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2021-11-12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牧场海洋建设

一、发展海洋牧场的优势和机遇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国和水产品贸易国。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三大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多营养层级生态循环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技术开发与完善,为渔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向海洋领域融合,催生了一批海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掀起了新的蓝色经济发展浪潮。日本等海洋渔业发达国家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发展海洋牧场,近年来已开始向深水区域拓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一些沿海省市进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步试验,先后在山东、广东等沿海区域进行了人工鱼礁的建设。2006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保护,并将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作为重要举措,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4个沿海国家发展海洋牧场,资源增殖品种逾180个。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有海岛589个,海湾200余个。海域类型多样,既有砂质海域,又有淤泥质和基岩质海域,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沿海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较小,大部分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种类达26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40多种,浅海贝类达百种以上,是鲍鱼、刺参、对虾、扇贝等海珍品的主要产区之一。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量级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具备坚实的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促进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建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的发展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建设海洋强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山东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上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我省海洋牧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发展海洋牧场对于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推进渔业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我省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战略,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吹响了号角。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海域优势和海洋科技优势,加快实施“海上粮仓”战略,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截至目前,我省建设海洋牧场约7.9万公顷,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区)105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的40%。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高点谋划发展举措。

2014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海上粮仓”建设计划,将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2017年编制出台《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确立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一体”,即投礁型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主体区;“两带”,即游钓型海洋牧场,建设滨岸观光渔业带和离岸休闲海钓带;“三区”,即底播型海洋牧场,建设黄河三角洲海域大宗贝类底播区、半岛东北部海域海珍品底播区和半岛南部海域高值贝类底播区;“四园”,即田园型海洋牧场,建设莱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园、烟威近海贝藻生态园、半岛东部“海洋蔬菜”生态园和海州湾种质养护生态园;“多点”,即依据海区自然条件和装备类型布局,建设多处装备型海洋牧场,推动牧场渔业由近岸向离岸深水区域拓展)的空间布局。制定《“海上粮仓”省级海洋牧场认定标准(试行)》,编制实施《海洋牧场建设规范》,根据不同海域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自然属性,划分了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田园型、游钓型等五类特色海洋牧场,实行差异化发展。2018年启动实施了《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大力推进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着力打造先进生产要素聚集的全价值链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2019年制定《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将试点工作纳入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重点推进事项。研究制定海洋牧场试点工作推进管理办法,建立重点任务工作台账,定期组织调度。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同步制定配套推进措施,配齐配足工作力量合力推进,有效推动了各项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坚持科企协同创新,打造合众发展模式。

发挥海洋与渔业科技优势,引导科研教学机构与重点企业对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科研单位”的“大渔带小渔”模式,将政府的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企业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合作社的规模优势、渔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集聚资金、扩大规模、分散风险。成立全省生态型人工鱼礁技术管理中心(烟台)和4个实验中心(威海、日照、莱州、长岛),显著提升人工鱼礁新技术引进、研发、试验及推广能力。成立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海洋牧场“政产学研用”平台,科学规范海洋牧场建设规模、选址、礁体设计、投放施工和开发利用,合力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信息装备研发、深远海增养殖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海洋牧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30余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0余家。

三是坚持减量提质增效,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牧场发展中,不盲目追求产量规模的扩张,把着力点放到涵养生态、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上。推行多营养层级生态循环模式,改单一品种单层养殖为多品种间作、轮作、立体养殖,改高密度养殖为合理疏养,改近岸浅海养殖为离岸深远海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近岸适宜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区260余处,投放船礁、构件礁、藻礁、牡蛎礁等人工鱼礁1800多万空方,人工鱼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11.2%,生物量增长6.7倍,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海水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海底荒漠化得到初步遏制。选划235处省级海洋增殖站,累计增殖放流鱼虾贝藻各类苗种800多亿单位,主要经济物种增殖放流直接投入产出比达1∶17。

四是坚持重大项目示范带动,提升信息装备水平。

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牧场的重要抓手,以近浅海和深远海两个区域为重点,选择中集来福士、长岛弘祥海珍品、长岛佳益海珍品、日照市万泽丰渔业等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大力推进威海海恩蓝海水产养殖公司北黄海水域三文鱼深海牧场、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公司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日照市万泽丰渔业公司黄海冷水团水域深远海养殖等示范项目,建成集资源管护、气象水文观测、安全保护、物资补给、特色旅游、海洋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升式、半潜式、漂浮式、可移动式等四类海上多功能平台48座、大型养殖工船1艘、大型深水智能网箱6座,平台作业水深可达30米,带动全省海洋牧场装备化水平整体提升。2019年,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一号”交付使用。这是国内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网箱,养殖容积6万立方米,除每年能养1000吨鱼外,可同时满足30人休闲垂钓和观光旅游需求。为解决海洋牧场海面以下看不见、测不准、说不清、不可控的问题,启动国内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系统建设,布设24处海底观测站,对牧场海面以下海域状态实时在线视频观测,对海洋牧场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有效管控,实现海洋牧场区域“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五是坚持全产业链打造,促进多元融合发展。

