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契合路径刍议
2021-11-12阎云飞盖立起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
焦 飞 阎云飞 盖立起/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
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和战斗堡垒,基层党支部是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了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支部学风建设做成了新的指示和批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成为党的建设重大战略任务中的基础性工程,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居于首位,具有先导和引领作用,是建设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提。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作为党在高校最基本的组织,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创造性地将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契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党支部的价值意蕴及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党支部的价值意蕴
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一般性的学习型组织,具有其特殊性(明显的政治性)。学习型党支部是指在党支部内部学习氛围浓厚,支部全体成员能够全身心投入,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以实现支部的共同目标。学习型党组织在个人层面使人自觉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养性、学以增智;在组织层面达到对组织共同愿景的共鸣、共振、共识;在国家层面凝聚起对共同理想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二)学习型党支部的现实意义
1、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永恒的课题。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密切,这体现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战略价值。然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并非一劳永逸,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远在路上。
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基础,只有加强理论武装才能真正实现在思想上建党,怎样才能做到真懂真信?唯有学习。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党的学习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向来高度重视和善于学习,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通过学习走向未来。
2、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高校教师党支部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不少高校教师党支部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应尽职责,组织生活散漫乏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组织而无活动”、“有活动而无主题”、“有主题而无讨论”、“有讨论而无共识”、“有共识而无提高”。这就要求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需多措并举,通过“思想发动、内容驱动、规范带动、方式推动、环境促动”,确保学习全员化、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抓住基层党建这个关键环节,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契合路径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作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和政党的思想根基所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道路、国家政治安全,对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
(二)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良性循环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非自发形成,只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才能强化,这就要求人们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学习改造。各种思想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也是相比较而见是非优劣的。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将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政策信心学懂弄通,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使学习成为支部党员自身的内在需求。只有做到真懂真信,才能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觉抵制错误言论。
2、坚持工作学习相结合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学习是工作的手段,工作是学习的目的,在“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首先,基于学习工作相融合的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更加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有深度”就是要深入人心。高校通过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入脑、入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作用嵌入工作中心、融入工作全局;“有温度”就是要感同身受。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到师生中去,了解师生的实际困难和困惑,为师生排忧解难,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供服务,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主流意识形态;“接地气”就是要结合实际。一方面要结合师生的自身实际特点,通过师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其次,可通过创建新型组织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建在课题组,以利于发挥支部书记和学科负责人的“双带头人”作用,切实发挥高校教师专业方面的优势,实现“以学术促党建,以党建带学术”的工作思路,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科业务工作的同步落实,从而提高团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完善“课程思政”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执行力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工作向专业课程延伸的新型理念。它使课程学习承载了思政教育功能,同时又将单纯的思政教育寓于课程学习之中。因此,“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了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其本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同步实现高校基本目标(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核心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专业课程的教师不能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应把知识传授、技能提升、思想引领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使每一门课程均能体现育人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思政”必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引,处理好意识形态主导性和课程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学术争鸣与政治底线的界限,具有“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4、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中华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党史同样是宝贵的资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在对党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党不同时期经验和教训、成就和挫折进行深入地思考,有助于深入全面客观认识党执政理念的发展,更加深刻感悟革命前辈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这对于党性的培养无疑意义重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防控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充分表明,我们党表现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高校应深入挖掘过程中的英雄故事、典型事例,作为“四个自信”的生动教材。
三、结语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意识形态大厦”的构筑,需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视为“地基”(政治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顶梁柱”(理想信念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砖瓦”(价值认同);让中国梦成为“门窗”(情感认同)。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把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为双方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提供可行的现实路径。