅起补充音律的作用。黄石民歌中习惯把衬字插到曲子里,起协律修辞的作用。黄石民歌中的衬字也有自己的分类,感叹词有“啊、哎、嗯、耶、嘲、哇、唉、呀、喂、呐、咯、吧、叹、唆、呢、咧、嘿、哆、也嘿、呵耶、呀啊、呀哟、哎哟、呐唉、呛哎、哟呵、哟咦、哦嗬、哩哎、啊哦哎、哩那哟、哟呵呵、唯呀嘿、哎呀咚、哎啦哟、嗬嘿嗬、哟喂哟、唉隐哟”等;象声词有“咯咯咯、唯呀哟、叽哩咕、咚咚”等;重复词有“哟呵哟呵、嗬哎嗬哎、嘿呵嘿呵”等;称谓词有“妹呀、姐呀、干妹子、干哥子、哥啊哥、我的干哥、哥也、哥啊也、儿啊儿、我的娘、娇娇、叫儿、劝儿、伙计们、歌郎、娘也”等;强化性衬字有“那、那个、你、我、我这”等;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但原意发生改变的有“伏以、我且问、来、想起我、想起、是不是、贺喜呀、喜呀、有、有呀”等。

衬字的修辞作用有以下几点:

1.美化声音。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来”,在《卖长工歌谣》中唱到“正月里来正月中,我给老板卖长工……二月里来二月中,浆衣洗裳去上工”。原本的十二节全为七言四句,但如果没有“来”字,则每节中有一句为六言。衬字也可以改变原有的节律,切割原有节奏,分割句子,展现长短错综之美,在《山区好风光》中就有体现:“山区呀哈山歌喽用箩哟嗬嗬装呀,哪个会唱哟请搭腔喽嗬嗬”。

2.加强语气。在《长工之歌》中有一段“一日两顿狗食饭,累得那长工真可怜……赶到厨房把水担,想起那长工真可怜……”其中的“那”就是起这个作用。《长工之歌》十二节的前九节,每节最后一句为“想起长工真可怜”,而在后三节加了“那”字后,让整个句子“活”了起来。“那、那个、你、我、我这”都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衬字,如“山歌那个不唱那个不得收,芝麻不打不成油,糯米那个无粬那个不成酒,豆腐无膏不成浆,情姐无郎那不成双。”

3.突出形象。用文字展示场景一直是民歌所追求的,而增加衬字就非常容易达到这一目的,在《插秧歌》中,“鸭子下河咯咯咯,石磙赶场咿呀哟”,对鸭子的刻画就十分有趣,仿佛鸭子下河时候的样子就浮现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这也是民歌的一大魅力,从简单的词语中感受朴素的力量。

4.强化感情。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常用衬字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情感的表现,在《补背褡》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哥哥对妹妹的感情一目了然:“单身汉哎好伤心哩,二十年前哟失了哟亲哩,背褡子破了破了四条筋哟哩,破哎背褡哎抖哎几抖哎”。

5.扩充结构。在前文中我们讲到“一领众唱”,衬字往往在其中起扩充结构的作用,在《叫化子赶喜酒喊彩词》中,“领:一进门来满堂红,众:喜呀,领:园门高挂五彩棚啊,众:喜呀,领:往上看是魁星点斗,众:喜呀,领:往下看是双凤朝阳啊,众:喜呀,领:东方朵朵彩云起呀,众:喜呀,领:西边一朵红云开呀,众:喜呀”。领唱者和应唱者借助衬字得以完整对唱。如果把这些衬托性的字去掉,不仅会大大削弱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顿失光彩,而且还会破坏歌曲结构的完整性,甚至根本无法演唱。

(三)方言词。方言是我们的“生活语”,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黄石民歌中黄石方言的大量运用,有利于展现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黄石市民间歌谣集成》中收录了大量黄石方言:崽(小孩)、流子(二流子)、水牯(公的水牛)、箩堆(谷堆)、新屋(新房)、边头边尾(指零碎的、劣质的谷子、米等)、伢(小孩)、双生(双胞胎)、精肉(瘦肉)、三洋(收录机)、对子(对联)、哑子(哑巴)、东壁(东边)、草头(收割下来捆成束的稻子)、早谷(第一季度种植的稻谷)、灶背(灶台)。

尽管黄石民歌极具独特性,但传播范围相对有限,目前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困境。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属于地方特定群体,黄石民歌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传播;此外大众审美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黄石民歌迫切需要在继承中发展。为了推动黄石民歌的振兴以及发展,创作出当今大众喜闻乐见的时代性作品,我们应该勇于“扬弃”,运用新型作曲技法的同时不忘保留原本的特色。唯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让黄石民歌再度绽放异彩。

四、结语

黄石民歌历经千年,以自身独特的魅力融合了鄂东地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歌饱含人民对乡音乡性、乡人乡物、乡土乡情的热爱,充满着对建设家乡的期望,极具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虽然民歌普遍存在歌词良莠不齐的问题,甚至语言粗俗、封建迷信,但瑕不掩瑜,抛开历史局限性,这些民歌的文化内涵可以称得上是丰富而宝贵的,称其为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宝库也不为过。

猜你喜欢

黄石山歌民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山歌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苗山歌
藤县水上民歌
苗山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