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摇滚乐文化的自我建构研究
——以五条人乐队为例

2021-11-12舒柏文

名家名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乐队专辑音乐

舒柏文

一、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摇滚乐文化的自我探索

今天,互联网的成熟让全世界的信息和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交流与发展,而这个过程之中又以音乐与围绕着音乐相关的视觉文化的传播最具代表性。不同于电视或电影,音乐在今天的影响力能超越前者,因为其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大众碎片化生活方式的需求:人们可以一边戴着耳机或开着音响一边进行其他的活动。伴随音乐一起由互联网传播的,还有和各种音乐相关的视觉文本。其中,唱片的出现不但改变音乐的欣赏方式,更带动平面设计和广告的流行,为了推动唱片的销售,除了音乐本身的质量之外,唱片的专辑封面设计以及广告成为音乐传播时被重点考虑的对象。换言之,音乐在大众媒体下的传播促成音乐产业的建立,在产业建立之时与其相关的视觉图像也随之生成与发展并逐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穿着打扮、社交行为甚至交际用语上的习惯。

就像电视、电影一样,音乐成为大众文化种类的一部分,和其背后的资本运作不无关联。企业借由全球贸易网络和互联网使自己的文化产品得以向全世界兜售贩卖,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对于这套产业链的运作,已有诸多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和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产业生产体系下出现的文化认作是“有着不同糖衣包装但口味相同的糖果”,判断其是一种对大众思想的欺骗和控制。“媒体帝国主义”,更是被许多学者提出用以描述有着雄厚资本的西方企业根据在发售国家的文化情况量身制作相应的文化产品,并由此传输与之相关的审美经验、意识形态等概念,造成该地区原生文化的灭亡和同质化。然而,上述观点皆忽视了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并不是独善其身,其观点低估了主体在接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向来不是全盘认可,而是伴随着质疑,与自身文化生活经验的参考以及是非判断,最后对一种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的同时还引申出对这种文化的再创作。

在全球化时代下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探索的,是中国的摇滚乐文化。摇滚乐进入中国,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内核是对现有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对权力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而体现这种精神的途径便是音乐。除音乐外,乐队专辑唱片的图案设计、广告海报、现场演出时乐队成员和观众的肢体互动以及大家的着装发型、言谈举止等各种视觉要素都一同建构出摇滚乐的文化形象倒。如前文所言,对摇滚乐这种外来文化的接收也伴随着接收者自身对其形式语言背后文化意义的解读以及用自己的理解开展创作。最早认识摇滚乐的中国年轻人正是在此过程中拿起吉他,开始组建自己的乐队,创作自己的歌曲并在各地演出。此种文化的交流与在地性吸收并非如媒体帝国主义理论宣讲的那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单方面地渗入和同化。与其认为中国的年轻人留起长发,穿上牛仔裤,在麦克风前大声歌唱是被西方文化的同质化,不如说是中国的年轻人借用这个外来的文化形式去创造有着自己时代特色的全新文化。它既包含着通过呐喊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和心境,用迥异于他人的着装打扮来彰显集体主义价值观下个体力量的不可忽视,也包含着自己对时代、对未来的感悟和希望。中国的摇滚文化在全球化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之下形成一种继承西方摇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但又有别于上述二者的文化现象。

在当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环境下,今天的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往来愈发频繁,各式各样的文化形式与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中碰撞、融合。这种环境与20 个世纪西方文化的强势以及各地原生文化的失语状态完全不同,媒体帝国主义理论探讨的文化霸权实则被各种全球在地化文化实践给消解,重新编码成新的文化内容,又借由互联网在各个地区、民族、文化间再次传播,继而全球文化的交流进入一个更加杂糅、碎片化的阶段。因此,今天的中国摇滚乐参与者们面临的,是在多维度的文化交流之下,身处缤纷复杂的文化形式和意义中,如何挖掘过去和当下中国自生的诸多文化元素并向大众传达其内涵与价值,同时在这种实践之中确定中国自己的当代文化面貌以及建构时代精神。以下将围绕五条人乐队的发展与实践展开分析。

