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耍龙”趣事
2021-11-12◎徐健
◎ 徐 健
一
在我的家乡--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人们习惯将“舞龙”称为“耍龙”。水乡人民通过耍龙祈福的方式,祈求岁月平安、五谷丰收。据当地老人们说,春节“耍龙”习俗,是在清朝晚期传入到三都的,据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每年临近春节时,手艺人们都要为春节耍龙活动精心做好准备,为了能扎出与众不同的“龙”,大伙儿时常聚在一起商量,琢磨。许多群众也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当地扎的“龙”一般为彩色的布龙。由篾竹分别扎成龙首、龙身、龙尾,同时,还有红色的绸珠以及虾兵蟹将等模型。用篾竹扎成各式各样的模型后,在上面糊纸,再分别涂上不同的颜料。其中,扎龙头是最重要的环节,难度最大,需花费许多精力。手艺人为了能扎出独具特色的彩龙,就要在龙头上“大做文章”。每条彩龙的龙身都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为单数,每一节都安有供耍龙人手持的木柄。按照当地的传统,扎的彩龙一般为九节。彩龙的龙身由一条长布连接起来,长布上以某种颜料为底色,再画有鲤鱼花纹。每条彩龙都配有两个红色绸珠,人们俗称“宝”。“耍宝”人挥动绸珠进行耍龙表演,也被称为“龙戏珠”。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是春节“请龙”的好日子。正月初九“请龙”,十五元宵节“烧龙”,这是三都老一辈舞龙人传下来的规矩,亘古不变,后辈们一直谨记。这一天,县城里有许多小区的居民,一大早就要忙碌起来,男女老少都在筹备即将进行的“请龙”仪式。年纪大的负责敲锣打鼓,年龄小的,举着虾兵蟹将的小模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耍动巨龙,大家各负其责。整个县城充满了春节热闹的气息,显得年味十足。
“请龙”的过程,可谓是趣味多多。只见浩浩荡荡的耍龙方队,敲着锣,打着鼓,沿着主街道,来到养育了祖祖辈辈水乡儿女的都柳江畔,庄重地进行“请水”。过去的人们认为,“龙”是生活在深水里的神物,新春佳节,就需要到河边“请水”,将水里的“龙”请到民间来闹新春,保佑民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个传统一直传了下来。
两只蜡烛,三根香,一块刀头肉,一只大公鸡,一瓶白酒,一串鞭炮,一切准备就绪后,德高望重的老者开始主持仪式。在他的指挥下,耍龙人耍动着龙头、龙身、龙尾和两颗红色的绸珠,虔诚地向养育着水乡人的河水进行三叩拜。随后,要让“龙”沾上清水,从龙头直到龙尾,中间的每一节龙身都要沾一点儿清水,寓意从水中把“龙”正式请到了民间。此时,主持“请水”的老者高声念道,“新春佳节,来河边请水中龙王到民间闹春节,希望龙王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平安。”“龙”请出来后,在一串欢快的鞭炮声中,耍龙队立刻赶往另一站——龙王庙。进行了“拜庙”活动后,“请龙”仪式才算正式完成。
按照传统,在“请龙”的过程中,耍龙队一路上都要敲锣打鼓,一路耍龙,一路前行。这是要让周边的人们都知道“龙”来了,将喜庆、祥和的气息传递给每个人。每当巨龙出现在大街小巷时,跟在四周的“虾兵蟹将”也很活跃,除此之外,有的群众扮成蚌精,有的群众扮成仙鹤,还有的群众扮成福娃,各式有趣的角色齐聚街头。有的小区,既耍龙又舞狮,好不热闹。
二
完成“请龙”仪式后,欢快的“龙钻家”活动开始了。各条街道、小区、村寨的人们,争抢着邀请耍龙队前去表演,意味着把“龙”请进家里来,热闹一番。正所谓“龙钻家,福运照”,在新春佳节里,人人都想讨个好彩头,祈盼在新的一年有神龙护佑,福运连连。
“龙钻家”活动主要是夜间进行,大街小巷、村寨院落,只要是耍龙队经过的地方,都是灯火通明。人们纷纷燃放烟花爆竹迎接“龙”钻家,准备好食物款待耍龙队伍,有瓜果、甜点、喜糖、糯米饭、糍粑、茶水、米酒,等等,非常丰盛。耍龙队只要进了堂屋,主人家就热情主动地往耍龙人的兜里装瓜果、喜糖等,还要往耍龙人的嘴里灌茶水和米酒,怎样热闹就怎样来。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耍着龙尾的小伙子从主人家里出来,估计是被灌了不少酒,一边耍着龙尾,一边摇摇晃晃的,玩了一个“龙摆尾”的花式,结果将自己给摆飞到路边上,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龙钻家”也有一套仪式。“龙”到家门口时,主人家要提前烧好香烛。耍龙队赢着一连串的烟花爆竹,在门外耍动巨龙。气氛达到高潮后,两个手举红色绸珠的“耍宝”人,将绸珠内的红蜡烛点燃,拨动绸珠转动起来,一同先钻进了主人家的屋内。这些用篾竹做成的绸珠,里面是空的,能够放置蜡烛,四处留有几个小孔,对外通着空气。“龙”钻家之前,两个“宝”要先进去,并且“宝”中的红蜡烛要一直亮着,不能熄灭,否则“龙”就不能进屋了。