坚持海洋牧场海陆统筹建设,提出了海洋牧场“一厅、一室、一院、一馆”的“四个一”建设标准,即海洋牧场陆域配套建设展示厅、监控室、研究院和体验馆,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见性和可控性。鼓励越来越多的牧场从单纯养鱼延伸到放鱼、钓鱼、赏鱼、品鱼、识鱼、加工鱼、售卖鱼一条龙,使“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适应海洋牧场休闲海钓产业蓬勃发展的实际,从2014年起,按照“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建造专业船、整治海岸线、完善配套服务”的建设思路,扶持创建了15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评定省级休闲海钓场65处,建造专业海钓船261艘。65处省级休闲海钓场年接待游客达168万人次,经营收入4亿元,带动旅游消费42亿元,实现了渔业与外部产业全面融合。“渔夫垂钓”品牌在全国打响,“到山东,有鱼钓”成为业界共识和山东旅游新热点。

三、我省海洋牧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省海洋牧场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建设海洋强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法治保障方面。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业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我国并未制定与海洋牧场相关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实践中存在海洋牧场产权划分不清,经营和监管主体不明确;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高,海域批准使用年限短;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功能的发挥,缺乏相应的监测和管理监督;海洋牧场装备审验标准不完善、机构职能未理顺等。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些位阶较低的文件,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海洋牧场分类及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原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的《休闲海钓渔船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省海洋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推进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位阶较低、效力不足,很难解决海洋牧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是资金支持方面。

海洋牧场建设投入大,按照试点方案测算,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3年内共需投入资金53.2亿元,缺口较大。我省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海洋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也充分利用燃油补贴资金,加大了对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但这远远不够。海洋牧场建设风险大,真正适合的商业保险产品缺乏。各地在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下,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各地试点任务和项目落地实施难度较大。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的意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要求,去年改革了海洋牧场补贴方式,省级财政将海洋牧场建设直接补助资金调整为股权投资,企业接受程度和政策效果需要时间检验,这都将影响到海洋牧场发展。

三是统筹协调方面。

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包含25项具体任务,涉及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海洋等23个部门和7个沿海市及相关县(市、区)政府。虽然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横向加强了联系沟通,纵向明确了责任分工,在人员、政策、资金等方面都作了细致安排,但由于部分试点内容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目前在力量上仍显得不够聚合、措施上仍不够统一,尤其是在市级层面,大多以海洋发展(渔业)部门为主牵头推进,成效不够理想。

四、推进我省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发力,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是提高认识、夯实责任。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和经略海洋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海洋牧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打造“海上粮仓”、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沿海7市党委政府要把海洋牧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标试点内容,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高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各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海洋渔业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财政、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

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管理办法》《山东省休闲渔钓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生态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规定,确立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明确海域使用审批、财政优惠、税收减免、海洋环境保护和资金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海上多功能平台、大型智能网箱、海底观测网等的监督管理,为海洋牧场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间的统筹协调或授权,指导和帮助我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加大资金保障。

在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加大对我省海洋牧场支持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我省海洋牧场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在保留省级示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现代海洋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改革政策,引导各市、县强化多元投入,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和建设管理机制。改革海洋牧场补贴方式,鼓励开发更多适合海洋牧场特点的商业险种,探索运用以奖代补、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海洋牧场发展。充分利用燃油补贴资金,加大对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有效利用绿色金融政策,依法合规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对海洋牧场的支持力度。

四是守住安全底线。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守住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这条底线。要依法开展海洋牧场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海洋牧场建设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强化防灾减灾,加快建设海洋牧场预警平台,开展灾害风险排查,提高对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绿潮、溢油、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控能力和预警水平。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好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休闲海钓船、摆渡船的消防、救生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安全运营。强化秩序维护,海洋、渔业、海警、公安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完善涉海执法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积极开展海洋牧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盗采盗捕渔业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注重宣传推介。

要将海洋牧场宣传工作纳入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系列专题宣传总体安排,全面反映我省在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深远海养殖等方面的工作成果。深入总结提炼海洋牧场建设的新进展、新经验,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我省海洋牧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猜你喜欢

牧场海洋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