二、对他者的认识到自我的建构:五条人乐队的创作实践

五条人乐队是2000 年后中国互联网时代下成立的一支风格独特的摇滚乐队,同时这支乐队所演绎的艺术风格、传递的精神态度亦成为中国互联网上被持续讨论的文化现象。如果依照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Mikhail Bakhtin)对于人类认知本质的探讨,即人类的认知乃是主体间的对话、理解、交流、沟通和互相回应的话,那么五条人乐队的两位成员对摇滚文化的认识以及他们自身在摇滚文化中的参与,便渐渐帮助他们从他者的理解中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并由此开展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当今文化借互联网之力走向极度多元、碎片化的时代下,五条人乐队的实践成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下中国的音乐和视觉文化如何确定自身文化属性且扎根本土文脉的绝佳案例。

乐队的两位成员都来自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他们的音乐在风格上融合民谣、布鲁斯、迷幻摇滚以及东欧民族音乐的元素,但同时在他们的歌曲中又能听到用海丰方言、客家话、闽南语、普通话和英语来演绎自己的歌词。在歌词内容上,从专辑《县城记》对海丰县城街头巷尾故事的娓娓道来到专辑《梦幻丽莎发廊》用欢快的曲调讲述广州城中村发展变迁里的生活碎片,城中小人物的七情六欲被五条人听似闲散、随意但扣人心弦的词曲编排传递于听众。如同他们的音乐一样,五条人乐队也敏锐地捕捉到珠三角地区在经济腾飞时县城和都市边缘地带那充满廉价气息的视觉元素:专辑《县城记》的封面上,粗暴的黑色手写字体背后,是一张极其普通的海丰县城街头场景的相片。凌乱生硬的街铺广告牌、维修手机的移动摊贩和在马路中央持一条塑料凳闲坐的市民——通过这张专辑的封面显露乐队对珠三角县城中市井生活的关注以及基于此开展的音乐创作。另一张专辑《梦幻丽莎发廊》则更为直白地把专辑的名字和乐队名用标准的商铺用手写字体印在玻璃门上,门后是氤氲的粉色灯光和老式木头长椅,椅子上还盖着一块看起来脏兮兮的毯子,再加上地上铺着20 世纪90 年代流行的大理石砖以及天花板悬挂着的老式固定电风扇,中国小县城司空见惯的发廊室内装修景象被堂而皇之地用作音乐专辑的封面使用。

不论是歌曲中的歌词还是专辑的封面选择,五条人的演唱会也将他们所关注的来自于中国县城、城中村的视觉文化要素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会现场。比如他们将红白蓝相间的塑料编织袋作为舞台的幕布背景,结合他们用各种语言所唱的关于邻里街坊的喜怒哀乐,一幅幅生动的珠三角地区市井生活景象呈现在观众的脑海中。五条人的音乐和他们捕捉的这些“接地气”的视觉要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潮流所无法灌输的一种自主性的文化觉醒,而这种文化觉醒却又得益于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与文化间的互相传播和影响。五条人乐队的出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去挖掘、凝练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视觉文本和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又向我们展现了他们是如何用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去表达中国最基层的日常生活景象及其背后的经验与思想。

结语

中国摇滚乐文化的发展令“媒体帝国主义”观点对全球文化交流的评判显得片面和局限,其吸收外来文化要素的同时又发掘原生文化中许多被忽视和边缘的存在,并补充进自己的文化历史之中,使得原生文化更加丰富、立体,建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绚丽的文化万花筒。他们的视野开阔,将各民族、各文化的音乐形式为我所用,而他们的实践又着实扎根于本土,所有这些文化交流的成果都被他们用以重新认识、解读自身文化并最终集合成自己的风格与美学。除了五条人乐队,今天的中国还有许多新兴的音乐人和艺术家们成为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传播的受益者,他们就在这样不断地交流、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文化发展开创出一种别样的纷繁景象。

猜你喜欢

乐队专辑音乐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花的乐队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音乐
乐队指挥
音乐
傻傻的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