“龙”钻到主人家堂屋后,要进行“龙磕头”仪式,意为上门拜年。主人家非常高兴,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春节给“龙”发喜钱。两个“耍宝”人围着红包相互抢斗起来,左三圈、右三圈地绕着,闹着,当地俗称“龙抢红包”。其实,这都是在表演,为的是烘托“龙钻家”热闹的气氛,所得的红包都由专人统一收好,到了十五“元宵节”时,用于采购活动物资。两个“宝”将主人家封的红包收下后,大伙儿集体高喊,“恭喜恭喜,圆宝摞起,今年发财,明年再来。”此时,在旁边看热闹的人们,纷纷乘乱争相扯下几根“龙须”,留作纪念,以此沾一点春节耍龙习俗的喜气。热闹一番后,耍龙队继续前往下一户人家,一路上锣鼓声此起彼伏。
我小时候,每年春节活动,最喜欢的就是看耍龙表演。经常相邀院子里的小伙伴一块儿,跟着耍龙队满处跑。我们还找来竹筒,往里放一些煤油,自制成火把。每当傍晚时分,只要一听到锣鼓喧嚣,就知道耍龙队出动了,于是,我们拿着火把一路随行,如果能帮着耍龙队提东西,或是打打杂,都感到荣幸之极,且乐此不疲。看着耍龙表演时间长了,我对耍龙的花式也熟悉起来,龙抬头,龙拉身,龙摆尾,等等,都如数家珍。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将一盒废弃的录像带里的胶带扯出来,分别捆在几根小木棍上,每根木棍相隔一米多的距离,我们将这条简易的“小长龙”当成了宝,在院子里耍动起来,学着耍龙队做各样的花式动作,还玩起了“龙钻家”活动,居然也能吸引到不少的小朋友跟着一起玩闹,别有一番童趣。
三
春节期间,无论是哪条街道或是巷子,耍龙队一旦出现,总能聚拢上许多人,围着观看表演,尤其是在元宵节最为热烈。十五“烧龙”闹元宵,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是当地一项历史久远的民俗。
白天,各地的耍龙方队四处游街,进行耍龙表演,为晚上“烧龙”活动造势。手举红色绸珠的“耍宝”人,神采奕奕,灵活奇巧,在他们的引导下,“龙戏珠”表演精彩绝伦——巨龙时而飞腾跳跃,好似翻江倒海,气势非凡雄伟;时而做出许多花式,变幻出巨龙盘旋欢腾的各种雄姿。耍龙表演让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这一条条巨龙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到了夜晚,元宵节活动的高潮到来了。大街小巷彩灯齐明,街道四周是黑鸦鸦的人群。许多人早已准备好了一连串的鞭炮,还有能够在瞬间喷射出绚烂火花的竹筒钢花——这是当地特有的土制钢花,一般在“烧龙”活动才见到。每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人们老早就到山上砍竹子,将竹子做成竹筒。在元宵节当天早上,再找来火药,制作成竹筒钢花。竹筒钢花在元宵节当天才制做是有讲究的,提前做出来不便于存放,也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竹筒内比较潮湿,将火药放进竹筒里,隔夜后容易结成团,“烧龙”时,这些结成团的钢花冲击力非常大,一旦冲射到人的身上,会产生烧伤危害。于是,人们在元宵节当天才制作钢花,白天将火药放进竹筒,晚上立马派上用场,不会受湿气影响,也确保“烧龙”活动现场的安全。
在热闹的“烧龙”现场,四路的耍龙队,分别沿着四条街道汇集到宽阔的十字路口,“四海龙王闹元宵”,锣鼓喧天,声震十里,甚为壮观。四路“龙王”到齐后,身穿长衫德高望重的老者走到正中间,领着耍龙方队进行“起龙”仪式,感谢神龙护佑苍生,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邻里之家和睦。
随着一阵礼炮响起,“烧龙”活动正式开始。场地四周都燃起了焰火,耍龙人耍动巨龙徐徐绕场三周,众人都在相互鼓劲助威。许多群众将鞭炮和土制钢花点燃,一串串鞭炮在巨龙身上炸响起来,一股股橘红色的钢火花,猛地喷射到五彩斑斓的龙头上,顿时钢火四溅,洒下漫天花雨。几十名光着膀子耍龙的健儿们,高擎巨龙,在红色绸珠的招引下,绕场旋转奔跑,逐火而戏,哪儿的钢火猛烈,他们就冲向哪儿。一条条巨龙在钢火中上下翻腾,火龙口吐五光十色的金珠,龙身四周喷射出五彩缤纷、光芒万丈的星火,金龙翻滚,火树银花,美不胜收。
“火龙钢花”场面非常刺激,火焰、烟雾交织着弥漫整个“烧龙”现场。这项在当地传承久远的民间习俗,充满了水乡汉子的刚强和血性。在“烧龙”活动开始前,参与耍龙的小伙子们时常要喝上几口烈酒,要让自己亢奋起来,让“烧龙”气氛更为疯狂热烈。这是一场人肉与火的挑战,面对如瀑布般哗哗地扑向他们的火焰,这些赤裸上身的男子汉,豪情万丈地穿梭于火海中,浴火起舞。
热烈的“烧龙”活动一直持续到子夜时分。第二天早晨,耍龙队集体来到河边,点上一些香烛,将经历了烈火洗礼的龙头、龙身、龙尾,还有虾兵蟹将的模型,用火烧尽,剩余的炭灰随着河流飘散,寓为“送龙下海”。明年春节,大伙儿还会热热闹闹地来到河边,请水中的神龙到民间闹新春。
一位社区支书曾告诉我,开展春节耍龙活动,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喜庆,最重要的是能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丰富文化生活。作为耍龙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会坚持下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承好中华舞龙文化。水乡人民永不褪色的“耍龙”情怀,使我为之动容。联想起一幕幕壮观的“烧龙”场面,我不由得激情澎湃起来,气势如虹的巨龙,勇猛无畏的耍龙人,似乎在不断激励着我,勇敢前行,不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