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下汉英方位词的认知对比研究
——以“上”“UP” 为例

2021-11-12刘洁洁阚明刚

名家名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方位词汉英非典型

刘洁洁 阚明刚

引言

认知语言学对语法的理论研究逐渐构成了构式语法理论。构式语法是基于对生成语法的反驳而提出的自己的基本观念。以Langacker 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学家反对生成语言学中所谓的句法自治的形式系统,认为句法本身有意义,其自身与语义不可分离,为新的语法学习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界一直关注对空间方位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对汉英,尤其是汉语中的方位词展开深入探讨,但是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关于汉英对比,或者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比较少见。基于前贤的研究经验,下文将紧紧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1)汉语中的 “上”与英语中的 “up”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有没有对称和非对称现象?(2)若存在对称和非对称现象,此现象背后的认知根据是什么?

一、“上”和“up”的构式对比研究

构式语法学家认为,在跨语言对比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这一点: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存在差异,句式和句法范畴的定义和归类必须参照它们所在的构式。也就是说,不应该认为存在先验的、普遍的语法范畴集合。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及物、不及物等。一种语言的具体语式以及语法范畴只能相对于其所在的具体构式中描写。

“短语动词”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点,传统研究是分析其结构,认知研究不仅关注句法结构,还对语义进行研究。因此,下文在搭配构式“v + 上”和“v + up”形成的实例构式进行对比研究。

“v+上”的实例构式中,“上”在不同的短语动词中表示多种概念类型。例如,实例构式“跳上、爬上、走上、穿上、带上”,“上”在此作为方位词表示空间概念“向上;由低处向高处”。“合上、拧上、穿上、满上、赶上”中的“上”在此作为副词表示状态概念“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爱上、看上”中的“上”在此作为介词表示动作概念“开始并继续”。

同样“v+up”的实例构式中也存在多种概念类型。实例构式“get up;stand up;pick up;climb up;put up”中,“up”在此作为方位词表示空间概念“(由下)往上”。“eat up;cut up;dress up;use up; dry up”中的“up”在此作为副词表示状态概念“完全,彻底”。在“add up;sum up;gather up;join up;number up”中,“up”则作为副词表示数量概念“集合”。另外,“Be up”中的“up”在此作为形容词表示状态概念“上升的、积极的”。

图式构式由实例构式抽象概括而来,但同时制约着新实例构式的形成。当 “上”和“up”进入构式“v+方位词”时,受图式构式的压制和与其他搭配构件的互动产生新的意义,“上”和“up”的基础义属于其典型意义,其他意义在典型意义的基础上延伸,经过概念隐喻或概念转喻的词义衍生机制后形成的非典型义,进而形成非典型搭配构式,使之符合图式构式的要求。例如“up”本是指“向上”的空间概念,由隐喻机制映射到心理上的“积极向上”,从而语义延伸为“向上的、积极的”,正是由于这种认知加工的存在,为非典型搭配构式“Be +up”的形成提供可能。

根据上面的例子,半图式构式“v+上”和“v+ up”中的 “上”和 “up”两个构件进入典型搭配构式时,在语义和语法范畴或功能上表现对称性。“上”和“up”在非典型构式中有的表现出对称性,例如它们在表示状态概念时,在语义和语法功能基本对称,即两者都是作为副词表示一种结果或完成,表示其他意义则是非对称性的。

二、“上”与“up”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对称和非对称性的认知理据分析

“上”和“up”的搭配实例构式分析中,两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对称和非对称现象背后是对汉英两民族认知共性与个性的思考。

第一,典型搭配构式是对图式构式“v + n/ up”特征的最充分体现,说明两个典型搭配图式处于同一认知范畴中,不同语言在认知上具有某些同质性,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存在某种关联。因此在典型搭配构式中 “上”和 “up”表现对称性。

第二,在非典型搭配构式的形成过程中,尽管词义衍生需要通过概念隐喻或者概念转喻两种机制来实现,但是隐喻衍生在同一认知域中存在相似性和认知关联性。所以在图式构式对词汇的压制过程中,因两种语言在构式压制的内在机制——隐喻和转喻的存在一定对等映射,所以“上”与“up”在非典型搭配构式中语义也会有对称性。

第三,由于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对世界客观事物的体验不同,在认知方式上会有所差异。仅从空间概念的角度考查汉英表示“向上”的意义时,两种语言在词汇上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英语用“on,above,over,up”来表达“上”的空间概念语义,因为英语中对方位的认知要根据参照物详细划分。除此之外,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具有异质性,使“上”与“up”在相同构式中也会出现不对称的语义衍生现象。

第四,构件之间的互动程度不同,导致构式压制的情况也不同。“上”和 “up”在两个构式中所表现的语义延伸以及概念结构的类型数量上的不同,说明它们与不同构件搭配的频率和数量不对称,其原因是构件间的互动程度不同。对于隐喻衍生机制来说,汉语像“上”这样的方位词大都要结合其他语素选择目标域进行投射,但是英语方位词像“up”,大多可独立表现目标域,即汉语方位词隐喻组合性与英语隐喻独立性的差异。

以上用四点来分别说明“上”与“up”语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语法功能的对称与非对称性,发现构式的压制与构件的互动是汉英方位词语义对称和非对称性的认知理据。

结论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对空间方位词“上”和“up”进行了认知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典型搭配构式中语义和句法结构基本对称,在非典型搭配构式中出现非对称性。针对这种对称和非对称性,通过构式语法相关理论对其给出认知理据,发现构式压制与构件互动的不同造成汉英方位词的语义对称和非对称性。

猜你喜欢

方位词汉英非典型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
动物们的聚会
王汉英的诗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汉语方位词研究
从汉英差别看汉英科技翻译中主语选定的原则
在翻译实践中探讨汉英翻译理论和技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