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戏剧精粹
——小学“戏曲进校园”音乐校本课程初探
2021-11-12郭炎孙
郭炎孙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伴随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艺术实践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音乐课如何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改进已有的课程资源,把握音乐教学课程的尺度,将戏曲文化巧妙地融入音乐的课堂中,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是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及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正是着眼于这一问题,着力探寻“戏曲进校园”背景下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路径。
一、戏曲音乐校本课程教育教学策略
(一)人文化的戏曲史和戏曲故事,让学生亲近戏曲
在学生接触戏曲的最初阶段,要让学生明白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地域风俗和民风民情,要深入了解一门艺术,就要了解艺术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背后的故事。戏曲故事、名作背景、作者经历、演员传奇、戏曲曲调变化、乐器知识……这一切都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为学生接近戏曲、了解戏曲、爱上戏曲搭建起桥梁。音乐校本课程要选择合适的戏曲历史知识和戏曲故事,作为启蒙阶段的教学内容。
(二)体验式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
传统的音乐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音乐知识的学习及技巧的习得都来源于教师的口传身授,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二手”的、间接的,他们的获得感和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戏曲音乐校本课堂要强调“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戏曲的基础上获得自我感知。戏曲内容传达了人的情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体验戏曲的情感、音乐的情感,更遑论让学生与曲中人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戏剧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沉浸”在戏曲的情境里,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戏曲,体会外在的音乐曲调、戏曲舞蹈动作所诠释的情感,然后内化为心底的情感。教师需要思考的将不再是如何把戏曲反映的情感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采取合适的手段为学生感受戏曲魅力、体验戏曲情感创造条件。
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纪,而戏曲在形式上比较程式化,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比较枯燥和陌生,因此将戏曲与游戏相结合,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学生在感受和鉴赏戏曲表演时充分发挥艺术审美想象
如果说人文化的戏曲历史教学让学生接近戏曲,体验式和游戏化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戏曲、走进戏曲的世界,那么进一步感受和鉴赏戏曲的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插上自由的翅膀,在戏曲的世界里尽情徜徉,感受戏曲的无穷魅力,进而在他们的内心播撒戏曲的种子,推动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想象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戏曲时,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虚拟的场景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聆听曲调想象情节的推进,体味戏中人的酸辛苦辣,体悟人生的变化沧桑。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将想象的内容用画笔、文字和歌声描绘出来,诠释他们所体味到的戏曲的视听美感和情感内蕴。让学生在感受和鉴赏戏曲表演时充分发挥艺术审美想象,是丰富和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提升校本课堂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二、戏曲音乐校本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施
(一)背景知识型教学——以昆曲《桃花扇》赏析为例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兴趣,可以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故事背景等知识。昆曲《桃花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作品的作者身份和创作年代都非常具有特殊性,同时作品的内容改编自历史史实,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在向学生讲解昆曲、赏析《桃花扇》时,可以分两个课时,将相关知识向学生讲授。
第一节课重点讲授昆曲的基础知识和《桃花扇》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昆曲的视频,这段视频不宜过长,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内容上以昆曲的各类选段为主,如《牡丹亭·游园》《玉簪记·琴挑》等,旨在让学生对昆曲产生宏观上的认识,随后便开始正式向学生介绍昆曲。在介绍昆曲时,应当着重介绍昆曲的历史:昆曲发源于14 世纪的苏州昆山一带,自明代中叶起兴盛了近三百载,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小学生人文积累有限,因此没有必要从唱腔、流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引入《桃花扇》的基础知识时,应优先讲解孔尚任的身份(孔子的后裔)、人生经历(活跃于清代初年)以及《桃花扇》的创作背景。学生们由于受到大量影视作品的影响,对这段历史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影视作品通常从帝王将相、王朝更替的视角来演绎这段历史,因此在介绍《桃花扇》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孔尚任的个人视角出发,重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为第二堂课埋下伏笔,让学生们思考孔尚任是如何在其作品中借男女离合之情表达王朝兴亡之感的。
第二节课以听《桃花扇》选段、了解故事的背景知识为主。课堂上应首先详细介绍《桃花扇》的故事情节,随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作品中的部分关键段落,如《却奁》《哭主》《余韵》等,并就段落中对应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昆曲的唱词相对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因此应将赏析重点放在旋律和作品感情上,尤其要让学生能够领会孔尚任深沉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们能够明白《桃花扇》讲述的是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悲剧,孔尚任是在用艺术的方式探寻这段历史背后的发展逻辑。
(二)利用游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以京剧《群英会》赏析为例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戏曲表演,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
《群英会》是一段历史悠久的京剧剧目,它选自《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的故事,讲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谋士蒋干渡江劝降周瑜,周瑜召开“群英会”将计就计,最终让曹操误杀了自己手下的两员大将的故事。这段戏曲故事性较强,角色纷杂,念白众多。我们可以设计配音和模仿游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京剧艺术的表演。
游戏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角色配音。教师需要提前打印《群英会》第一场的剧本,然后在课前分发给学生们。课上,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由专业人士表演的《群英会》第一场中周瑜会见诸葛亮、蒋干的视频。然后关闭视频中的语音,由学生分别扮演周瑜、蒋干、诸葛亮、鲁肃、甘宁、黄盖等人,并为画面中的人物进行配音。由于学生们提前已经阅读过剧本,而且目前大量的视频资源都是配有字幕的,因此学生们可以对照视频把握好配音节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京剧念白方式不同于我们的日常说话,因此在学生开始配音前,建议由教师带领学生尝试模仿视频中的念白方式,然后再关闭声音,让学生们进行角色的配音。如果学生接受能力较强,部分演唱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
第二大部分是表演模仿。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由专业人士表演的《群英会》中蒋干盗书这一情节,随后让学生参照视频,模仿视频中专业演员的表演。模仿重在对形体、动作等的模仿,以及在有音乐的情节让学生的动作能够与鼓点合拍。在服装、道具等方面,由于师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并非本课的教学重点,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准备。
通过开展上述游戏,让学生们体验“表演”京剧,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提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对于戏剧表演有一定的切身体会,加深对戏曲的理解。
(三)让想象成为“现实”——以昆曲《春江花月夜》赏析为例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在观赏、聆听戏曲时对艺术的自由想象,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来展现他们的想象,让学生们的艺术想象具象化。
以昆曲《春江花月夜》为例,《春江花月夜》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部新编昆曲,它改编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其中有一选段为若虚面对江月,吟唱出了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播放该选段,随后让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在头脑中勾勒出他们想象的张若虚所面对的景象,并通过文字描写或者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个选段的唱词直接来自唐诗,画面感非常强。诗名由五个字组成,而这五个字又可以作为五个词、五个景象,构建出了一个美妙的画面,配以优雅、舒缓的音乐,学生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放松,在大脑中勾勒出由 “春”、 “江”、 “花”、 “月”、“夜”这五大要素构成的美妙画面。但是由于学生们的美术功底有限,难以准确表达出心中想象出来的画面,因此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配以相应的文字描述。
对昆曲《春江花月夜》的赏析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领略到传统戏曲的伟大魅力,而且融合了语文(唐诗)、美术(绘画)等学科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学科的综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帮助。
三、结论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劳动人民用利用戏曲艺术形式展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戏曲是新时期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进校园”工作是振兴戏曲、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校情和学情,有策略、有效率地将戏曲介绍给学生,为他们了解戏曲知识、感知戏曲魅力、传承戏曲文化拓宽渠道、构建平台。戏曲进校园,构建音乐校本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孩子们中间唤醒戏曲往昔繁荣的记忆,不断增强新一代中华少年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